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将作为外部冲击的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其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情况,并模拟了在无政策干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四种情景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但长期看,社会总需求和通货膨胀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对就业的挤出效应持续时间则较长.同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会产生"政策叠加"效应,促使宏观经济更快复苏,但长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2.
张宏博 《时代金融》2012,(11):120-123
财政政策在1985-1997年间则具有非凯恩斯效应,其余年份则具有凯恩斯效应,说明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现象,且1998年以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积极有效的,而在国民经济局部过热时,由"双松"政策转而实施"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是正确的。初始财政条件和财政调整幅度并不是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必然原因,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程度和特点变化可能导致了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非对称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本文讨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主要涉及的几个方面,并结合当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新特色讨论了新趋势下政策协调联动的几个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4.
张宏博 《云南金融》2012,(4Z):120-123
财政政策在1985-1997年间则具有非凯恩斯效应,其余年份则具有凯恩斯效应,说明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现象,且1998年以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积极有效的,而在国民经济局部过热时,由"双松"政策转而实施"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是正确的。初始财政条件和财政调整幅度并不是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必然原因,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程度和特点变化可能导致了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非对称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陆磊 《中国金融》2022,(1):17-18
<正>现代货币理论主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支持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政府拥有更灵活的财政政策空间而无须受到制度性财政约束的阻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放眼全球,近年来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双扩张"政策组合,的确起到了抑制经济快速下行的效果,但是也产生了显著的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6.
财政货币政策和股市关联性模型表明,宏观经济政策和股市可能存在强相关性。基于我国时序数据的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结果显示,财政货币政策对股市作用存在阶段性并有着非中性和非对称性特征,即无论个体对政策冲击是否存在有效预期,政策变化对股市都将存在冲击效应。但二者对股市冲击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财政政策冲击往往只存在短期效应,而货币政策冲击对股市长期波动却有显著影响。其中方差检验得出,财政政策对我国股市影响力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等方面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完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即建立和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机制,优化国家宏观调控体系;适度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领域;慎用财政化的货币政策,控制基础货币投入,通过市场约束防范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加大投融资改革的力度,明确财政融资与商业银行融资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考察了中国以及美国、英国等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政策措施;比较了相关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措施的不同特点:即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涉及的税种不同,货币政策转向时点不同,降息程度、低利率政策持续时间不同,流动性支持规模及方向不同;最后得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计划、财政和银行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三大综合经济部门,一直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这方面更是作出了不少努力。但长期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却难如人意。本文将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运用情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探讨造成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不利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是逆周期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财政政策乘数高低体现了宏观政策的效果,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IS-LM的拓展模型,估计得到2002-2017年间的财政支出乘数在0.58到0.67之间,税收乘数在-0.22到-0.18之间,私人投资乘数在1.16到1.8之间,财政支出乘数较以往研究有较大的下降,沿用传统的刺激需求政策不可持续.通过对财政支出乘数传导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政府投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所抵消,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带动效应也受到财政支出挤出效应的抵消,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可以减少财政支出挤出效应.最后基于分析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勇  吕琳 《金融研究》2022,499(1):1-18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部门和多元宏观政策的DSGE模型,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反应规则及其协调组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货币政策可继续盯住通胀和产出的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分别重点盯住产出稳定和债务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可重点关注以信贷利差和信贷波动为代表的关键金融变量;(2)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组合使用,能比任何单一政策工具都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反之,政策之间的不协调将显著削弱彼此的调控效应,加大经济和金融波动,从而导致显著的社会福利损失;(3)从多种政策协调搭配产生“合力”的内在机制来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对产出、通胀、就业和债务等变量的稳定效应,对货币政策产生额外助力,而宏观审慎政策则主要通过稳定金融体系和降低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产生助力。上述结论表明,在多种经济金融政策并存的情况下,基于良好设定的政策规则,同时加强政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确保多元政策产生积极合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稳增长”与“稳杠杆”的双重目标,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财政、货币政 策四种规则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利用我国1995—2016年间的数据进行 估计,然后从平滑机制和联动机制两个层面探讨财政货币政策如何配合问题。研究发现,从平 滑机制看,财政货币政策需要各自加强相机调节力度,从联动机制看,利率需要对税收冲击负 向响应,而政府支出需要对货币供给冲击正向响应。研究表明,与现行政策范式相比,政策搭 配优化后的调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有不同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下两者的协调显得愈加重要。新时期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此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在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指导下,在工具选择、政策时效与政策功能等方面积极协调配合,努力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政策长期缺乏准确定义,引发两重模糊性:与财政部门的行为相混淆;与货币政策的边界模糊。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要求财政、货币及其他政策协调。本文通过重新构建财政政策的定义,消除模糊性,从而为政策协调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首先梳理财政政策的词源与其后两百余年间的文献,论证模糊性的存在,并总结理论渊源;在重构定义之后,本文讨论了一般性和具体政策的典型分类,发现新定义既不与公认分类矛盾,又能消除传统概念的模糊。本文重构的定义明晰了财政政策的学理属性与理论边界,提出的弱财政政策的概念对政策制定如何考虑市场平台与政府参与之间的关系有实践意义,该定义的提出为中国特色财政学理论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防风险”和“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目标,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平衡兼顾双重政策目标的门限理论模型框架,基于反事实方法评估了动态平衡上述两大目标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研究表明:(1)2008年以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表现出较强的稳增长政策功效,但国际金融危机后,政策取向更倾向于动态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2)财政政策对三部门杠杆的影响呈现显著增强态势,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则在经历“增加—下降”周期后趋于稳定,利率政策效果显著而且近年来呈现增强态势,由此表明利率的传导效果正在不断得以强化。(3)从反事实结果看,宏观调控的最优政策搭配抉择取决于政策当局在动态平衡不同目标中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依赖于精准调控“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的偏好强度。  相似文献   

16.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机制,是完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阶段简要回顺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历史过程,然后分析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存在的问题,认为集中表现为国债市场存在的缺陷以及财政投融资体系小完善这两个方面,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两种政策协调配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从2008年底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期问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呈现一系列新的特点.针对在政策搭配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应从短期、中期以及长期来考虑政策的选择和配合.  相似文献   

18.
宏观审慎监管是指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主要采用审慎监管工具,且以必要的治理架构为支撑的相关政策.宏观审慎监管是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对独立、并行的概念,但又与其互为补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金融稳定与发展.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虽分属于不同的政策框架,具有不同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但是紧密联系,而且互动性极强.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不同政策范畴之下不同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美两国均采取了相应的经济刺激计划.但由于两国社会背景、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政策实施的时间以及着力点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美两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内容,并针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经济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经济刺激计划的差异性,并对中美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政策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