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优化农村消费结构,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能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对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在对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特征分析基础上,实证研究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文章基于1978—2016年贵州省农村居民8类产品消费额及消费价格指数,运用LA-AIDS模型,采用ITSUR估计法和希克斯弹性测算方法对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现阶段,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过渡,但生存型占比仍较高; 除食品外,各类消费品均富有收入弹性,其中以交通和通讯及文教娱乐这2类最为突出,系数值分别达1897和1571; 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和医疗保健5类消费品为生活必需品,交通和通讯及文教娱乐这2类为奢侈品; 食品、文教娱乐和居住这3类消费品价格变化对其他商品消费量影响较大,其中食品、文教娱乐更多存在替代效应,而居住则更多存在挤出效应。[结论]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需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这一关键,多措施并举加以促进。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既对农村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支出有着显著的影响,亦有利于推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本文对城镇化率与宁夏农村居民消费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对于宁夏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的各项影响均比较显著。最后针对城镇化进程中优化宁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发展低碳农业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农业碳生产率,而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碳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方法]文章以1997—2014年中国31省区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城镇化划分为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4个维度,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别探讨其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及差异。[结果]1997—2014年,中国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邻近省区间集聚分布特征明显。控制其他变量后,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碳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其中,人口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不利于当地农业碳生产率的提高,而土地城镇化则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邻近地区人口城镇化对本地区农业碳生产率存在间接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他城镇化并无此效应。而在利用熵值法构建综合城镇化变量后,仍发现城镇化不利于农业碳生产率的改善。[结论]因此,制定区域农业碳减排及污染治理政策时,应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及要素配置的同时,强化空间综合治理与区域联动机制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关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对新常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消费总体水平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并基于鲍曼消费的视角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方向,提出了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优化收入结构,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变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亮 《农村经济》2007,(3):57-59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居住的娱乐文教等生活方面.随着生活质量改善,对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类消费存在较大的潜在需求,消费结构的变动幅度在减小,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升级.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应该千方百计增加农良收入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江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方法与结果]通过对江苏统计年鉴(2006~2012)农村居民数据处理,首先采用对比分析法,从收入、支出和消费结构3个方面对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苏北农村发展相对落后,消费结构有待升级。然后,结合苏北农村居民2008~2012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消费支出比率核算,得出食品的支出比率基本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文教娱乐、家庭设备支出比例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表明近年来苏北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采用ELES模型,对苏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文教娱乐、食品、居住以及交通通讯是苏北农村居民主要消费重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表明,文教娱乐、家庭设备以及医疗保健为奢侈品,其他为生活必需品。[结论]为促进苏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促进苏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并做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多层次性灰度关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多层次性灰度关联分析看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存在着“主动性消费”和“被动性消费”。政策供给者应积极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及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力度,以消除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与农民纯收入对农民消费支出结构的“背离”影响,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优化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结构,提高农村整体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6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研究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从消费结构看,互联网显著地促进农村居民的生存类消费,而对于享受类消费影响不大;分年龄层看,互联网促进了农村地区青年人的生活用品和服务消费、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说明青年人是未来农村地区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群体;分性别看,农村地区男性更多地占据了消费决策的主导地位,互联网显著促进男性群体生存类消费水平,对女性消费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上述发现表明,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和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优化农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6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研究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从消费结构看,互联网显著地促进农村居民的生存类消费,而对于享受类消费影响不大;分年龄层看,互联网促进了农村地区青年人的生活用品和服务消费、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说明青年人是未来农村地区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群体;分性别看,农村地区男性更多地占据了消费决策的主导地位,互联网显著促进男性群体生存类消费水平,对女性消费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上述发现表明,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和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优化农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增收效应、预期效应、示范效应、挤出效应四个方面构建非农就业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虑农村居民参与非农就业的自选择特征和家庭异质性特征,采用倾向分值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模型,从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两个层面检验非农就业如何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研究发现,非农就业通过改善家庭收入增长性、弱化收入不确定性、强化城镇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示范性,促进了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增长,但也会增加教育和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家庭消费造成挤出效应。上述四种效应叠加后,非农就业能促使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平均提高13.09%,但这一促进作用随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提高而逐渐减弱;非农就业对不同类型产品消费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对家庭设备、居住类受流动性约束较强的耐用品消费的促进作用强于对食物、衣着、交通通讯消费的促进作用,对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类"软性"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农就业对家庭收入为中上水平、存在流动性约束、没有购买商业保险及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这一经验判断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人口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在我国,居民需求不足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旺直接弱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由此引发人们探讨我国近年来人口的少子化、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评估了农村地区少子化、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少子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农村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农村地区的收入、社会保障等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着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新疆绿洲县域作为干旱区承载人口的主体,而建设用地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进行研究,揭示绿洲县域建设用地配置的现状,有利于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方法]文章以乌鲁木齐县为例,采用主成分和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乌鲁木齐县建设用地配置情况,并对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县2005—2009年的评价等级为一般, 2010—2014年的评价等级为好, 10年的配置效率都达到了预期水平,从动态分析来看,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波动幅度较大,从影响建设用地配置因素来看,主要受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土地市场、政府政策等影响。[结论]提出相应建设用地合理配置的对策建议:(1)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镇化水平; (2)引导土地市场走向科学化、规划化,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3)发挥政府职能,保证建设用地配置合理性; (4)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保持县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业产业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探讨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和解决三农问题。[方法]首先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升级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权重大小,进而通过灰色关联法计算两者间的关系。[结果](1)结果表明唐山市新型城镇化系统中人口城镇化的水平最高,生态城镇化的水平最低,经济和社会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介于人口和生态城镇化之间。(2)农业产业升级系统中农业经济水平在农业产业升级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农业合作社、附加值产值、产业组织模式和科技成果对农业产业升级的贡献程度较低。(3)唐山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升级关联系数都在0700以上,说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升级系统之间存在极强的互动关系。(4)人口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与农业经济水平的关系程度最高。[结论]根据唐山市目前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升级的发展水平,加强农业产业升级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会带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发展,两者相互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的有关资料,初步探讨了中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现状、食品消费商品化的变化、城镇化对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模式的影响,并对影响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现金支出和实物支出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支出比重大,但绝对支出水平仍相当低,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现金支出的比重加速增长,食品消费商品化趋势明显;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的增加,食品消费现金支出和实物支出相对下降,且实物支出比现金支出下降快。在外饮食是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农村人口下降及农村城镇化也将对食品消费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科学考察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及各方面的协调推进程度,构建了多元化的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江西省11个地市城镇化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及整体协调情况,以期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运用综合分析法、熵权法对江西省各地市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各子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测度,并采用协调系数法、发展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江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偏低,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城镇化各子系统的发展存在强烈的空间异质性。各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南昌、新余处于优质协调区; 景德镇、鹰潭、萍乡、九江处于良性协调区; 吉安、抚州、宜春、赣州处于中度协调区; 上饶处于轻度失调区。[结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城镇化的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等方面发展水平不一且呈现出较严重的区际不平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发现:辽宁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发生变化,农村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居住和文教娱乐等方面,农村对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等公共产品的潜在需求不断增大,但有效供给不足,各级政府应加强这些公共产品的供给,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分析2000—2016年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程度,进而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包括2000—2005年新型城镇化初始阶段,城镇化发展水平受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呈波动上升趋势,以及2006—2016年,属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对于新型城镇化的高度重视使城镇化指数由0436上升至0869,年均增长率高达0093。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3个方面:(1)在人均家庭经营农家乐收入比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 (2)在森林覆盖率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应为正,直接效应系数为0098,间接效应指数为0074,影响相对较大; (3)果园面积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不大,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结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影响,且正向影响远大于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层面上 ,国内学者提出了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来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的购买力 ,进而启动农村消费等许多真知灼见。从微观层面上 ,企业如何通过自己的营销努力激发农民的消费欲望 ,启动这个潜在市场 ,对于改变目前消费市场的疲软状况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1 消费结构变化明显 ,吃住型消费模式转变为吃住用型消费模式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更新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吃住的比重在逐年下降 ,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及其他方面的比重逐年上…  相似文献   

19.
在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借助具有习惯偏好的持久收入消费模型,利用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在城镇化质量不同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示范效应的大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于农村居民在消费总支出和发展享受型消费方面的示范效应程度均会加大,进而带动农村居民改变消费习惯,有利于其增加消费支出并改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消费需求理论为基础,结合《广州统计年鉴》公布的统计数据,构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别测算广州市农村居民2015和2016年基本消费、总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良性发展态势,住房投资需求和交通通讯需求成为消费需求的热点;当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满足生存性消费后,消费需求相应减少;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受价格和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弱,消费更加趋于理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促进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