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江西省萍乡市供用水现状,对萍乡市水资源进行二次供需平衡计算,并对萍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效果进行预估。预估结果表明,萍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在节约用水、提高区域水安全保障程度、维持水生态平衡以及为全国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等方面均有可能取得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2.
周华  李嘉 《水利经济》2006,24(5):54-56
针对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结合四川省水资源的特点,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分别从政府、企业、公众和科学技术等4个方面,分析环境经济政策,提出加强水的立法与水资源循环经济管理机制;运用经济杠杆,促使环境基础设施提供者财务独立运行;提倡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建立排污许可证的交易制度,促成企业节能、增效和技术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综合管理思路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炳杰 《水利经济》2009,27(6):16-18
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和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涵、目标及基本模式,提出了综合管理水资源的建议:①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②建立市场化的水权管理制度;③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④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和主要因素。水资源已成为城市供水安全的重大问题。为解决天津水资源的不足,除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外,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水资源安全应改变人们传统的用水模式,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推动开发再生水利用的产业化,科学管理水资源,建立节水型城市理念。  相似文献   

5.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创建人水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一个水资源极其贫乏的省份,以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四大水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山西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要解决好山西的水问题,构建人水和谐社会,就必须以科学的发展现为指导,正确认识人与水的关系,建立新时期治水新体系。必须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突破口,为解决四大水问题和构建人水和谐社会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
以增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动力、推动建立全社会节水参与机制为目标,贯彻落实中央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应用社会群体经济、社会和行动利益分析的方法,基于不同社会主体节水驱动因素视角,从政府、用水户、供水企业等不同层面分析各类群体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动力,明确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作重点应围绕激发用水户、供水企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动力,进一步推进水价和水权制度改革,建立稳定增长的节水资金投入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激发各主体的经济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持久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7.
从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资金筹措方式及水利资金管理等方面,比较中英两国水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模式的异同,分析我国现行水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中国水利事业自身特点,提出拓宽水利部的职能范围;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以流域为单位的综合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权建设;在财务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等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我国水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不合理的开采、用水者的经济动机激励失衡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法除了依靠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实施虚拟水战略外,最根本的在于改善目前的节水经济激励机制状况,建立节水激励机制,构建节水型社会,防止水资源污染及水土流失,最终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冯旭松 《水利经济》2008,26(6):13-16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系,认为,节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充分考虑了节水、治污和水资源挖潜因素,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有效地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濮阳市是河南省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目前濮阳市浅层地下水开发引发的主要是环境地质问题。从水资源、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提出实现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立节水型社会、实施节水战略、引黄(河)补源、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供需矛盾、加强监测预报,实现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利益分配过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目前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一个现有法律框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阐述林地的功能特性和概述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遵循法律社会学的整体原则,充分发挥林地的政治功能,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律决策准则是流转林地利益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生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志坚 《水利经济》2012,30(2):22-24
国际河流水权研究长期被忽略,成果较少.构建完善的国际河流水权理论是解决水冲突的关键.国际河流水权应界定为扣除生态需水量的水体所有权.以水权为基础建立流域国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王杨群 《水利经济》2007,25(1):57-59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不仅承担水利事业职能,开展水利事业性业务;同时还拥有较大规模的经营性资产,开展经营性投资活动。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动力机制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将政策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减少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实现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益障碍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深层动因;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导向机制、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和对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多目标物元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土地资源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建立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保证耕地动态平衡以及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体系和目标的特点,建设性地改进可拓学物元评价方法为多目标物元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论文利用FAO渔业统计数据及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分析了1996~201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结果表明:世界水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出口市场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鲜水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水产深加工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而初加工品的地位不断下滑;世界水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日本在世界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欧盟则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出口的增速则在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雷爱中 《水利经济》2012,30(4):27-29
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水利枢纽工程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保障国家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程,必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发展,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工程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节水型农业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山东省的实际,以2003年作为水平年,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由比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的用水现状,并进行了农业节水潜力分析,还通过公式推算出了山东省农业用水的年节水潜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多年工作实践与研究,提出了构建节水型农业的体系框架,从工程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等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同时,还从完善管理机构、创新节水制度、强化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了构建节水型农业体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开发园区是集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对引进投资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兵团高度重视开发园区的建设,一直把开发园区作为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引擎优先发展,文章基于SWOT分析的视角,研究了兵团开发园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兵团开发园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进一步提出兵团开发园区发展的对策,为开发园区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