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区域人类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成林  罗庆 《经济经纬》2004,(6):49-51,86
本文根据中国国情构建了一个新的人类发展指数。运用该指数对1992—2002年中国大陆各省区之间人类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论:第一,全国及各省区的人类发展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同时,各省区之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差异呈缩小趋势。第二,全国人类发展水平东高西低的格局不断强化。人类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集中在东部地区。第三,各省区间人类发展速度相差较大,大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第四,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人类发展的差异趋于缩小,但是缩小的速度不一。东部地区内部人类发展差异缩小的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小。第五,人类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按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而且,东部与中部、西部的人类发展水平差异趋于扩大,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异基本保持稳定。第六,各省区之间人类发展总体差异在缩小的同时,出现了两极分化且程度扩大。因此,在未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把提高人类发展水平、缩小区域之间人类发展差异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面板数据,借鉴物理学领域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GIS分析对全国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演变格局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发展上升态势且发展态势趋同,二者阶段之间及内部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入境旅游流发展水平阶段增长率较区域经济阶段增长率快,且阶段发展水平标准差极化态势较强;区域经济阶段标准差极化态势较弱。(2)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较为一致,耦合协调度阶段增长率均在20%以上,阶段标准差演变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在减小。(3)各省区耦合协调度格局实现了由严重失调至初级协调区间的跨越,总体向协调趋势继续演变,但阶段内部二者协调度类型又有所交叉。(4)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区域政策等因素是造成区域耦合协调度格局及其差异的主要因素,但在不同阶段,上述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丰富旅游流研究内容,明确各区域耦合协调度阶段发展特征及其差异性,耦合协调度格局层次性及演变趋势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艺桦  谷天锋 《经济地理》2006,26(1):122-127
城镇失业人口已成为我国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最紧迫、最严重问题之一。根据1988—2003年统计年鉴,对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研究其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从纵向角度分析,城镇失业人口数变化与增长的省区差异具有一定集聚现象;②从横向角度分析,城镇失业人口空间分布呈“四区、一带”凝聚,这与纵向分析的分布地带具有高度一致性,可认为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表现为“四区、一带”格局;城镇失业人口和城市化的耦合系数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水平提高,耦合系数增加,两者耦合水平则减少,当城市化达到完成阶段,两者耦合关系减至最低。最后提出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低情况下,提高城市化水平成为解决城镇失业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钧 《财经科学》2015,(12):48-57
新型城镇发展的“新”主要在于“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本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对空变化和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2003—2013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区域差异较大.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协调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因此,各地区应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进而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国内旅游的二元结构,城市居民收入高、国内出游率高、人均旅游花费高,是国内旅游发展一个结构性驱动力.以1994-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和2007年30个省区截面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对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82-2011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呈现阶段性增长,以1992年和2004年为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化率与国内出游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呈线性关系.依据回归方程预测,2020年城市化率60%时,国内出游率将达到298%,居民人均旅游花费达到1957元;依据2006-2007年全国30个省区截面数据,各省区城市化率与国内出游率呈直线关系,据此将我国30个省区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高城市化—高出游率,高城市化—低出游率,低城市化-高出游率,低城市化—低出游率.研究可为分析各地区城市化与国内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和法,测出1997—2003间各城市年度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比较综合水平空间差异得出,东部发展持续领先于中西部城市,但中西部城市之间差异并不明显;由南至北的梯度差异格局显著,中部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城市群间差异较为突出。通过比较城市化子系统水平空间差异及其变化,发现城市化空间集聚水平与综合水平差异较为一致,经济增长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空间差异较为突出,但社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较小。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城市化历史基础、全球化的区域响应、制度创新的地区差异以及城乡与区域管理体制是空间差异形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评我国内地31个省区的土地利用效率,探索省区土地利用效率在2003~2008年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①2003~2008年我国省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平均综合效率水平一般,省区间综合效率差距呈现增大趋势;②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显著,呈现东高西低,与经济格局类似的特征;③从非前沿面省区的资源要素投入看,土地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冗余较大,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省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性较为明显,DEA方法对于评价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地区差异与就业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和就业这两大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关注的问题,城市化水平与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率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地区差异很大。聚类分析它们的相关性,比较分析这10年间各省区城市化发展速度和三次产业就业增长速度,说明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耀彬  王启仿 《经济地理》2004,24(5):600-603,613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区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2-2011年间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经验测度其空间效应,得到如下结论:首先,2002-2011年间中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仍低于当前中国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与三大经济板块的发展相类似,出现东部高于中部和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且各板块内部也存在特定的差异.其次,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经历着“M”型发展趋势,各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空间依存度整体呈现下降的状态.最后,从三大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来看,东、中部地区呈现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处于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区域内部,劳动力、资本及技术水平均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泳  陈田  董玛力 《经济地理》2008,28(3):353-356
中部地区成为国家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地区。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城镇化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基于GIS和数据分析,总结了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城镇化速度快但水平低;各区县人口规模相差很大,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明显;都市经济区和人口—产业集聚带初步形成;各省的离心化倾向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核心—边缘结构等。中部地区的城镇人口空间分布的集聚态势明显,城镇化区域差异将进一步扩大,最后针对中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0年人口普查0.95‰抽样原始数据,分析了人口流动对于中国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影响,按照“流动人口”的不同归属对于老龄化形势的影响效果,将全国分为三类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广东等大城市在内的“流动人口”减轻其老龄化压力的地区;江西、安徽、四川、湖南等“流动人口”加剧老龄化压力的地区;河北、内蒙古等“流动人口”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影响不明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其经营收益自然也备受关注。本文利用公开的全国银行结售汇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0年-2004年期间银行结售汇在外汇储备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间接地对外汇储备经营情况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第一,结售汇顺差不断扩大决定了近年来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长期趋势,结售汇顺差额约占新增外汇储备的80%;第二,外汇储备经营收益约占新增外汇储备的20%,是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由此也揭示了外汇储备的经营损益对外汇规模的影响已难以忽视,政府应增加外汇储备经营状况的透明度,以利于更好地形成合理的人民币汇率预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市民化经济门槛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门槛理论”分析了中国农民市民化的经济门槛,动力学模型的推导及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梯级门槛”的农村居民的数量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程的关键变量。因此,降低农民市民化的经济门槛、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城市化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叶滢  杨梅玲  章定富 《经济地理》2003,23(6):777-781,78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设计的城乡划分标准,用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组统计数据,城市、县城、市县以下建制镇三个层次,分析了江西省人口城市化南北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促进江西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选用行业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两个指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年~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营性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比较高,近年来其集聚程度在持续下降;而公益性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但其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其中艺术表演团体增幅最大.从地域分布上看,文化产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省域间发展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velops an econometric metho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NMP to estimate an unknown Chinese GDP series of 1952–77 using recently available Chinese GDP data of 1978–90 and a reconstructed NMP series of 1952–90. In this manner, a long-term (1952–90) series of China's GDP has been obtained for long-term analyses. A reassess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1952–90 using this series suggests that the paper's estimate provides a reasonable reflection of both the Chinese pre-and post-reform economic growth in terms of production structure, growth pattern and policy changes. A series of China's per capita GDP in U.S. dollars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World Bank's estimate for the early 1980s has also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缓慢的解释主要来自人口流动以及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方面,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明显受制于城市最佳人口规模的扩大,即城市的容纳能力。通过对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06年共计7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分析的结果表明,金融业发展水平对城市化水平有很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业发展水平的不足将抑制企业创造就业的能力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进而减缓了城市化步伐。为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应加强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加大城市公共支出方面的金融创新力度以及完善我国金融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