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空间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中国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布差异。首先,分析了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否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与区域集群的现象;然后,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解释,剖析了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推进扶贫攻坚的战略背景下,产业扶贫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途径,探究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在扶贫中产生的经济效应,为新时代条件下边境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新疆边境贫困县阿合奇县为例,将该县的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大产业产值作为变量指标,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研究当地的沙棘产业扶贫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阿合奇县沙棘产值与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联度分别为0581、0708、0659、0622; 沙棘产值与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为0614、0742、0640。[结论]特色产业扶贫要锁定优势特色产业,精准定位沙棘产业发展方向,建设沙棘产业品牌,充分发挥沙棘产业的带动作用,强化沙棘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系,优化沙棘产业布局,完善各方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强化特色产业与贫困人口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参与和未参与土地合作社的农户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合作社成立后参与户与未参与户相比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土地合作社成立后畜牧业和务工收入对参与户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高达77%,并且该贡献具有持续性;农牧民年龄与人均纯收入、种植业收入、务工收入呈负相关,与畜牧业收入呈正相关;农业劳动力比例与人均纯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和人均务工收入呈正相关;耕地面积除与人均务工收入呈负相关,与人均纯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人均畜牧业收入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镇江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镇江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市区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理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镇江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建设用地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显著正相关性,与一二产业产值呈负相关性,对外交通用地、居住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绿地与地区生产总值、三产产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农民增收有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而结合定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区域角度和时间角度对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特征及形成的原因。[结果]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整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江西省和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高于河南省和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比重随时间的延长发展改变,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逐年下降,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高于山西省和江西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湖北省和江西省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变化幅度不大。[结论]通过分析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的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为发展和提高中部地区农民收入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以黑龙江省为参照,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结果表明:(1)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后,第一产业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放缓,第二产业发展受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直接影响,而第三产业也受到间接影响;(2)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发生显效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超出第二产业,它对经济增长总量的贡献最大,并且第三产业产值已接近第一产业;(3)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第一、三产业产值大幅提升,但其竞争力还较弱,虽然第二产业产值下降,但其竞争力在3个产业中是最强的,第一、三产业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产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2007-2017年31个省级行政区农业投入和农业产值相关数据为样本,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以8个解释变量为代表,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在stata14中设定短面板数据,分别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回归以及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各解释变量对我国农业产值影响的贡献程度和显著性,通过LM检验拒绝混合回归,Hausman检验分析出固定效应模型适用性最佳。通过回归结果分析发现,除了农业条件中的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用水总量对被解释变量不显著外,我国农业产值受到其他解释变量促进作用,且效果显著。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提高农业产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嵩明县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19年嵩明县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十强县,农村经济呈现第一产业稳中有增,第二产业支柱作用不减,第三产业增长后劲有力。农村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而且也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6—2017年吉林省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区域内具有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的产业。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吉林省天保区林业第三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但林业产业经济总量较低,产值增速缓慢,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偏弱;非天保区仍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二产业产值增速较快,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其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突出。因此,吉林省天保区应创新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途径;非天保区在保持林业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的同时,应注重经济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第二、三产业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两个主要因素。从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角度,依据1990年~2008年的数据,对甘肃省第二、三产业促进城市化进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第二产业是城市化前期的主要促进力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不再上升,甚至下降,这时就业人口比重不断攀升的第三产业成为了城市化进程的主要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上指出"到2015年,西藏的农牧民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202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接近全国水平。"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剑指"三农"新挑战,破解"三农"着力点,要求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使人地充分结合,提出"四个‘如何’,五个‘新’",体现了国家对于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关注。消除西藏农牧区的贫困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关系到整个西藏社会发展的全局。文章立足于西藏农牧区贫困的现状,从西藏农牧区反贫困存在的缩小差距任务繁重、农牧民增收渠道狭窄、促进发展成本较高、反贫困目标和任务艰巨等问题出发,分析利用了"十二五"之前与"十二五"期间西藏农牧区的扶贫对象与扶贫开发资金的历史数据,探讨了西藏农牧区反贫困的具体措施与合理建议,指出解决西藏农牧区贫困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人口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社会服务水平、移民搬迁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乌蒙山会泽片区旅游扶贫效应及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乌蒙山会泽片区属于连片集中特困地区,文章分析其旅游扶贫效应,以期为其他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丰富和发展区域扶贫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该文采取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建立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片区游客人均消费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乌蒙山会泽片区客源人次、综合收入、游客人均消费、农民人均收入进行分析。[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游客人均消费呈现高相关关系;乌蒙山会泽片区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综合收入占曲靖市的比重不高。[结论]乌蒙山会泽片区旅游扶贫带动农民收入的经济效应呈现逐年持续增加的态势,但乌蒙山会泽片区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总体不是很高,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应利用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现有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步伐、依托旅游培育增收产业、提升群众参与度、加大宣传推介提高片区知名度,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康体养生,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数据,运用SVAR模型主要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几个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种植业)产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提出转变发展思想,以工业的形式发展农业;推进产业改革,调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增添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4.
以2000~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表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传统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分别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空间和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对研究时段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均沿着其最初类型稳步演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俱乐部趋同"现象。(2)地区间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受到所邻地区的影响,其在空间上的趋同过程不独立。(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较发达的川南地区发生向下转移,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川西地区则发生向上转移,四川省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将进一步缩小。(4)地区类型转移受周围地区的影响,表现为农民消费水平的空间趋同变化明显于收入水平的空间趋同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9—2018年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旨在测算和提高环境约束下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方法 区别于传统的DEA模型,该研究重点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都使用方向距离函数测算加入非期望产出后的效率值,也是环境约束的体现,且在第二阶段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干扰,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效率值进行测算和评价。结果 四川省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在逐步提高,分区域而言,攀枝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充等地处于纯技术效率前沿面上,成都、德阳、广元、遂宁、乐山等地处于规模效率前沿面上;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会改善粮食总产量、畜牧业劳动力数量和畜牧业资本投入相对过剩问题,增加畜牧业机械总动力有利于改善畜牧业劳动力和畜牧业投资额的过剩情况。结论 21个地市州之间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异质性较明显,部分地市州的效率较低且提升进程较缓慢,也有部分地市技术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且提升速度较快;在提升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方面,除了要参考目前的效率值,加大技术投入与推广力度或者扩大经营规模,还要注重环境因素对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着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多元化,创意农业成为新经济发展下的新型产业,研究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以创意农业发展为背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利用自适应灰色预测模型对江苏省创意农业发展趋势进行灰色预测。[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权重值最高为0110,表明在创意农业资源利用评价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为重要。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分最高为0429分,该结果说明创意农业较大地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综合得分为3927分,处于较高利用水平,但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于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灰色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内江苏省创意农业发展方向以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形式为主,设施农业发展仍处于弱势。[结论]整体上看,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处于较高水平,但发展不均衡。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看,江苏省创意农业将以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的形式优先发展。因此,在保证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以保证江苏省创意农业全面、平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数据-行为-绩效"理论研究范式,运用坝上地区5个县6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各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促进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旅游业相关的3种产业化模式,从业面积纯收益与人均纯收益都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化模式。回归结果显示:农户家庭特征变量中只有农户财产对农户增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农户资源禀赋变量中各变量对农户增收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除了传统种养业产业化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不够显著外,坝上地区的其它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模式,尤其是生态种养业产业化模式与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兼业产业化模式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确实很明显。充分说明,不断进行农业产业化模式与机制创新,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增加农户收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工业化国家(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经验并得出对中国的重要启示。中高收入阶段中国农民增收将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涌现、劳动年龄人口趋紧、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等因素影响,到2020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万元,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力,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将缩小。  相似文献   

19.
中部6省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是区域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区域农村发展存在东中西差异。中部6省(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及江西)农民收入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水平。深入分析中部6省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1998~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部6省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中部6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都在1%的水平下影响显著,其中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效应最大,除山西省外,影响值都达到1.0以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次之,中部6省之间的影响效应值在0.65~0.95之间,山西省影响效应最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效应值最小,中部6省除山西省外,其他5个省份的影响效应均大于0.5。并提出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制定人力资本投资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进行自主性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加大农村医疗基础建设,完善农村医保体系等一系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