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将物流理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以及数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视角下,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实际调研和查阅《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得基本数据,在对辽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析了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区域物流环境竞争力、区域物流供给竞争力、区域物流发展竞争力以及区域物流竞争潜力等方面设立了评价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辽宁区域物流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辽宁省区域物流竞争力在全国各省中的位置,进一步分析影响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海洋经济已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探明其竞争优势和劣势,对确保海洋核心竞争力的长期稳定以及提升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构建了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加权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一级指标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及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文章构建了河南省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有助于考察河南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强弱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劣势所在,为确立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筑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明确各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水平是建筑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资源条件、发展与支持条件、产业结构与效益、可持续效应四个方面构建区域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 PP-DEA 模型从静态评价和效率评价两方面对我国区域建筑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构造竞争力指数划分为五个等级,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业竞争力处于Ⅲ、Ⅳ级水平,并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本文提出提升建筑业竞争力的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PP-DEA 模型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多元分析方法在综合评价技术上的不足,而且能够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人才投入、环境建设和成果产出3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资源投入、智力成果、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公共因子,对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各省区科技人才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科学技术必将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主导性的作用.科技竞争力是一国(区域)科技总量、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合体现.对区域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应从科技投入、科技活动、科技产出、科技协调四个方面建立一套多角度、全方位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作出明确、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于熵权方法的区域知识能力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纷繁复杂的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评价指标归并到科技创新、知识交流和经济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知识能力综合评价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矢量优属度方法,综合评价区域知识能力,为我国区域知识创新、科技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评价标准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内城市的竞争日益发展成为经济带之间的竞争.通过加快经济带发展,提高本区域经济带竞争力,也日益成为一些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西江经济带作为广西重点打造的经济区域,它的发展无疑对广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西江经济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把综合经济实力、企业竞争能力、产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增强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升我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评价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工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提出提升工业竞争力、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执令 《经济地理》2012,32(2):139-142
从农业生产要素竞争力、农产品需求状况竞争力、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和农业科技及政策竞争力等四个方面,选取11项指标构建了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湖南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可划分为3种区域类型,结论可为制定区域农业发展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供应链知识共享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前提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问题,建立了综合评价方法。设计了基于供应链知识共享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评价了供应链知识共享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和供应链知识共享成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并对评价结果综合分析,以判断企业实施供应链知识共享以后核心竞争力是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并概要回顾了现有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衡量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框架,即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是由该地区制造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经营效益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共同决定.最后,根据这一基本框架,本文设计了一套简便的测度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评价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城市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黄石市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对黄石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横向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黄石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1—2006年我国知识竞争力的战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知识竞争力和战略评价文献的基础上,从知识产出、知识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4个维度构建我国知识竞争力战略评价框架,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采集我国2001—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我国知识竞争力进行战略评价实证分析;再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知识竞争力战略指数与我国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得出我国知识竞争力稳步提升且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知识吸收能力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大作用。在界定有关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以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对比了东、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并对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依据评价和比较的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知识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知识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进而从不同层面分析知识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以期为弥补国内学术界在知识创新能力区域差异的定量研究方面的不足做些努力.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有利于发现旅游资源的区域优势与劣势,有利于旅游竞争力的提升。选取西北5省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各影响因素指标对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大小,即对权重的大小进行定量测量。根据判定矩阵的方式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结合权重值及指标数值综合得到甘肃省及其他4省区的竞争力指标值,并根据各项分值的高低进行相应的分析,对比了西北5省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差异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建立区域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对西部十二省的旅游业竞争力做出了评价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对其进行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为提升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提供了决策依据。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影响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系统、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合评价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是国家调整食品制造业空间分布和改善管理的基础。本文在研究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02~2006年各省食品制造业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G1-法对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获利竞争力、经营管理竞争力、风险抵御竞争力、社会贡献率以及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并运用系统协调模型和双激励控制线动态信息集结法对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发展均衡度与轨迹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及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各维度差异显著且发展均衡度较差,除少数省份外各省相对竞争力水平波动较大。但是,从过去五年食品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均衡度总体上有一定的提高,并逐渐向山东、广东和河南等食品制造业强省集聚,食品制造业区域集聚日益明显,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