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洞庭湖湿地资源能值-货币价值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资源价值分析等其他方法.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值-货币价值进行估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具有巨大价值.其年能值-货币价值达2-833.067×108元/a.其中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产品价值、蓄水价值各占91.76%.4.05%.2.16%.2.03%.因此.得出结论:应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洞庭湖湿地生态价值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洞庭湖湿地的社会价值和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河流、水文、污染物特征,采用输出系数法模型进行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并以COD、氨氮和总磷为控制因子,建立一维河流水质模型,定量计算研究区水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水环境剩余容量及污染排放削减量进行分配。结果表明: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总值分别COD433.84t/a、氨氮47.14t/a和总磷40.75t/a,4种非点源污染类型中畜禽养殖的COD、氨氮和总磷分别占各项总污染负荷的78.6%、60%、87.1%,成为保护区内主要的污染来源,水土流失污染、农村生活污水依次之,民俗旅游的污染负荷贡献率最低;污染源类型中,生活和民俗旅游污水则主要造成COD污染,而水土流失主要引起氨氮和总磷污染。保护区内COD、氨氮和总磷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 170.36t/a、128.20t/a、25.27t/a,相较于污染负荷,水环境容量偏小。其中,总磷的污染风险最大,其环境剩余容量达到负值,应对其进行总量15.48t/a的削减。秉承公平和效益原则,总磷排放量削减分配中,畜禽养殖、生活污水、民俗旅游、水土流失各污染源的削减比例分别为44.26%、10.83%、40.90%、6.15%;氨氮的水环境剩余容量分配中,畜牧养殖的分配量最小、分配比例最低(14.16t、49.85%);畜牧养殖成为研究区内重点削减和控制的污染源。基于非点源污染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其分配研究可为保护区水环境控制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对加强密云水库饮水源保护,控制上游污染源,保证水质安全,确保北京市民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法,用于依次快速测定粮食中铅(Pb)、镉(Cd)、汞(Hg)、砷(As)元素含量。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便捷,且只有As元素的测试需要赶酸,节省试验时间;利用小麦粉和大米粉的质控样作为测试样品,结果显示,各元素的质控样测试值均在理论值范围内,不同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在83.8%~110.0%,不同本底物质对加标回收测试没有影响;未知样品平行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内;Pb、Cd、Hg、As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 0、0.001 5、0.000 8、0.000 5 mg/kg;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天津深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层地下水资源组成和粘性土固结程度分析,第四系中更新统和下更新统是天津深层地下水的最佳开采层位。当集中在最佳开采层位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量控制在10mm/a以内,天津深层地下水的安全水位埋深为35~45m,安全开采量为26755×104m3/a,平均资源模数为2.90×104m3/a·km2。  相似文献   

5.
1959—2016年华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国华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极端降水指数的影响因子,及其与年总降水量、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关系,并预测未来研究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选用1959—2016年华南地区72个资料序列较长的地面气象站点逐日降水实测数据,计算11种极端降水指数并对其进行气候倾向率分析、空间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及R/S预测分析。结果 (1)从时间尺度上来看,1959年以来,研究区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增加趋势,降水强度指数SDII变化倾向率为0.34 mm/d/10a;极端降水量指数(PRCPTOT、RX1day、RX5day、R95p、R99p)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9.96 mm/10a、2.06 mm/10a、3.22 mm/10a、17.46 mm/10a和7.23 mm/10a;极端降水日数指数(R10、R20、R50、CDD、CWD)中除持续湿润日数CWD呈减少趋势以外,其他指数也呈现微弱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1 d/10a、0.48 d/10a、0.19 d/10a、0.09 d/10a和-0.11 d/10a。从空间尺度上来看,研究区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01 %,反映了极端降水量指数和降水强度指数对极端降水事件影响较大;相关分析也表明极端降水指数与年总降水量的相关性很好,R95p和R99p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呈增加趋势。北大西洋涛动(NAO)对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明显的影响,南海副高强度指数(SCSSHII)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PSHII)对研究区极端降水事件贡献明显。大气环流的变化是极端降水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3)基于R/S分析方法表明PRCPTOT、R10、R20、R50和CDD等指数表现为强反持续性,未来将呈现减少趋势;R95p呈随机变化,未来变化趋势不明确;SDII、RX1day、RX5day、R99p和CWD等指数表现为弱持续性,即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华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总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差异显著,大尺度大气环流对华南地区极端降水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稻谷中总砷,操作简单,并且快速准确;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LC-AFS)测定稻谷中形态砷。通过比较总砷和各种形态砷的含量,可知稻谷中砷主要是以无机砷为主,无机砷酸含量占总砷含量的55.0%~84.0%,其中主要是以亚砷酸(As3)的形式存在,亚砷酸含量占总砷含量的44.8%~80.7%,其次,是以二甲基砷(DMA)和砷酸(As5)形式存在,而以一甲基砷(MMA)形态存在的非常少。  相似文献   

7.
以"3+5"城市群中的娄底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娄底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768.988 1×10-5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55.315 6%,其次是餐饮为39.762 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 520.517 0×10-5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为751.528 9×10-5hm2,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但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有逐年增大趋势,应协调好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喀斯特地区典型高原湖泊-红枫湖为研究对象,依据景观生态学及生态风险评价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3S”技术、野外调查验证和生态风险评价及格局优化等技术手段,从土地利用变化演变及景观尺度上就红枫湖湖岸周围的生态风险进行探讨,定量分析湖岸周围格局演变及生态风险变化特征,针对性地提出湖岸周围格局优化的调控措施。本文对丰富喀斯特地区高原湖区景观生态格局及风险评价的研究内容、指导红枫湖流域及类似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来评价我国农业生产污染状况,并据此对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提出建议。[方法]利用中国2006、2014年七大农区24省份统计数据,采用过剩氮和水盈余方法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及其污染风险。[结果]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能够承载农业生产总量,但其环境警报值不断向污染威胁临界值逼近,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的农业生产对环境存在略微的污染风险;甘肃新疆和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生产严重超出环境承载力,污染风险最为严重。[结论]可适当增加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规模;加强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的污染物质消减措施;强制实行甘肃新疆和黄淮海平原的生产总量控制与污染消减措施。同时,还可以从节水技术、减排技术、作物耕作制度、农牧循环体系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南充市米粉中重金属污染物情况,评价食用米粉摄入重金属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采集南充市辖区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米粉样品200个,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米粉中5种重金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米粉中铅超标率为1.00%,镉超标率为0.5%,铬超标率为2.00%,砷、汞未超标,米粉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380,污染程度为安全,米粉综合健康危害指数为0.562,南充市米粉中重金属总体处于安全范围,不会对食用者造成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洞摩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利用现状;洞庭湖湿地资源丰富,利用潜力巨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利用不足和过度利用两种倾向;由于自然因素特别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使洞庭湖湿地面临诸多生态威胁;提出了建立综合性湿地自然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实行湖泊湿地生态整体开发、加强湿地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调查了松花江从松花湖至九站段沿岸排污情况,根据调查的93个排污口分布情况及江段特点,在该江段设置了14个监测断面,同时对各监测断面氨氮、总磷、CODMn、BOD5及溶解氧等水质因子进行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质监测,运用模糊评价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吉林市段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局部断面未达到功能区标准。  相似文献   

13.
株洲市是湖南省最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伴随着该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湘江天然渔业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对湘江株洲段天然渔业资源的现状、成因、影响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水质污染、乱采滥挖、水工建设以及酷捕滥捞等导致了湘江渔业资源的逐年衰竭,而且衰退趋势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难以改观。这不但直接影响湘江的生态平衡和渔民的生产收益,而且威胁着沿岸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控制水工建设、加强水域行政执法和开展资源研究保护等措施有利于遏制湘江渔业资源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生态功能区,探究其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为有效治理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问题,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缩小地区间效率不平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环境约束视角下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探究其动态演化特征。结果 (1)耕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及碳排放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效应;(2)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时限内呈平缓的“升—降—升”演变趋势,整体耕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861,未达到最有效的生产前沿,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生产要素投入及非期望产出两方面的冗余,其中各项资本要素投入冗余为最主要因素;(3)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4.7%,技术进步是耕地利用效率总体提高的最主要因素;(4)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2007—2017年存在着显著的“双峰”态势,且该极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内部差距呈现先变大再缩小的动态演变特征。结论 应对效率低效地区加强农业生态生产意识构建和实施科技助推战略等,以提升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洞庭湖防洪和生态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洞庭湖区的显著作用:一是泥沙源将大幅度减少;二是降低了防洪压力;三是三峡水库听内下泄量的增减对湖区生态环境有利亦有弊。阉实的资料论证了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将成为饥型湖泊,而未淤积湖内的泥沙将转移淤积到城陵矾至汉口河段,使江水、湖水顶托加剧,从而产生断的变化。此外,建议恢复嘉鱼县九宫湖-樊口这条一万年前的古长江河道,作为三峡水库的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的演化与生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洞庭湖会消亡,三峡水库运行只能延长其寿命,是目前的主导认识。根据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的相对关系,近100年来洞庭湖的演化经历了下荆江裁弯前后的萎缩和基本保持不变两个阶段;三峡水库蓄水135m高程标志着进入湖的扩大阶段;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受洞庭湖演化、“泥沙淤积搬家”和三峡水库年内下泄量变化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在其综合作用下,湿地生态系统由顺向演替转化为逆向演替。如此,三峡水库运行将使洞庭湖的生态问题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将成为湖区可持续发展等同于防洪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七里海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七里海滨海湿地沉积物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Cu、Zn、Pb、As、Cd 5种元素在沉积物中含量相对稳定,Hg元素在湿地沉积物中分布不均匀,变化较大。富集度分析表明,七里海滨海湿地重金属富集度划分为元素适中、轻度富集、中度富集3个级别,元素富集程度依次为Cd>Cu>Zn>Pb>Hg>As,As元素基本介于元素适中和元素贫乏之间, Cu、Zn、Pb、Hg 4种重金属达到了轻度富集,说明该区已受到轻度污染,Cd元素已到达中度富集,说明该区已受到中度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86~2016年呼伦湖水域面积动态变化及与气候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呼伦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湖,在呼伦贝尔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呼伦湖水域面积是呼伦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方法]以呼伦湖地区1986~2016年Landsat系列卫星TM、ETM+、OLI影像,通过目视解译提取呼伦湖31年的水域面积,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特征,并探寻其动态变化的气候驱动因素。[结果](1)1986~2016年呼伦湖水域面积动态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呼伦湖水域面积最大为1991年的2315.94万km2,最小为2012年的1761.90万km2;(2)呼伦湖水域面积与生长季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降水量、平均气温、蒸发量虽然在统计上与呼伦湖水域面积无显著相关关系,但间接地与平均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呼伦湖水域面积与乌尔逊河、克鲁伦河年径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从长期来看,呼伦湖水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减少区域分布在东北部及南部;不同气候因素对呼伦湖水域面积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关关系且影响各异,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中部崛起与洞庭湖区经济发展的应对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的总体战略,对于地处中部地区"南引擎"的洞庭湖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通过分析洞庭湖区经济发展现状和中部崛起对洞庭湖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找出了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湖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重点,进而提出了湖区经济发展必须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扩大开放加强区际的经济联系、壮大经济后发优势力量和注重培育湖区潜在产业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荆江段泥沙淤积搬家与洞庭湖的防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荆江裁弯以后,本应淤积在洞庭湖的部分泥沙搬家到湖口城陵矶河段淤积,从而引起了洞庭湖调蓄量的被动增大而恶化了防洪形势;三峡水库运行后,坝下泥沙虽有变化,但泥沙淤积搬家现象仍然存在。为此,提出恢复一万年前的嘉鱼九宫湖-鄂州樊口段长江古河道,以疏浚城陵矶河道泥沙,作为三峡水库防洪的配套工程而形成“上堵洪水下疏泥沙”堵与疏相结合的防洪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