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是实现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措施,是推进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枢纽。本文以山西省高平市野川镇、寺庄镇、河西镇、神农镇、陈区镇的5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效益综合评价研究,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证评价。以期为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较为合理的定量评价标准,有助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科学化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是为了在保证新增耕地面积达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系统以及防护林建设,提高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不少在建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只是为了应付验收,工程建设的标准偏低,新增耕地的质量不高,导致项目很难完全实现规划预期目标。因此,有必要对已竣工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评价,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项目实施的价值,从而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实施项目。  相似文献   

3.
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是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的四大基本目标.我国土地整治起步较晚,相应的理论基础尚不完善,目前土地整治大多仍以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目标,土地整治活动对所在区域造成的生态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土地整治的生态优化模式研究更少.  相似文献   

4.
科学合理地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促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标准样地概念引入到基于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成果体系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分析和评价中,分析了标准样地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标准样地的土地综合整治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到广西的右江河谷区,探讨其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各环节的分析与评价中应用方法.结果表明,标准样地可以有效的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中耕地质量控制标准和整理后耕地质量的评价,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进程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补充耕地以及推进生态保护,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土地整治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本文以贵州省盘州市土地整治为例,采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进行评价以及诊断影响其土地整治效益...  相似文献   

6.
耕地在数量上的扩张是有限的,但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却具有相对大的空间。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补充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其本质就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本次研究根据黑龙江省宁安市玄武岩石板田响水米产业基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初步工程设计,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产能、生态变化情况做出评价,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重耕地数量到重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全面真实地反映耕地土壤质量水平,构建涵盖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征以及重金属污染等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以实现土地整治区耕地土壤质量的科学评估。研究方法:最小数据集(MDS)、土壤实验以及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结果:(1)研究区内耕地土壤质量水平不是很高(SQ0.6),并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r污染(GI3);(2)土地整治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特征指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水平;(3)综合整治和传统耕作下的耕地分别具有最高(SQave=0.53)和最低(SQave=0.41)的土壤质量水平。研究结论:从微生物视角构建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模型,有助于提高耕地资源的生态保护意识,可以为耕地综合效益评估和土地整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定量测度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环境状态可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对其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土地整治实施后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可见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等别和粮食产能的影响,通过在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对原有荒草地进行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优化,整治为可重新利用的耕地,柿沟村土地利用面积增加了34.226 1hm^2,并通过田水路林的合理规划,既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又优化了区域内经济结构,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将耕地等别提高了一等,创造了193.59t的粮食产能。该项目的实施对渭北旱塬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将有力推动该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10.
实现我国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双管理的转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和土地整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分等过程中的技术、方法是土地整治评价的基础;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和工作目标,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提供了方向,并为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撑;农用地分等成果与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成果相结合,可实现补充耕地的等级和数量不低于被占耕地的等级和数量,补充的耕地与其他耕地集中连片的原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质量和数量的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社会评价内涵、原则及框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静 《中国土地科学》2017,31(12):84-91
研究目的:讨论土地整治社会评价的内涵、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等。研究方法:文献法、专家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社会评价是应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和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土地整治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社区相互适应性和社区的接受程度,发现已经实施的项目或将要实施的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项目建议,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性。研究结论:土地整治社会评价是进行项目普及、公众参与、引导利益相关者建立参与协商机制的过程。引入土地整治社会评价可以全面评价土地整治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公众认可,突出土地整治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实现土地整治效益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南省陕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陕县2个土地整理项目、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陕县土地综合整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并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优于土地整理效益、经济基础是土地综合整治效益高低制约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耕地的生态功能得到了广泛关注。宁夏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模式,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政策、技术体系,改善耕地生态环境,通过实施中北部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中南部生态移民等项目,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是土地整治项目后期评价的核心内容,是从效益方面对所实施的项目做出评价,其目的在于考核项目是否实现预期效益及其效益大小。对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并从中选出最适宜的方法,对于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提高项目绩效评价水平、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是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耕地保护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定边县红柳沟镇高圈村、贺圈村、沙涧村、羊圈村和张兴庄村5个村为研究对象,分析残次林土地综合整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残次林土地综合整治,年净增经济效益56.74万元,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优越。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效益3方面选取24个因子,构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以提高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水平与工作成效。研究方法:基于熵理论的AHP权重调整法,基于S型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良好,能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达到了预定目标;(2)后期管护制度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是限制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主要原因;(3)此指标体系能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特征,适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结论:该结果能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建议从加快农村建设的角度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并建立成果管理体系与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提高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农村土地整治被纳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格局中,成为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城乡发展—体化的重要抓手.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新要求 与生态建设结合 现阶段,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目标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极大改善城乡土地利用环境,使景观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达到土地的持续利用.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尽可能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一致;提高农村土地的生产性能与生态功能,提高生产服务能力;降低生产风险,保护自然环境潜力和防止土壤退化;提高耕地数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工程涉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尤其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劳动和资本的配置安排。土地整治工作对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土地整治工程涉及土地、劳动、资本等三大基本生产要素的调整、优化与投入,对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作用明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供给侧改革重点,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差别化行业调控政策,实现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规模化经营、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优化以及劳动力资源在供给侧领域的优化与调整。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举措包括:加强土地资源及区域经济调查与评价、科学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与实施、开展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20.
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程序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治最终受益者是农民.农民是否全程参与土地整治,决定着土地整治的质量和效果.实践证明,凡是农民参与的土地整治项目,都能发挥出最大治理效益,达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和改善耕作条件、促进农业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