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基调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农民的收入和基本保障大幅提升,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重。尤其与城市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象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的难题及原因,寻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途径,以期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区域辽阔、人口众多,环境问题复杂,所以,要有效地实现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必须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相一致,从战略的高度,建构起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农业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研究其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作用,为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发挥农业地质作用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公共产品理论,公益性地质调查分类理论。研究结果:农业地质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主要属纯公共产品的公共服务业,是公益性地质工作,开展地质、地下水、土壤、地球化学、地质环境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在和谐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作用。研究结论:和谐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和粮食安全、农业发展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土地整理等工作,对农业地质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需求,迫切需要加强农业地质产品调查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方便、快捷、公开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而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治理相较于城市来说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恶化问题,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不断加强保护农村环境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广西通过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治理规划等举措对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治理。目前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标准不健全,技术投入和支持不够等问题。建议完善自身的法规体系,实施严格、高效的矿山地质环境行政管理;运用管理技术、经济手段,从根本上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扎实推进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亦宁 《水利经济》2020,38(2):36-42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资金投入的现状和问题,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治理投资理论为基础,考虑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投资基于民生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设定”的特点,构建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资金投入机制框架,界定了政府、企业、村集体及村民各自的投资责任和投资方式。从明确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事权及支出责任、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机制、创新农村水环境项目建设运营机制、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健全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资金投入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该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为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市场化机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因此采用何种激励创新体系机制,才能促成政府与民间资本投资的有效整合,才能有效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建设,这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为此,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激励机制内涵,当前建立激励机制面临的问题,如:缺乏治理收益回报机制、忽视环境资产产权等。提出了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激励机制的基础,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激励机制体系构成,国家应出台财政、税收和金融扶持政策,建立治理权益回报机制、治理收益回报激励机制和行政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全面理清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科学内涵,是选择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基础。行政主导型、合作型和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有着各自的特征,在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时期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式,方能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法律作为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是保护环境最强有力的途径。尽管我国已出台了若干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尚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推进的需要。本文说明了我国当前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不完善的现状,分析了其成因,阐明了法律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并对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难题及产生的因素,并从地方法规建设、生态环保意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关于闽西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龙岩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该市应紧紧依托当地的森林资源优势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旅游文化资源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改善闽西农村的生态环境。本研究拟就闽西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具备条件的乡村实现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选取山地烟区典型区域重庆市巫山县鸳鸯烟叶科技示范区,研究其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以探索山地烟区依托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的途径。[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从研究区内部条件的优化与整合,到外部环境政策与挑战的推动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结果]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研究区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加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烟草行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为山地烟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结合研究区特点,提出了4种发展策略。[结论]在山地烟区发展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特色产业的乡村旅游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需注重以合理的规划突出山地特色,如完善功能区布局结构,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与烟叶产业融合,提高乡村旅游相关人员服务水平,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期实现山地烟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叙述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乡村旅游发展又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二者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乡村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持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出了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农村?什么是新农村?谁来建设新农村?准确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所必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具备三个特点:有新的结构,包括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城乡结构和新的组织结构;有新的主体,以组织起来的农民为主体,政府的作用重点在服务;有新的功能,新农村要有现代农业生产功能、传统优秀文化保存功能和生态功能。新农村建设既不是把农村变为城镇,也不是把农民固化在乡村。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型农民社区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态发展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包括20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基于2007—201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对湖南省乡村建设水平进行定量化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乡村建设对乡村景观影响的利弊。[结果]湖南省乡村建设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呈现显著的递增趋势,由2007年的0177提高到2017年的0692。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均明显提升,但生态发展状况波动较大,虽近年来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仍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景观的规划提供了经济支持,改善了乡村景观基本硬件设施条件,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丰富了乡村景观的形式内容,推动了乡村景观的建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和对乡村景观的蚕食。[结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遵循生态理论,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景观规划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村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探讨其治理和绩效,有利于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以及灰色关联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素层中权重值大小依次为生态经济(0. 483 9)、生态环境(0. 273 6)、生态人居(0. 137 1)、生态保护(0. 105 4),说明该地区农村经济水平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等仍有待提高。灰色关联法计算结果表明河北省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畜禽粪便处理率(0. 754),生态经济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0. 624),生态保护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化肥施用量(0. 846),生态人居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饮用水合格率(0. 682),而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态保护(0. 724)、生态环境(0. 662)、生态人居(0. 573)、生态经济(0. 543),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仍有很大空间。[结论]研究结果指出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考虑是理清思路,设计抓手,搞好布局,完善机制。主要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五条线"、"五到位"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年年百矿换新颜"工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示范命名活动等,全面推进地质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可以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推动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文章以四川省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箐乡白庙村为例,探讨了拥有优势资源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我国农村能源是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农村能源建设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提出农村能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思路、办法,加大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的力度,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入手,指出目前湖南省存在农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污染物排放量大,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点源污染呈现点多面广等特征。结合湖南省农村和农业现状,阐述了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针对宏观、微观两方面,提出了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应从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出发,切实有效地提出有利于解决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