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租购并举"已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全新的住房租赁时代悄然到来。商机已经显现,除大型房地产企业外,商业银行和支付巨头也抢滩租房市场,种种迹象表明,住房租赁市场已成为房地产业的投资新风口。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已经改变,持续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难以持续;未来市场仍有发展空间,但区域分化将越来越明显。中央提出要实现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未来或将改变市场格局,但其具体发展态势以及影响程度仍有待观察。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自1998年市场化改革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结构性矛盾,一二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而三四城市供大于求,面临较大去库存压力。因此,一些互联网企业、新兴创业投资公司乃至大型房地产企业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创新住房租赁模式,布局住房租赁市场。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满足群众住房需求。从国家政策的层面鼓励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这是在年初多措并举降低房地产库存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的又一新政。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条件,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安居保障。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新兴业态给予一定的金融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意见》指出,实行购租并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健全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租赁体系,支持住房租赁消费,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居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途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将商业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普遍被解读为打通存量房与租赁市场通道。全国房地产商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住宅市场结构长期处在租购失衡状态,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难以建立,租售同权政策的提出有利于推动我国租赁性住房市场的发展。我国大学生作为未来住房消费的重要群体,其需求不容忽略;针对这一群体设计问卷进行调研,以了解到大学生对租售同权政策的认知、支持程度,明确其在租售同权政策下住房租购预期行为改变的原因,同时结合目前的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该市场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4月25日,证监会和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对租赁住房的置产证券化资产的入池标准、发行区域、联合监管、合规性等提出了要求,并明确提出试点REITs。REITs是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在国家层面政策方针支持推动下,REITs也日渐活跃起来。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类REITs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量了"租购同权"政策对房价的影响.结果显示:"租购同权"政策不仅能直接有效地抑制试点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及二手住房房价的增长,还能通过降低房价上涨预期间接平抑房价增长速度,且该政策对不同属性的住房市场及不同建筑面积的住房影响也不同.鉴此,应继续落实"租购同权"政策,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相似文献   

8.
在"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大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展住房租赁业务契合新时代要求,对于推动住房去投资属性,强化"房子是用来住的"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抢滩住房租赁市场。商业银行在大力拓展公司住房租赁贷款业务的同时急需加强风险防控,商业银行公司住房租赁贷款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着用地审批不明确、购房手续不完备、运营主体经验不足、过度融资、资金挪用以及负面报道等风险,应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设银行积极国家响应号召,履行国有大行责任,借助传统住房金融优势,发挥金融作为“最温柔的手术刀”在破解社会难点中的积极作用,从供给侧入手,主动探索并推动多渠道、市场化手段发展住房租赁业务的新模式,为保障住房租赁业务健康发展,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住房租赁研究小组对部分重点地区和建信住房公司开展了业务调研,总结梳理良好实践经验,针对平台获客、房源激活、互信评价等业务痛点形成破解思路,提出了十条保障住房租赁战略实施的风控措施建议,并针对房源扩充、交易上量、租购同权以及融资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关外部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丹 《中国金融家》2022,(12):85-86
住房问题关系着民生福祉,乃民生之要、民生之依。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2003-2020年的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M2、信贷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四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实际产出、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同业拆借利率对产出的影响呈增强趋势,M2、信贷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效应更显著;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应较显著;同业拆借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影响效应较大;M2、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对房地产与股票市场的长期影响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商品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房价成为政府和民众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商品房价格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文章以商品房价格运行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商品房价格的现状,通过建立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分析地区差异的影响。提出在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商品房价格的过程中,不仅局限于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更要从根本上统筹安排,注重实施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差异化的调控政策,推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一体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李文韬 《金融论坛》2021,26(4):33-45
本文基于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利率、信贷、汇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银行信贷和利率渠道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和物价影响的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汇率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物价影响的方向和幅度均存在非对称性;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除对个别区域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有一定影响外,对大部分地区影响幅度不大,但区域非对称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2009年底推出的经济政策导致房价和物价不断攀升,央行虽然采取紧缩措施进行应对,但物价和房价仍处高位。对我国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及房地产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货币供给增加能引起物价和房价上涨;房价上涨能引起物价上涨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物价波动,货币政策需关注资产价格,同时应谨慎使用货币政策应对资产泡沫,并密切注意货币流动结构,维持货币供给流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家庭还款额的支付性指数HAI来测算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合理性,发现中国房地产市场自1998年以来就存在严重的泡沫;通过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做回归分析,得出央行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波动作出显著响应;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房地产价格波动在给定货币政策准则下对产出缺口和价格稳定的)中击,得出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波动对价格稳定冲击比较大,对产出冲击比较小的结论;最后提出货币当局应针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制定最优货币政策准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成因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产业集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必然现象,是否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影响?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0~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对房地产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集聚和土地成本是产业集聚影响房地产价格的重要中介,即产业集聚能够通过人口集聚和土地价格上涨来推动房价上涨。基于研究结论,为保证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应采取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多渠道保障城市新流入人口住房和加快土地市场改革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扩展Dong et al.(2019)通过企业家对住房地产和实体经济投资进行资产组合决策,把房价、投资、消费和产出等重要经济指标纳入主流新凯恩斯框架,考虑银行能否区分贷款是投入实体经济还是房地产业两种情形,分析了房产税引入住房市场前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开征房产税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房价和新住房生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实体经济投资则具有正挤入效应增加和负抵押效应减少的双重效应。从短期看,当银行无法区分企业贷款是投入实体经济还是房地产业时,因前期的负抵押效应大于正挤入效应,总实物资本减少,产出下降;当可清晰区分二者时,负抵押效应变为小于正挤入效应,总实物资本增加,产出上升。鉴于推出房产税对宏观经济影响较为复杂,应充分权衡利弊,采取必要辅助措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扩展Dong et al.(2019)通过企业家对住房地产和实体经济投资进行资产组合决策,把房价、投资、消费和产出等重要经济指标纳入主流新凯恩斯框架,考虑银行能否区分贷款是投入实体经济还是房地产业两种情形,分析了房产税引入住房市场前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开征房产税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房价和新住房生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实体经济投资则具有正挤入效应增加和负抵押效应减少的双重效应。从短期看,当银行无法区分企业贷款是投入实体经济还是房地产业时,因前期的负抵押效应大于正挤入效应,总实物资本减少,产出下降;当可清晰区分二者时,负抵押效应变为小于正挤入效应,总实物资本增加,产出上升。鉴于推出房产税对宏观经济影响较为复杂,应充分权衡利弊,采取必要辅助措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M2供给增幅远高于CPI上涨幅度,这一现象被学界称为“货币失踪之谜”。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新凯恩斯货币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当外部需求下降后,央行降低利率以提振经济,房地产部门和非房地产部门同时扩张。由于住房属于耐用消费品,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其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利率下降后,住房需求相对普通消费品需求上升更多。因为存在土地市场分割,商住用地供给弹性较小,住房需求上升导致商住用地价格上升较多,地价上涨提升了房地产企业的抵押融资能力,房地产部门进一步扩张。普通消费品需求对利率反应小,需求较弱导致工业用地价格上升幅度较小,非房地产部门抵押融资能力小幅提升。因此,非房地产部门产出和CPI只温和扩张。Ramsey最优货币政策模拟表明,只有实现了房地产部门与非房地产部门均衡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