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是实现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措施,是推进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枢纽。本文以山西省高平市野川镇、寺庄镇、河西镇、神农镇、陈区镇的5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效益综合评价研究,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证评价。以期为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较为合理的定量评价标准,有助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科学化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2.
陕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综合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土地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加剧的形势下,详细分析陕西省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3个方面构建了13个指标,评估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价值,这将为今后各项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也有利于土地集约化的发展。[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评判法,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邀请专家成立评价小组,评估陕西省2013~2016年,土地整治前后13项指标的权重和模糊隶属度,进而分别分析各项效益价值及综合效益价值。[结果]通过土地复垦,生态效益的评分等级由3A级提升到了4A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分为75.47、71.98和81.55,增长率分别为10.16%、1.62%和9.52%,综合效益评分从70.41提高到了75.41,增长率7.1%。[结论]今后,陕西省在土地整治方面,一方面可加大对滩涂地,盐碱地和沼泽地的开垦,生产种植经济作物或进行景观设计,发展旅游业,提高土地复垦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提高周围居民的参与度,不仅有利于提供土地复垦的有效措施,同时可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土地复垦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土丘陵区空心村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的地域特点及其整治的科技创新需求,基于土地调查管理数据和遥感信息技术进行农村空心化类型诊断,从废弃宅基地(微观)-废弃村庄(中观)-空心村区域(宏观)3个层面,系统开展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技术、空心村立地整理技术、空心村整治规划设计技术、空心村环境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积极探索丘陵区空心村综合整治中生态友好、人地和谐、环境优美的科学途径,构建丘陵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并以陕西省澄城县尧头镇浴河子村和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项目区为例,介绍了4项技术以及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的动态平衡。可为类似地区空心村整治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徐慧  刘翠  樊旭 《水利经济》2016,34(3):16-20
采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建立水利枢纽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体系,对江都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江都水利枢纽综合效益评估结果为4.53,介于效益非常大和很大之间,表明其综合效益很大。在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三者等权重的情况下,江都水利枢纽的生态环境效益的评分值最大,其次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对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江都水利枢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土地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背景下,本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域为例,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其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并对区域土地利用效益从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方面进行了评价,并预测了武威市未来土地利用效益的发展趋势,结合障碍度模型分析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初探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研究目的:进行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内涵剖析,建立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2)案例分析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议从建立土地整理成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指标控制等方面人手,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整治综述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旨在对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关于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不同角度的土地整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基于该战略的土地整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与管理、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提供参考。[方法]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及总结归纳法,对不同角度的土地整治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研究集中于整治策略与路径选择;产业发展角度的相关研究则集中于土地整治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与模式;与生态建设相关的土地整治研究偏重于对土地整治的生态评价,包括生态效益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结论]城乡统筹视角下,土地整治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有待深入研究;应进一步加深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之间相关研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机制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国土整治工作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镇江新区为例,借鉴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原理及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入手,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得出该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但经济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促进工程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镇江新区为例,借鉴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原理及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入手,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得出该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但经济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促进工程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云浮市的实际,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重点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提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云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为广东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阐释土地整治生态转型内涵,梳理土地整治实践较为超前的浙江省典型整治模式及生态转型困境,通过构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理论框架并提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优化路径,助推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生态转型以“两山”理念为指导,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治理,挖掘各要素蕴含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强乡村地域生态和文化功能,将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目标的融合,实现以“短、平、快”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土地整治向以生态环境改善和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为导向的土地整治进行转型。(2)根据运作方式、整治对象和重点的不同,浙江省土地整治模式可分为4类:“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引领”模式、“土地整治+传统古村保护”模式和“土地整治+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浙江省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实践困境包括:土地整治工程措施改变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条件、土地整治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效益、“土地整治+”模式的复杂性影响整治效果。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应充分发挥作为管控土地利用转型重要手段的作用,通过重塑生态价值导向明确土地整治转型方向、分区开展生态工程因地制宜优化生态功能、健全绿色基础设施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优化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但各地级市差异明显,各类整治工程效益迥异。根据不同盟市发展与地区定位,从自治区层面综合分析不同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确定地区土地整治目标和重点,对部署土地整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使用灰色关联模型,选取经济、社会和生态3方面共10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期间12个盟市的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内蒙古整理工程综合效益最显著的地区位于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4盟市,复垦工程综合效益最显著的地区位于通辽市、兴安盟和西部的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等传统煤矿产区,开发工程以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通辽市综合效益最为显著。依照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位序排列,内蒙古12个盟市可划分为4类,其中第I类为均衡发展重点整治区域,第Ⅱ类为土地整理工程效益优先区域,第Ⅲ类为土地复垦工程效益优先区域,第Ⅳ类为复合类型整治区域。与第I类区域相比,后3类区域各类工程综合效益略低,但具有明显的优势类型。[结论]作为我国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内蒙古土地整治工作应考虑不同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适度整治。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全国土地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要实现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这多项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章以新疆沙湾县金沟河镇宋圣宫村为例,通过选取农业产值增加率、劳动力转移指数等19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土地整治使项目的各个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地整治效果较为显著,其中土地整治对于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提高耕地数量与质量具有明显作用,符合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基本实现土地整治项目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南省陕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陕县2个土地整理项目、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陕县土地综合整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并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优于土地整理效益、经济基础是土地综合整治效益高低制约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等别和粮食产能的影响,通过在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对原有荒草地进行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优化,整治为可重新利用的耕地,柿沟村土地利用面积增加了34.226 1hm^2,并通过田水路林的合理规划,既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又优化了区域内经济结构,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将耕地等别提高了一等,创造了193.59t的粮食产能。该项目的实施对渭北旱塬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将有力推动该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连市的社会现状,构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1年处于较低效利用水平,2012~2016年处于中效利用水平。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数的变化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效益对综合效益的影响最大,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社会效益。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评价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大连市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裴炳和 《山西农经》2023,(21):102-106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形势下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助推器”。德化县龙门滩镇存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针对整治区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提出启用“土地整治+”模式,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中心联动生态环境、相关绿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开发以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龙门滩镇水系、人居环境、交通环境等,推动当地生态治理发展,打造生态文明的新龙门滩镇,加快推进龙门滩镇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土地整治的终极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治工程作为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在最初阶段即农耕文明开始以来的几千年间,主要任务就是增加粮食生产和减少自然灾害.即使在今天,大多数人也将之简单理解为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措施之一.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往往只重视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如何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降低城乡用地矛盾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以山东省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角度选取16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多因素线性加权法对山东省2000~2013年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2006年以来趋势更加明显;(2)从各效益增长幅度和对综合效益的贡献率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3)综合效益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经济效益的提升,且经济效益贡献率与生态效益贡献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山东省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整治文献分析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分析30年来土地整治的文献特点,提出土地整治的研究热点和主要进展,为中国土地整治的理论构建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30年来,中国土地整治文章数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地整治的研究尺度多为行政区尺度,对自然区域尺度和多尺度的研究较为少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研究、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的效益评价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结论:中国土地整治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仍需加强:(1)重视土地整治本质内涵及核心理论与目标的研究;(2)提高土地整治数量与质量研究的同时注重对生态潜力以及粮食产能和粮食安全的研究;(3)深化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4)探索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新方法;(5)注重土地整治研究中的尺度界定和多尺度耦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