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分析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内涵及实质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信息熵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苏州市为实证,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空间一体化等评价指标的进行评估,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进展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合。构建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模式既可以分析不同区域同一阶段、也可以评判同一区域不同阶段的城乡一体化的进展,将对统筹城乡发展、把握城乡一体化的进展及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乡差异为着眼点,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等四个方面建立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对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测度,并提出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2007年到201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上升;环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从长株潭中心向外围区域递减;城乡一体化虽然与城市化水平有较大的相关性,但城市化水平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并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4.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文章从城乡空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涵盖35项基础指标的山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测度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1年山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整体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城乡空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一体化均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城乡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医疗和卫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制约了山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科学界定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包含18个基础指标的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相结合的扩展构权方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在此基础上,我们以陕西83个县(市)为样本,对其2011年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作了总体评价和聚类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整体呈现"关中中等偏上,陕北两极分化,陕南中等偏下"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数评估指标体系,以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4个地级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促进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常纪坡  马萍 《时代经贸》2008,6(8):131-132
拉萨市政府通过科学决策,制定城乡一体化战略规划,通过确定拉萨市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克服和解决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局面,把握城乡协调的过程与阶段性,也有利于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对本地城市化发展实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水资源利用、环境质量、垃圾处理和自然资源保护四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6~2012年的省级层面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我国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呈现提高的趋势,但相比较其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滞后。垃圾处理是推动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保护对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最弱。虽然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区域差异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依然巨大,而且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各方面的区域差异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常纪坡  马萍 《时代经贸》2008,6(5):131-132
拉萨市政府通过科学决策,制定城乡一体化战略规划,通过确定拉萨市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克服和解决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局面,把握城乡协调的过程与阶段性,也有利于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对本地城市化发展实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0.
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要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就需要综合优化整合城市供水系统及农村供水系统,满足用户的供水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满意度。基于此,本文以镇江市为例,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城乡生活供水用户满意度进行调查;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城乡生活供水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矩阵,计算出城乡供水用户对供水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了解城乡生活供水用户满意状况,并揭示出影响供水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得出主要结论。最后,根据调查成果和分析结论,针对现有的城乡供水系统,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相关部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物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区域物流和区域物流系统理论入手,重点阐述区域物流体系的构成和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12个城市的区域物流环境条件,并据此提出中西部地区发展区域物流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及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文章构建了河南省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有助于考察河南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强弱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劣势所在,为确立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河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测度。并提出了提高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少协作、区域竞争力弱。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协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才能推动和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此,应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机构,科学合理地明确京津冀各自的功能定位,调整现行财税制度、考核制度等制度安排,制定区域资源协同利用共享使用政策,促进区域要素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分析产业融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产业融合需求拉力、供给推力及环境支撑力角度,对产业融合能力进行理论解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融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2005-2016年的产业融合能力,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融合能力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区域产业融合的供给推力、需求拉力和环境支撑力与产业融合能力的关联度依次下降;从时间维度看,2005-2016年我国各地区产业融合能力综合指数呈稳定上升趋势,地区产业融合能力逐渐增强;从空间维度看,我国产业融合能力地区差异明显,且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我国整体产业融合能力综合指数较低,产业融合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文献元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军民融合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系统交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陕西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探究了多场耦合下军民融合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与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力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14个表征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力的指标构成了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各省(市、自治区)公路交通发展能力的综合得分及排名。通过对因子分析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苏素  宋云河 《技术经济》2010,29(12):107-112
本文基于1997—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研究表明,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沿东、中、西部递增。养老、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转移支付收入并未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其对城乡收入的贡献沿东、中、西部递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结果表明,除西藏外,其他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借鉴市场化指数的方法,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公平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区域性特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财政偏向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化程度、财政分权、对外开放及金融发展等则因区域不同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物流理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以及数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视角下,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实际调研和查阅《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得基本数据,在对辽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析了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区域物流环境竞争力、区域物流供给竞争力、区域物流发展竞争力以及区域物流竞争潜力等方面设立了评价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辽宁区域物流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辽宁省区域物流竞争力在全国各省中的位置,进一步分析影响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仲深  王春宇 《技术经济》2011,30(11):93-98,109
构建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截面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如下: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各地区对各种金融工具的利用效率存在相对差异;各地区与其金融发展相匹配的外部环境尚待改善。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及发展地区金融必须使之与实体经济相匹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