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产抵押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担保物权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坚持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和学习动产抵押制度。由于其对传统法的突破和自身固有的特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国现行立法对动产抵押在立法主义上系采混合主义(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主义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2.
动产抵押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担保物权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坚持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和学习动产抵押制度。由于其对传统法的突破和自身固有的特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国现行立法对动产抵押在立法主义上系采混合主义(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主义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3.
动产抵押登记制度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诸多作用,它不仅有利于节约日常交易的支出、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保障经济的秩序,还有利于促进资金的流通,交易的便捷,能够充分实现动产抵押制度的价值.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动产抵押登记制度,不久前在我国才被确立,其中还有许多规定不够完善.本文首先对动产抵押登记制度进行了介绍,其次指出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联系我国实践当中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对完善我国动产抵押登记制度做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动产担保是现代担保交易制度的核心.由于社会财富结构的变化,动产在经济生活的作用日益重要.传统担保物权制度主要是以不动产为重心展开的,因此,无法适应经济成长之现实需求.为应对经济发展对动产担保的需求,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制度改革,其中的得与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国现行法在动产担保方面的突出缺失之一,乃对动产担保之客体限制过多,影响了动产担保交易的发展.因此,立法应当改变对动产担保之客体范围,采取开放的态度,以有利于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动产抵押融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和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资产的绝大部分为机器设备等动产,单一的不动产担保融资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大量的闲置动产资源和企业融资难矛盾日渐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动产抵押融资面临的困难,结合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方法和经验,提出运用动产抵押融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并推动动产抵押融资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动产抵押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产抵押制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现实的担保物权已从单纯的债权保全功能向资金融通功能发展。本文从动产抵押制度的功能出发,针对动产抵押登记制度提出了在动产抵押的成立方式上,宜采取书面成立——登记对抗的立法方式,并进一步明确了善意第三人的范围,以克服现行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动产抵押制度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抵押从标的物上划分,可分为不动产抵押和动产抵押。不动产抵押制度由来已久,并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将动产列为抵押标的国家不是太多,我国传统上抵押标的物以不动产为限,动产只用作质押标的物。九五年《担保法》首次将动产标的物列为我国的抵押范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倡导,有人反对,倡导他的积极作用,反对他的消极影响。本文拟对其利弊作粗略分析,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文杰  刘路 《经济师》2007,(5):253-253
动产抵押是民法中一种新型的抵押担保形式,在国外动产抵押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一种保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业在企业动产抵押方面仅限于机器设备抵押,可接受的动产抵押不含库存原材料或库存商品。文章就动产抵押的特征,开展动产抵押的意义,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探讨动产抵押制度的完善以及将“物”转化为“信用”作为担保标的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问题,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法律环境,找出制约其融通资金的法律制度缺陷,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彬  张旭 《经济师》2004,(1):67-68
文章对动产抵押和动产质押两种担保方式进行了比较 ,阐明了两种担保方式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1.
企业处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艰难探索期,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本企业人力资源激励不够,用产权激励进行界定,把企业发展、产权配置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形成新的激励机制,但核心问题是如何切入产权激励的路径才能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2.
据保险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财险企业(2003-2007年)的数量、保费收入、保费增长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出现了一批财险公司保费收入负增长现象,其原因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分不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财险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抓住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因此,本文基于能力理论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从能力资源、能力水平及能力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对财险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能力资源、能力水平及能力环境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子因素;考虑了三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勾画出以能力环境为基础,以能力资源和能力水平为支柱的概念模型。本文认为通过学习,财险企业的能力资源及能力水平将相互渗透,形成了财险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而与外部能力环境进行有效结合,推动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过程始于技术设想,终于商业上成功应用的过程。知识产权保护是使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有四种代表形式:技术推动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需求拉动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企业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产生的创造性活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过程、各个环节,产生、渗透着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各个不同企业都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采取与自己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紧密相关,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制中审计与资产评估错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企改制中,审计与资产评估错位现象有改制前资产重组中资产的确认、账外资产的确认等,其负面作用直接影响信息质量、资本市场秩序、监管机构决策以及影响审计与资产评估的社会公信力。本文在分析这些错位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国企改制中审计与资产评估错位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城市水务企业产权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当前,中国城市水务企业正面临着内部机制不活和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的双重压力,从产权角度对城市水务企业进行改革,是城市水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化进程中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制的改革是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使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但是,日渐突出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却在制约着国有资产退出的进程,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形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17.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知识产权保护均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与财务风险来促进企业创新;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激励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与资本市场表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的调节作用具有“规模效应”“融资依赖效应”和“阶段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还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优化知识产权环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企业国有资产呈现快速递增的态势,对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量国有资产在保值增值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还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在流失,而且,流失的问题也绝不容忽视,有的流失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出发,以现代电力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模型自适应控制原理,提出将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设计实施与员工成长发展及企业发展过程中变化的各个因素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企业员工自适应发展规划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员工个人成长发展需求共同调整影响员工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和发展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实现员工成长发展自动调节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最终取得员工成长发展与企业发展需求的较高的契合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质量是“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能力。使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质量的调节作用存在最优区间。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创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省际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提出国家、地方和企业层面因地制宜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