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分等成果的农用地定级新方法:两层七参数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提出进行农用地定级的新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农用地定级的技术方法体系即两层七参数法,利用各参数乘积获得定级指数并依此划分级别,提出服务于不同流转方式的两种宗地级指数求算方法,并在河北省蠡县应用,将全县农地划分为四个级别.研究结论:利用两层七参数法进行农用地定级,利用分等成果,依据定级要求对其加以选择和修正,是一种较科学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估价,是以农用地定级为基础的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土地质量级别并测算土地价格。以广东云城区国有农业用地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定级后估价"的方式,通过因素因子法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再通过样点地价法进行估价,确定了农用地的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行农用地定级方法中的区位因素评价,主要分析区位凶素量化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计算方法、精度、定级区域外影响等方式的合理性,提出了采用最短路径法的解决思路.探讨农用地定级中区位因素评价的精确性.以期对农用地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通过开发基于专家知识农用地定级专家信息系统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ES与GIS集成技术运用于农用地定级的优越性同时提出了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性能要求,对系统总体结构、数据库结构、主要功能模块和菜单等进行了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与模糊聚类法在农用地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运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聚类法对部分农用地定级单元进行了分析,结论是:用这两种方法所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甚为准确地反映了农用地的质量实际水平,使农用地定级成果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 ———以吐鲁番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是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这一资源的需求。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农业,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该文以吐鲁番市为例,对其进行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程序,采用因素法定级,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以收益还原法为主,参考成本逼近法评估样点地价,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级别划分的常用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定级指数确定后的农用地级别划分的常用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农用地定级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数轴法仅适用于定级单元数较少时的级别划分;(2)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法所分级别,随着组数n逐渐增大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分级别将保持不变;(3)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法和等间距法划分级别存在的差异仅限于一个级别;(4)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法对于定级指数区间中值附近的单元,划分的土地级别较为准确;(5)采用等间距法,级别内单元数量较为平均,可划分的级别数量决定于组距;(6)等间距法对分布于定级指数较高或者较低的定级单元划分的级别较为准确。研究结论:3种常用的级别划分方法适用的条件和参数选择均不同,应根据定级指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级别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鄂州市农用地定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ALEIS)作为研究平台,对湖北省鄂州市农用地进行了定级评价,从而为该地区农用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引入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样区评价影响因素、因子及其权重;叠置法确定农用地评价单元;通过采用不同的分值函数对因子值进行标准化;多因子综合指数法计算定级指数后采用总分值频率直方图划分农用地级别,并实现定级结果图的自动输出。定级结果表明:鄂州市农用地质量中等偏上,以二、三级地为主,共占74.78%,该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定级中区位因素定量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目前农用地定级工作中区位因素定量化处理的一般方法,分析了目前区位因素定量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空间距离量算、阻隔与通道、衰减模型、定级区域外的区位因素影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使定级结果尽可能的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所形成的地图和表格等数据成果,研究其在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首先以农用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及分级成果分别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其次将划定结果与以居民地和道路所建立的缓冲区进行叠加分析,探讨哪一类别分等定级成果更适合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利用农用地自然等和利用等划定的基本农田,多数高质量的农用地都被划入基本农田,但只是考虑了农用地自然质量的优劣;依据农用地经济等和级别划定的基本农田,不仅包含了绝大部分的优质农用地,而且其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及依据,农用地经济等和级别比自然等和利用等更适合用于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是加强我国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依据,探讨科学有效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检验与更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河南省温县为例,基于已有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参照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从指标数据更新、指标体系变更及评价参数调整三个方面出发,设计4种方法对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进行检验与更新,通过对比检验结果探讨各方案的合理性,提出影响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4种方法中,方法三更能实现对已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合理性进行检验的目的,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更能体现分等因素选取原则,且该方法检验更新后的等别状况更能体现研究区耕地质量实际状况。[结论]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确实存在历史遗留误差,对其进行检验与更新对于开展更加精细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原始数据现势性不足,指标体系适用性不够,有待进一步更新调整,以提高评价成果准确性;三调调整的评价参数在各评价区域中是否普遍适用,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土地定级方法初探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对农用土地定级方法进行了层次系统论述,从农用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的构成及特征入手,对确定定级单元的三种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透视;依据农用土地定级因素、因子的内存属性,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并分别以不同模式进行赋值,从而提高了定级的科学性;建立了更能体现定级因素、因子总体特征的总分值动态计算模型,使定级结果更加符合农用土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用地分等尚处于研究阶段;以琅岐经济区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依据和原则,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概述了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评价单元的划分、分等参数的计算和成果图的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4.
农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农村土地制度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和重要基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现有农地产权制度和使用制度的内在缺陷逐渐显露,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应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分三阶段逐步推进,以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严格保护耕地的法定内容,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践和耕地占补平衡的清查,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充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对补充耕地的严格审查,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6.
由于耕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因此省域范围内实现占补平衡是其发展的趋势.以不同农业生态区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为研究对象,依托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以标准粮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针对当前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农业生态区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区域内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思路是以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农用地分等规程》为依据,应用GIS技术,以各标准耕作制度下的指定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为基础,通过对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逐级订正,综合评定土地等别。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省干热河谷地区-X县2005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实地调研,从研究区概况、调研情况、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后退耕时代退耕还林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户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配套经费缺乏、林种比例失调、退耕农户生活无保障、规划设计粗放和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提高,提出了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长期稳定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增加退耕农户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收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