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为此已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环京津退耕区现行的政府退耕直补力量有些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区农牧民的生计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尤其是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这一现象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应该享受同西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一样的优惠政策,同时针对退耕区的资源、区位特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并就这些产业建立税收优惠制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去,发展沙、草产业,促进农牧民就业,带动农牧民致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从而实现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工程成果的巩固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产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退耕农户林权意识在工程后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五个案例县的调查资料对退耕农户林权意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部分退耕农户林权意识模糊,针对退耕农户林权意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截至2005年底,国家累计安排退耕还林900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400万hm2,中央财政已投入1030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国1870个县、3200万农户、1.23亿农民。调研表明,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发挥工程已逐渐显现的生态功能,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计,应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政策,区别对待,分别实行继续补助、延长年限、不再补助、产业扶持等政策,建立促进区域发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2001~2007年为研究时段,对环京津地区31个贫困县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并未明显加重该区域人民生活的贫困程度,但相关扶助措施也未明显改变该区域的贫困状况;文章对该区域贫困的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为环京津贫困带的经济发展及制定反贫困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西藏自治区7镇172个农户的调查,采用熵值法对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下各项生计资本进行评分,并使用Logistic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进而对比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生计资本水平及生计策略选择的差异,为退耕户生计策略的改善提出建议。结果表明:退耕户人力、社会和金融资本水平远高于非退耕户,自然资本略低于非退耕户。选择以农业生计策略为主的农户相对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本,而选择以非农业生计策略为主的农户拥有较多社会资本。社会、金融资本对退耕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最显著,自然、物质和社会资本对非退耕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最显著。基于研究建议通过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利用优惠政策发展自营及旅游业,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等方式改善退耕户生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环京津贫困带"是全国生态安全保证程度最低、特大城市周边贫困程度最严重的地区,该区域对于京津冀都市圈乃至环渤海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正确的认识环京津贫困带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征,加强对环京津贫困带旅游精准扶贫体系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的发展和生态稳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评估非农就业对农户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的影响效应,为完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配套政策、制定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方案等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1 132个退耕农户的调查,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平均处理效应分析,并剖析非农就业对不同个性特征与资源禀赋农户的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的处理效应差异。研究结果:非农就业是增强退耕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农户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的关键要素;消除农户自选择等显性偏差及不可预知的隐藏偏误后,从事非农就业的退耕农户其选择继续保持退耕成果的概率显著提升30.88%;从农户异质性来看,低学历、退耕还生态林、小退耕规模、有非农工作经历或接受过非农技术培训的农户,非农就业更有助于提升其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研究结论:各退耕区应加大退耕农户的就业指导与技能培训,健全退耕区劳务服务体系,建立有序的退耕地流转市场,引导退耕农户建立多元化生计转型策略,增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市5县退耕还林实施情况与所取得的成效作概述与分析。找出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补偿收益不确定性、退耕户开辟新的增收能力弱等问题是后期成果巩固的关键困素。据此,相应提出了工程政策建议。包括:适度控制退耕还林规模,工程实施应赋予农户自由选择权,调整完善工程相关制度,扶持后续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建设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没有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而且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持续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退耕还林实施取得的成效与面临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涧县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一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年初县林业局统一制定年度建设规划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由乡镇组织完成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任务。二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乡镇负责落实退耕地块及面积,县林业局提供种苗及技术指导,并对实施退耕还林的农户进行补偿,解决好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陕西退耕还林(草)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陕西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简要论述了退耕还林 (草 )的重要作用 ,针对陕西退耕还林 (草 )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经营规模、农地契约特征对农业经营主体农地整治行为与程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465位经营者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对于绝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扩大对农地整治积极性存在微弱的负向影响;(2)农地经营面积和转入比例对土地类整治积极性存在负向影响,但相对设施类整治,农业经营者开展土地类整治的积极性更低;(3)契约价格、契约形式、契约对象为村集体、转入农地时具有担保等契约特征对农业经营者农地整治积极性存在显著影响,但契约时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现阶段要提高新型农业经营者的农地整治积极性,有必要从多方面完善农地契约,而扩大农地流转规模和延长契约期限不一定有效。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不同的标准,退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退耕的主要目的分,可分为生态退耕和非生态退耕;按耕地退耕后的利用方式划分,可划分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以及退耕后林草结合、灌草结合等结合类型;按退耕过程中人工干预程度的大小,又可以划分以人工恢复植被为主的退耕和以自然恢复植被为主的退耕两大类。并特别以耕地退耕前的存在状态或所处位置作为分类标准,重点对坡耕地退耕、沙漠化耕地的退耕、盐碱化耕地的退耕、生态重点区域耕地的退耕以及风景名胜区耕地的退耕的意义和作用作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疆阿克苏地区485家特色林果种植贫困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收入状况和创收能力两方面,实证分析特色林果业的扶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林果耕地面积、农户对特色林果业减贫效果的预期、政府扶持情况等因素对贫困农户收入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性别、受教育程度、农户对特色林果业减贫效果的预期等因素对贫困农户创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农户收入和创收能力处于稳健上升状态,特色林果业的扶贫效果较好。因此,应加快健全特色林果业扶贫利益联结的机制,拓宽特色林果业扶贫的方式,增强农户受教育程度及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田防护林是林业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回顾德惠市农田防护林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农防林建设的经验;针对德惠市农防林经营建设中存在的林木病腐严重、林龄结构不合理、采伐限额少、林权不明晰、管护薄弱等问题,提出调整树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治;明晰产权,稳定政策;探索林业新机制,放宽采伐限额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干热河谷地区-X县2005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实地调研,从研究区概况、调研情况、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后退耕时代退耕还林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户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配套经费缺乏、林种比例失调、退耕农户生活无保障、规划设计粗放和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提高,提出了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长期稳定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增加退耕农户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收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森林食品产业减贫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解决资源落后与发展滞后的矛盾;促进贫困地区收入增长;注重多方交流互动。其次,将森林食品产业的减贫效应分为社会减贫效应、经济减贫效应、生态减贫效应这3个部分。最后,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牌宣传;增加产业联动效应;持续带动地区增收等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对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允许适度林粮间作并将退耕还林与荒山荒地造林分开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当前的退耕还林工程;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是地方政府长远规划的内容;实行生态购买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制度是退耕还林后续工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Land use changes and forests bot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The climate effects of forest land consolidation have, however,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 As such, this study identifies a number of possible climate effects of forest land consolidation. To specify these, the increased carbon storage in the Pahkakoski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Finland) due to increased forest growth is valued through substitution co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 of the increased carbon storage in the project area is approximately 750 000 euros, or €153/ha. This emanates from the increased growth due to remedial drainage and from the increased forested area. The result is, however,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shadow price of carbon. Likewise, the study recognises a need for studies concerning the total climate effect of measures, such as remedial drainage that may also release carbon from the ground. While the overall effects of forest land consolidation are difficult to estimate with current knowledge,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land consolidation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章丘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章丘市土地整理项目的目的、任务和依据,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整体布局、标准田块的设计、农田水利设施的布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优化后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