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协调水平研究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框架模型构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05—2015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农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近10年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农业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是2005—2010年经历了一个滞后型的发展过程;农业人口、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下降,2011—2015年处于滞后型发展阶段。甘肃省农业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耦合、轻度失调阶段;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及协调性呈现出阶段性和"剪刀差"的分异特征。[结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持续提升,但农业系统总体耦合协调性仍处于欠佳局面,农业人口和环境困境逐渐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以2005—2019年西北五省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研究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作用机理、五省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性的综合评价指数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向更好的状态转变,经济发展子系统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子系统在研究期内综合评价指数上升明显均大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表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类型完成了从濒临失调向中级耦合转变;未来西北地区应当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农业生态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构建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以期促进农业、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在评价农业生态和城镇化指标系统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研究。[结果]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与城镇化评价系数及耦合系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度从失调逐渐发展到协调。其中2009年前城镇化的评价指数高于农业生态评价指数,2009年开始农业生态评价指数高于城镇化评价指数;耦合系数自2011年后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协调度也从失调等级转为协调等级。[结论]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良好,但仍未达到最优状态。研究结果对发展安徽省农业、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运用复合系统理论选取福建省武夷山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2020年共16年的年鉴等公开数据,构建武夷山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夷山市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剪刀差法揭示生态与经济系统、生态与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系统间的发展趋势变化差异。结果表明2005-2020年:(1)武夷山市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综合效益指数均呈现增长态势;(2)武夷山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渐由弱转强,2005-2006年为缺乏协调阶段,2007-2010年为转换阶段,2011-2020年为系统协调阶段;(3)武夷山市复合系统内各系统间的发展趋势差异在波动中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协同理论对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两者综合水平,对河西走廊地区2003~2013年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评。[结果]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低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等4个阶段,呈上升态势;该区域的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水平从2003年的0.051增加到2013年的0.943,呈现稳定的上升态势,对两者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然而水资源综合水平仅在0.403~0.650之间波动,总体水平较低,水资源对两者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十分有限;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综合水平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表现出非同步性;从空间特征来看,该区域内各市之间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差异十分明显。[结论]河西走廊地区总体上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高于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从低度失调到中级协调的上升态势,但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高效健康地发展城市绿色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方法]以张家口为例,着力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辅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6年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旅游经济指数、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数、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指数波动较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 24发展到2016年的0. 61。[结论]张家口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联度逐渐增强,两者正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兼顾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分析2006~2015年宁夏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方法]文章采用熵权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等2种方法分别求得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各项指标权重,计算两者的均值确定指标的最终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宁夏近10年的耦合协调度并进行评价。[结果]2006~2015年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土地城镇化增速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现出依赖程度先下降,2011年大幅提升后趋于稳定的状态,发展度与协调度小幅度提升;县域尺度分析来看,银川市等协调发展程度良好,对周边地区起到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然而南部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低度协调、失调衰退状态,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城镇化滞后现象严重,提高人口城镇化率,是宁夏亟待攻克的主要城镇化问题之一。[结论]宁夏人口城镇化滞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甘孜州各县市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对提升县域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建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模块共计24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选取发展较快的2007—2014年为研究时段,运用极差法、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GIS工具,对甘孜州各县市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1)全州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平均值为0. 500 8,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康定市得分最高,石渠县最低,县市之间呈现两级分化。(2) 2007—2014年全州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增幅0. 262 6,年均增速13. 77%,所有县市均处于上升过程,但县市之间增速不一,发展差距逐步扩大。(3)全州发展协调度平均值为0. 390 5,协调度较低,各县市均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水平。(4)发展水平、活力、协调度较高县市均集聚于州东部和南部,尤以东路片区最为典型。[结论]下一阶段需依据各县市实际,立足优势,制定实施合理的发展规划,缩小区域差异,提升综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分析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探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法]以贵州省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都匀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两个系统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结果] 2009—2016年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协调度等级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发展类型由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变为土地利用滞后型。[结论]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总体协调发展度水平仍旧较低,且土地利用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都匀市今后发展,建议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规划,加大对建设用地挖潜的力度,同时注重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0.
清徐县优势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展优势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两者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清徐县优势农业葡萄及葡萄文化旅游业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及研究成果,结合实证分析法通过协调发展度函数构建模型对清徐优势农业协调旅游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清徐县优势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评价指数从2004年的0.118 6上升到2016年的0.985 8,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协调度13年间,2004~2008年介于0.221 5~0.490 5之间,处于失调发展阶段,2009年为过渡阶段,协调度为0.524 3,2010~2015年协调度介于0.626 7~0.685 8之间,处于初级协调发展水平,2016年协调度为0.701 7,发展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优势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收入的增加。[结论]推动优势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清徐县需加大散户经营管理力度,切实有效地解决散户存在的实际问题,夯实优势农业的基础,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青岛市城郊4区3市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空间布局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可持续生计水平呈现波动增长。(2)从时空分异特征来看,2010年各区市多呈失调状态,2015年以中级协调为主,2019年黄岛区实现优质协调,其他区市达到良好协调状态。(3)单一影响因子分析显示人口密度对2010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乡村旅游景点密度对2015年、2019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4)因子交互影响分析表明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各地区应着力于发挥乡村旅游资源要素集聚的推动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聚焦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区域,选取2017年数据,从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和协调度模型对不同区域城镇化类型、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兰州市为唯一一个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城市,其余13个市(州)均为经济城镇化滞后型;②甘肃省14个市(州)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度类型均为协调发展;③甘肃省区域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新型城镇化引致都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倒逼新型城镇化协同高效推进;探究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对加快推动两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7年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测度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关系。[结果](1)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耦合关系显著;(2)两者耦合度C值在0.490左右变化浮动,2008年和2013年耦合度出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0.475和0.500;(3)耦合协调度D值处在0.290~0.627,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阶段,且时序演变呈现出小幅波动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征。[结论]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不断完善中,时序特征变化明显。为此,武汉市应坚持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以打造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强化政策扶持的支持力度以保障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复合指标测度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测度山地民族地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非均衡性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山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持续上升,协调发展类型从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优化,三者呈现融合的趋势。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持续存在,2006年以后出现人口城镇化滞后现象。山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失调衰退、协调过渡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城镇化发展度持续偏低是协调发展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分布格局与其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符。各省区协调发展水平分布比较均衡,但区域阶段性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的计算,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发展阶段进行深入分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方法]根据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建立两个系统的评价体系,选取201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两个系统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耦合发展模式。[结果]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增加,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开始处于中度失调衰退,从2011年开始处于濒临协调发展阶段并开始稳定。[结论]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增长势头明显,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在后续调整过程中要注重交通运输能力、文化事业发展、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化肥施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田园综合体是乡村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研究田园综合体系统与乡村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准确评估成都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更好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构建了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之间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川省成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以来(2012—2017年)其发展与乡村发展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两个系统间存在着耦合交互关系。2012—2017年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极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阶段; 2012—2013年处于失调阶段; 2013—2015年处于拮抗阶段; 2016—2017年为协调阶段。2017年成都市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发展水平均较高,但耦合协调等级较低。[结论]系统自身发展水平高,系统间耦合协调度不一定高。因此,唯有加强田园综合体和乡村发展间的协调关系,才能使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处于良性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田园综合体对乡村发展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城镇化内涵不再仅以城镇化率作为简单的衡量标准,而是由人口、经济、土地等分系统组成的复合体系。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土地三方面着眼,选取21个变量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天津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进一步讨论天津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表明,1990—2012年天津的城镇化综合协调程度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其中城镇化发展指数不断提高,尤以人口和土地的增幅最为迅猛;内部协调发展指数,1995年以前趋于不断提高,1996—2012年间协调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因不同时期城镇化的主导因素变换而有所波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进行评价,了解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方法]基于鲍尔丁系统学原理,通过区域协调理论中协调度模型的构建,以重庆市农业发展8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当前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性总体处在中级协调发展阶段,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相较而言比较滞后;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表现出突出地域差异,其中双桥区协调发展度最高,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石柱县、城口县、酉阳县协调发展度较低,还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除城口县外,研究对象中其他地区协调发展度均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相对滞后。[结论]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水平,且资源环境保护相对滞后,重庆市应提高对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重视,积极推进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度城市化与农业发展协调性、分析其演化状态,可为农业高效利用城市化发展优势与优化农业生态系统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城市化与南亚热带农业复合系统协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定量集成测度方法,对2002—2016年南宁市城市化与南亚热带农业协调演进状态进行测度、判定、分析及动态预测。[结果]复合系统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5个发展阶段,协调发展度以年均4.76%的速率增长。2007年以来,城市化综合效益超前,热带农业相对滞后;两大子系统同步性显著,相关系数为0.964 9,均呈现上升趋势;2017—2021年,两大子系统相关系数升至0.968 7,各综合效益递增,其差距由0.232 1缩小至0.173 2。[结论]城市化与南亚热带农业两大子系统呈高度正相关,效益系数上升趋势显著,协调发展正向演替;当前,复合系统处于良好协调类城市化超前——南亚热带农业滞后型发展阶段;未来5年,两大子系统综合效益差值渐趋缩小,南亚热带农业对于城市化水平提升的贡献能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中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2004—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得分,再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4—2017年中国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系统得分始终高于农业经济发展得分;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协调程度从中度协调过渡到极度协调。[结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农业,优化财政支农机构、重点支持具有生态正向外部性的项目。加强环境规制力度,以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