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3S"技术的甘肃省甘州区草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陆地卫星的TM影像为数据源,充分利用遥感信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一体化集成技术,结合典型区调查和路线调查资料,进行了以荒漠草地为主的甘州区天然草原草地类型划分、植被指数提取、草地产草量估产模型构建及生产力评价。将甘州区天然草地划分为5个草地类(8个亚类)、10个草地组、11个草地型,确定了甘州区天然草地面积和理论载畜量,并对其生产力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为甘州区草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保护、建设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内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述评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目的:增进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和原因的理解;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驱动力的模型化、土地利用数据的融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结论:人文、尺度及地域因素是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农广校积极发挥甘州区2014年被列入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县(区),2015年被列入国家级示范县(区)。自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甘州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渠道作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效率运作,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南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短时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改造的显著表现形式.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南县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土地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南县1983-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许昌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体系,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归纳对比法,专题图叠加法,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等级体系,划分出5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和20个功能亚区.研究结论: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等级体系框架下,对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可实现对区域土地利用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从认识论及相关学科角度,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学科理论很广,每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论:明确将土地利用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不多;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解释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时空尺度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内涵及其应用--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确定区域土地利用强度新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法、因子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由数量利用和质量利用组成,不同影响因子限定条件构成土地利用强度各维度的发展空间;土地利用强度的表征函数可由二维拓展到多维,其值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各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河北省曲周县为实证点,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分析县域种植业土地利用强度,并用GIS进行空间表达.研究结论:(1)以曲周镇为中心,土地利用强度由里向外逐渐降低;(2)县域中部土地利用强度高于南、北部;(3)县域土地利用强度格局是农户种植业微观土地利用行为累积的结果,其中农产品价格与耕地立地条件是县域种植业土地利用强度格局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镇地籍数据,分析镇驻地土地利用特征,提出加强和改进镇驻地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对促进镇驻地土地集约利用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胶州市胶北镇驻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和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建设用地、宅基地等土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均建设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指标值偏大,住宅用地、绿化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指标值偏低,宅基地利用粗放、一户多宅问题突出,土地利用强度有待提高.针对镇驻地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等土地利用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梳理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现状、促进并深化后续研究,采用文献法与归纳法分析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视角集中在城市群土地利用问题诊断、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研究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属性评价等方面,今后还需加强理论体系创新研究,拓展研究内容,拓宽研究尺度,并重视研究数据的积累与方法的准确应用.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典型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和城市群腹地耕地保护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土地利用绩效及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湛江市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绩效和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湛江市土地利用绩效指数由1996年的0.1646增长到0.2297,总体呈波浪式增长;以1996年为基准年,1997-1999年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小于0,土地利用处于不可持续阶段,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大于0,土地利用处于可持续阶段,说明湛江市的土地利用正逐步优化.根据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用地结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增长的规划编制思路,对未来中国产业用地规划结构进行预测,为相应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用地-产业"分析法.研究结果:运用新建基于产业的产业用地分类,预测了未来中国产业用地规划结构.研究结论:(1)产业用地与产业产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和同步增减性;(2)产业用地结构随着产业产值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变化;(3)针对经济增长中产业用地结构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约束下的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黄淮海平原作为中国粮食的主产区,同时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如何在水资源可承载的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对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应用多元优化模型及遗传算法,在土地面积、宏观计划约束、粮食产量约束、市场约束等条件下,追求流域水资源平衡,同时保障粮食产量最大化,得到2020年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通过土地转移矩阵,在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依据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路径,预测出2020年最大概率自然演化形成的土地利用结构。[结果]将最优方案与自然演化进行了土地利用结构、用水结构以及粮食产出3个方面对比,最优方案的粮食产量为8464.75万t,总耗水量减少18.56亿m~3,均优于自然演化结果,证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结论]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方向是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高耗水强度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减少水资源匮乏流域的耕地面积,增加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耕地面积,以保障粮食产量,充分利用未利用面积,增加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的面积;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有效缓解了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6-2005年土地利用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选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模型,对鄂东南丘陵地区崇阳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人口、经济发展和政策是崇阳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河北承德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承德市土地利用存在结构不合理、后备资源不足、经营粗放、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文章使用承德市2007~2015年统计年鉴以及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等,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承德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利用速度变化。并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承德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现状具有开发程度适中、比例分配合理特征;(2)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农用地变化不大,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园地、林地增幅较大,建设用地增长幅度也较大;(3)土地利用程度方面,承德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不大,总体来说呈现增强态势;(4)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方面,水域、水利设施占地以及交通用地变化较大,耕地和草地变化程度较小;(5)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人口以及城镇化。由此提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耕地质量,转变土地经营方式,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以促使土地利用生态化利用及土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研究目的:如何判断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需要从新的视角并采用新的方法加以研究.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结果:(1)沿海城市的用地结构有效性不如内陆城市;(2)不同等级的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的用地类型不同;(3)高级别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高于低级别城市和城镇;(4)县级市城区的道路广场用地失调明显.研究结论:判定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否合理,必须考虑其历史、社会经济水平,盲目类比国外是不可取的.DEA方法可以较好地定量刻画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提出了中国的城镇用地结构的建议标准.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通过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计算,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武汉市的实证分析,发现1992-2003年来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不断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目前,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单一,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文章通过选取甘肃省光伏项目,从用地规模、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多因素综合分析法为基础,选取甘肃省2013~2015年已建设的106个光伏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具体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等数据资料,通过从用地规模、用地强度、用地结构、用地效益4个评价方面选取11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各指标权重,依据3δ法则及文献规范资料确定各指标标准值,最后对典型光伏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测算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结果]通过实证分析,甘肃省106个光伏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较高,按照节约集约度等级划分,处于低度利用的项目为4个、适度利用66个、中度利用34个、高度利用2个;在具体4个评价方面,光伏建设项目整体在用地规模、用地强度、用地效益评价层分值相对较高,但各具体评价单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个别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项目用地结构评价层得分整体相对较低,通过建设项目内部功能区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光伏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从单位用地规模、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四个维度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土地利用优化的机遇、数据源及潜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土地空间优化配置的可能性。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前人基于大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优化的经验,分析目前可以使用的潜在数据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数据模式下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潜在应用的工作思路。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相关的大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产品、个体时空数据、手机APP数据、电子地图数据、社交应用网络数据、智能交通数据、物联网传感器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台站观测数据10类,其可能的应用包括空间质量评价、空间用地布局优化和土地空间扩展预测。研究结论: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日益增多的大数据源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优化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数据支撑,为区域/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理念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是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是决定土地利用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步骤;开展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高效,有利于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编制和实施;综述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所采取的主要技术和手段,对我国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理论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还未形成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研究视角上,多注重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理性发展”等方面应加强;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现代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空间模拟等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中的应用研究,加强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传统的规划研究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形成客观、准确、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以四川省邛崃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库中的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邛崃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调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建议,以达到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邛崃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地理位置、地貌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政策等因素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