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吕东辉  张郁  刘岳琪 《经济地理》2022,42(1):160-167
以松嫩平原乡村地区32个县域单元为例,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及人口集中度指数、经济集中度指数、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指数的测度,揭示乡村收缩背景下松嫩平原乡村地区人口—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松嫩平原乡村地区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呈现"南密北疏"的格局。(2)人口空间分布的关联性较强,呈现典型的集聚分布模式,人口集中度指数南高北低且高值区域逐渐向北扩展。(3)经济集中度分布格局多呈现"双核"模式,且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大于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总体来看,近20年来,松嫩平原乡村地区人口—经济的空间耦合类型中,协调发展型和经济迟滞型的县域类型居多。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不均衡性是人口与经济分布的最基本属性,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化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对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在中、东、西三大地带及分市县层次上的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的多侧面分析,表明: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性明显,人口经济活力中部强,而东西部山区弱;动态演化总体上具有向中部地带集聚的趋势,符合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1990年以来又有分散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西部丘陵山区人口与经济动态呈逆向演化态势,是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21世纪初,应进一步实施人口与经济空间集中化战略,建立起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艳  涂建军  卢德彬  阎晓  武京涛 《经济地理》2011,31(11):1781-1785
采用重庆市40个区县1997-2009年人口和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重庆市直辖以来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及其关系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论如下: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圈"高、"两翼"低的特点;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相互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中,但总的来说不断趋向协调,表现在人口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的区县数量不断增多;自相关分析表明Moran's I由1997年的0.7254下降为2009年的0.7162,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类型的数量都有所减少;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及关系的变化与自然条件、区位因素、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变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是海南优化资本要素配置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2011—2020年海南18个市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测算结果,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空间网络,结合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区域内效率的空间关联模式及其节点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测算并分解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此对效率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海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呈“簇状”分布的多线程网络结构形态,南北双向纵深分布,海口、儋州为关键节点,但整体网络密度仍较低。(2)各市县网络节点主要呈核心—边缘的非对称结构,主要包括核心型、中介型和边缘型三类节点,在空间上分别具备较强的控制性、中介性与被支配性。(3)考虑了地理与经济因素的效率关联网络能更显著地描述经济、金融资源的流动性,空间溢出效应测度结果表明,较多因素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以抑制作用为主,含金融业规模、金融集聚度在内的影响因素均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则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PCA-ESDA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了甘肃省县域农村空心化程度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格局。甘肃省农村空心化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高值区集中于河西走廊经济发达县域,低值区集中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甘南高原等落后地区,在空间上体现出两极"俱乐部趋同"的集聚态势。按照各县土地、人口、经济子系统的交互特征,将甘肃划分为5个农村空心化区,并提出了分区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锦波  刘紫珊  车良革 《经济师》2014,(11):177-179
基于GIS技术、计量地理学和空间自相关理论,构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其经济综合指数,经极差标准化后,计算广西县域经济的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系数,分析研究广西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广西县域经济差异存在较大的波动,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关联弱,但区域正相关集聚呈增强趋势。(2)在广西时空格局演变中,存在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变化频繁和县域经济热点区域呈现点状向组团带状分布趋势演变。(3)对广西"两区一带"划分为经济发达、次发达、欠发达、落后4种类型分布区后,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变异系数、空间相关系数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生态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龙  王迪云 《经济地理》2020,40(6):233-240
旅游生态效率研究已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方向。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测度了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区域综合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两极分化严重,但非均衡性趋于逐渐减小;MI指数显示效率在研究期内整体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时序形态呈现"S"形。采用ESDA方法研究要素时空分异特征,全局相关性显示为"聚集—随机—聚集过程",呈"U"字型变化趋势;局部相关指数显示总体空间关联较弱,呈现从极化趋于均衡的变化趋势。构建了影响因子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研究要素受经济因子影响较大,生态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经济因子对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影响弱于欠发达地区,生态因子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影响强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理论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模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理论对我国各个省市未来人口总量进行预测,并应用GIS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做出预测。研究认为,从2005年到2020年中: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始终保持与周围省市人口密度的高高关联关系,围绕这些省市的省份区域形成了相对人口聚集区域,西部许多省份及东北几省与周围的省份人口密度是维持着低低关联模式。广东省始终保持与周围省市人口密度的高高关联关系,即本省只是单独形成了一个聚集点。2014年是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动较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经济作物种植和非农生产活动均为农户用于获取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柘城县辣椒种植业及非农生产活动的调查分析,发现经济作物种植与非农生产活动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对应关系:以县城为中心,随着距离的增加,二者分别呈现"低—高—低"和"高—低—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各自所属乡镇行政中心所在地为中心,随着距离的增加,二者分别呈现"低—高—低—高"和"高—低—高—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理论模型,并给出了形成以上现象的可能性原因。找出特定农作物与非农生产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对鉴别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优化农区空间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9—2010年新疆经济发展差异的区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新疆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和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县域经济呈现不同的增长类型,且在东疆、南疆、北疆之间及区内各县市之间呈现分异性。区域经济滞后型的县域明显多于经济活跃型的县域,经济活跃型的县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北坡、铁路、公路主干线上,经济滞后型县域集中分布于南疆以及北疆、东疆的边远地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差异扩大的同时,东疆、南疆、北疆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内各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逐步扩大,并且区内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1.
新疆民族人口与区域经济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评价了新疆主要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然后分析了各县市人均收入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通过统计人口格局与经济格局的一致性分析经济区域分异与民族分异的相关程度。研究表明:新疆13个主体民族的收入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新疆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有明确的负相关;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既具有民族分异的特征,也具有空间分异的特征,而且民族与空间分异的格局已经演化到高度耦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张征  张正河 《技术经济》2013,32(1):51-58
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以县域为空间单元,刻画了1999年、2007年和2010年山东省农业总产出及五大类主要农产品产出的空间分布模式,并对山东省农业产出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农业总产出的空间分布基本呈"核心-边缘"模式,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布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的生产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经济外溢性,肉类生产的上述效应相对较弱。最后提出:在开放经济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制定考虑空间影响的农业政策,才能真正合理引导各区域农业协调生产,最终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王韶华  张伟 《技术经济》2019,38(9):113-120
基于2011—2016年京津冀13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京津冀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市域能源强度的局部空间分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存且不稳定,使得京津冀能源强度在整体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从要素、产业、制度等三个层面提炼能源强度的供给侧因素,并构建了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产权安排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投资、政府调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陈瑜  谢富纪 《技术经济》2017,36(3):8-13
以长三角地区的25个城市为观测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了2005—2014年长三角地区创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呈空间锁定现象,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创新集中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及其相邻城市;远离这些创新中心城市的创新则不够活跃。Moran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愈加紧密,但是强弱分化也非常明显。时空跃迁测度结果显示,创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层性,且空间分布格局不易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FDI区域分布的区位条件及其地理溢出程度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依据企业选址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29个省FDI的区域分布的区位条件进行了经验研究。一方面证明了各地区的经济总量、劳动成本、市场化水平、累积的FDI和开放程度等区位条件是决定FDI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基础设施和沿海地区哑变量的作用却不显著。另一方面证实了中国FDI区域分布的空间依存性的存在,并对我国FDI省际区域地理溢出的程度进行了估计;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有关各地区,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吸引更多FDI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韦亚平 《经济地理》2007,27(4):553-557
现有文献与规划一般认为新疆需要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重点建设都市圈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文章基于人口与自然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镇布局之间的关系,从更为广阔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对新疆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适宜空间指向做出了若干探讨;提出新疆的区域发展需要建立在"都市区"的空间成长基础之上;并且与中国的东部、中部地区相比,新疆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破碎化等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生态文明 建设上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合理布局 绿色基础设施以满足人类福祉的需求,仍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 点和景观管理实践的主要难题。以新疆阿拉尔市为例,基于形 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路径分析等方法识别对地区景观生态 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源地与廊道,通过补充战略点的方式对网 络进行优化,进而结合区域实际状况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 构建思路。研究结果可为阿拉尔市及阿克苏地区生态修复和绿 地系统规划提供理论及实证依据,也为“一带一路”其他干旱 区城镇绿色基础设施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 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城镇用地空间演化与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武汉城市圈内的嘉鱼县鱼岳镇为研究区,以2005年和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分析鱼岳镇城镇用地空间动态变化与景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鱼岳镇城镇用地呈快速上升趋势,城镇用地扩展来源以耕地为主,其次是其他农用地和林地;同时存在城镇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用地的自我调节现象,反映了城镇用地发展中自组织与被组织的过程。城镇用地扩展来源中的不同地类在空间分布与景观格局上存在较大差异,被占用的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斑块破碎度明显小于其他地类,新增城镇用地与减少城镇用地的动态变化,更多体现了一种有序扩张和无序缩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