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府际关系协调有利于实现创新资源、要素的有效汇聚与整合,进而提升政策有效性。以京津冀为例,构建中央-地方多层级府际关系模型,分析中央政策主体合作网络特征与政策扩散特征、地方政策主体合作网络特征与政策执行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央政府部门间形成了以科技部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特征;北京市政府部门间呈现出以中关村科技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特征;天津市政府部门间呈现出以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为核心的星型网络结构特征;河北省则没有形成稳定的网络关系。中央政策主体合作网络中的度中心性与政策扩散广度具有相关性;地方政策主体合作网络中介中心性、度中心性与政策执行强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协同创新合力,而协同创新产出具有“公共—私人”双重属性,其决定了政府应扮演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角色。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界定协同创新政策干预的适度边界,进而从层面—目标—工具三维框架研究我国协同创新政策变迁过程。结果发现,现有协同创新政策发展脉络内含在科技体制改革发展中,3个层面政策呈现“橄榄型”分布、多元化目标明显、工具上环境面为主供给面为辅等特征。最后,进一步提出未来协同创新政策体系设计需要克服的五大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部委新政     
《时代经贸》2012,(10):8-9
1、多部门拟出台系列政策扶持光伏业发展为缓解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国家将从多个层面出台政策,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国家能源局权威人士透露,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将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创新进步等多个方面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据了解,近期高层指示要尽快出台支持光伏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家能源局的一系列政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制定的。"相关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之中,成熟之后,会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中国1999—2022年国家级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变迁情况,将政策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1999—2005年的改革发展期、2006—2011年的自主创新探索期和2012—2022年的创新驱动期。然后运用文本挖掘工具分析这3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政策,对其高频词、语义网络图、点度中心度和网络中心势以及小团体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总结了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变迁情况。在第一阶段,中国科技创新政策注重有序管理,此时创新、技术和企业并未得到重视;在第二阶段,围绕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服务逐渐得到重视,资源也开始向科技、创新和企业集聚,自主创新的探索势头向好;在第三阶段,创新更加受到重视,研发一词首次出现,同时研究和科研的重要性均有所提升,可见本阶段重视创新的应用,呈现创新驱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阳  曾刚  葛世帅  郝均 《经济地理》2022,42(3):10-21
正如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绿色创新是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1990—2019年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绿色创新研究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回顾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绿色创新研究的理论发展脉络和热点主题,明晰了研究前沿及学术争议,旨在为国内绿色创新的理论体系建设寻求突破。研究发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绿色创新研究有如下特点:(1)研究脉络主要经历了从关注绿色创新本身的内涵和特征,发展到重视外部影响、驱动效应以及跨区域知识互动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再到如今围绕绿色创新的企业间和城市间创新网络特征及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2)研究视角主要关注微观企业层面和城市层面的知识联系和空间影响;(3)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绿色创新的双重溢出效应、三重底线、多重驱动效应及路径依赖等;(4)研究范式侧重于地理区位影响、流空间结网演化、创新系统协同。文章提出未来绿色创新研究方向:一是探究不同立场下对绿色创新投入的平衡点,使得绿色创新最大程度上同时符合政策逻辑和市场逻辑;二是探讨基于多维邻近性的政策推/拉效应下绿色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1978—2015年国务院及各部委单独或联合颁布的1521条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在对政策文本量化处理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政策文本的主题关键词及其演进的知识图谱,并对不同阶段的焦点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创新发展、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公共创新服务5个方面,具体表现为29个关键词;政策演进经历了起步探索期、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重点突破期4个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政策重心;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合作路径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持续支持的热点主题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部委新政     
《时代经贸》2012,(19):8-9
1、多部门拟出台系列政策扶持光伏业发展 为缓解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国家将从多个层面出台政策,扶持光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融合创新是科技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建立完善的融合创新政策体系至关重要。构建融合创新政策分析框架,利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政策工具和PMC指数模型方法,从政策主题演进、政策工具使用、政策关系网络和政策量化评价4个方面,对我国2001—2020年融合创新政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融合创新政策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政策关键词数量和共现频次显著增加,但专门针对融合创新的政策数量少、涉及领域有限且量化得分相对较低;政策工具使用以面向长期的供给型和环境型为主,见效相对较快的需求型工具应用较少;政策网络已初步形成,但政策间联系不够紧密,存在较多孤立点,顶层政策设计尚不健全,政策间协同关系有待加强。最后,针对我国融合创新政策的发展特点和现存问题,为更科学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融合创新政策、完善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9—2019年60家沪深上市光伏企业面板数据,以2009—2019年我国部委及以上部门颁布的243条光伏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15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性质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会抑制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在光伏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在国有企业中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为促进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在产业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抑制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在光伏产业政策影响下,国有企业创新绩效不受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非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受到区域创新环境的负面影响;区域创新环境能够促进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但对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合理制定光伏产业政策及光伏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特征及演进趋势,结合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法对199篇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有效文本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得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在时空中的分类与演进关系,并采用多维标度法从多个维度分析政策内容的交叉特征。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在创新创业服务、科技成果管理、高新企业管理及高新区建设4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主题变迁规律,且政策具有较强的内容交叉特征,这些特征的研究有利于管理部门看清政策的细微变化,更容易掌握政策形势,把握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3.
政府通过创新平台投入大量政策资源刺激创新,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在该发展模式下,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后,集群会更加依赖政策资源还是能够摆脱对政策资源的依赖?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将产业集群竞争力分为创新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之间的关系。以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DEA三阶段分析法,对政策资源依赖进行量化;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规模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关系特征存在差异,且受地域和行业影响。具体地,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相关关系十分显著,创新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相关性不显著,市场竞争力在部分地区、行业与政策资源依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对于制定合理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政策、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戚湧  张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7):118-125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对引导、保障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围绕2010-2018年国家先后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对政策主题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探索新兴产业政策制定主题和特点;建立PMC指数模型,选取4项典型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构建PMC曲面。结果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制定主题集中稳定、聚焦创新、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但同时存在发展方向规划偏多、政策部门协同制定较少等问题。据此,对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宏观产业政策的持续投入与微观光伏企业难以突破自身核心技术创新瓶颈的矛盾迫切需要理论研究解答。本文选取沪深A股中的41家光伏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梳理了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285项光伏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以2009—2020年为时间跨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引入区域创新体系这一异质性因素检验其在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企业创新指标和创新环境指标在上述传导过程中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彭现科  张艳芳  李平 《技术经济》2023,42(11):37-46
石墨烯作为公认的典型颠覆性技术正在逐步走向应用前景,迅速的产业化进程离不开创新政策的支持。本文在对石墨烯产业发展阶段分析基础上,构建“政策演进过程政策工具分析-创新过程政策工具分析-应用领域分析”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石墨烯产业创新政策工具和应用领域推进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企业样本,探究公司治理框架下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差异化作用机理,得出如下结论:①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于双元创新投资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专注型机构投资者更有利于双元创新投资;②专注型机构投资者影响决策者注意力资源配置,使其更注重探索性创新投资,临时型机构投资者基于市场迎合动机作用于开发性创新投资,且当管理层业绩和外部监管压力较大时,其对开发性创新投资的迎合动机更明显;③专注型机构投资者通过监督和激励管理层、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作用于企业双元创新投资,临时型机构投资者通过丰富投资者情绪作用于开发性创新投资未得到验证;④产业政策有助于增强专注型机构投资者对决策者注意力的影响,使其更专注于探索性创新投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临时型机构投资者的开发性创新迎合投资动机。研究结论为理解机构投资者差异化治理角色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产业政策是政府引导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工具,影响着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基于中国大陆A股82家光伏上市公司、52家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清晰集QCA方法,从选择水平、激励水平和介入水平3个维度探索产业政策与其它因素共同引致高/低层次商业模式创新的组合方式。结果表明,产业政策不同属性水平的作用路径不同;高层次和低层次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并非简单的对称关系,也不是单一条件就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还需要依赖不同条件之间的组合;产业政策不同属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最后,通过设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标准,为优化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产业政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产业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采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数据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所有制企业对产业政策的吸收程度不同。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容易受产业政策激励,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作用程度和企业所处行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重点扶持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政策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变量,分析表明,90%的产业政策均通过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府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这一手段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