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完善下的转融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在过去的一年里,融资融券不断扩大。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市场交易中融资业务发展迅速,融券业务却相对萎缩。基于此,市场迫切需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尽快推出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正是从此种现状出发,本文分析了我国融资融券市场的特殊性,并提出了建立我国转融通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融券业务作为一种证券信用交易,已成为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成熟交易制度。不同国家或地区根据金融体系和信用环境的完善程度,采用了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融资融券模式。该文介绍了商业银行在不同融资融券业务模式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在集中授信模式下证券金融公司运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海外主要有三种融资融券转融通模式:美国的分散制授信模式、日本的单轨集中制授信模式和台湾的双轨集中制授信模式。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交易已近两年,期间融资融券业务获得了稳定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转融通制度的缺乏,融资融券业务特别是融券业务存在发展瓶颈。所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我国在借鉴了海外成熟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经验的基础上,权衡利弊,采用了适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的集中信用转融通模式,对促进融资融券平衡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具有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证券期货》2010,(2):41-43
融资融券业务就要开启了,许多投资者希望了解《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的有关内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以问答的方式陆续解读该细则,以帮助投资者更全面地把握所需的基本知识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风险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交易业务在中国正式展开,关于融资融券的研究进一步升级,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给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方式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风险.本文通过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基本知识的分析,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现状,简要说明融资融券业务在我国适时开展的必要性,探讨融资融券业务在交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促进中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大立 《时代金融》2013,(27):259-260
融资融券在我国开展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虽然开始时间不久,但发展迅猛。融资融券业务的扩展,对市场交易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起初的单调的融资和融券交易,现在已经发展到以基础的融资融券交易延伸出融资融券T+0、担保证券融资、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并不断地在完善与深化。这些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给低迷的证券市场注入了一剂新鲜的血液,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对这些创新交易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使我们对融资融券的内部深化和外延扩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融资融券创新模式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目前正在起步阶段,究竟选择怎样的融资融券模式,这是决定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本文比较了海外主要的融资融券模式,对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进行了设计,并对实现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融资融券交易改变了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和定价机制。本文通过GARCH模型和VAR模型来研究融资融券交易是否降低股市波动率这一问题。实证研究表明,融资融券业务推出、标的证券扩容、转融通机制等各项融资融券交易重大事项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程度不一致;融资融券交易对于市场波动确实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该项业务稳定市场的作用还有待提升,两融交易抑制股市波动的基本功能仍需通过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融资融券业务为证券信用交易开启了一种全新模式,近几年,融资融券交易规模就得到了飞速发展.对证券公司而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不仅有效改善了收入结构,通过融资融券业务的竞争各个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还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为各个公司提供了全新的竞争机会.同时,通过转融通业务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得以更加紧密联系.本文在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面临的业务规模、流动性、客户违约、平仓纠纷、市场变化、经营管理及操作等多方面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客户准入、资金规模控制、抵押资产定价、强化动态管理与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相关配套交易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及监管体系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王 《中国金融家》2012,(11):146-147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或借入证券卖出的行为。2010年3月31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启动,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A股市场跨入了"双边市"时代,结束了持续20年的"单边市"的历史。推行融资融券交易模式,让A股市场告别单边做多机制,引入了做空模式,是中国证券  相似文献   

11.
如何打造行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并促进企业价值提升,成为企业在当前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针对财务的职能转型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本文设计了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决策支持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持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提供财务价值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股权融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在全流通的前提下从法律层面、银行政策层面、证券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了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的可行性,提出了解决企业融资担保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3.
虚假贸易融资,又称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贸易融资,突出表现为套利者以虚构货物贸易为基础,利用境内银行担保获得境外融资,并借助货物贸易渠道调回境内结汇,达到套取非法收益、骗取补贴等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在运作理念、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介绍国外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概况,归纳国外担保机构的主要类型和融资担保项目品种,总结国外融资担保机构的制度建设与风险管理的经验,为我国的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降低交易费用的专业化分工和各种中间组织的出现,供应链管理理念应运而生,以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为基础,结合物流和资金流,围绕供应链的各种融资方式出现。论文通过博弈模型,将供应链分为上下游,深入分析了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和银行的行为和融资机理。基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金融创新围绕实体经济开展,供应链融资将会有新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但其因发行主体复杂、集合企业筛选不规范、担保难等问题,暂时未能广泛推行。本文在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集合债券融资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担保行业结构调整、降低准入门槛和优化发债企业的组合设计等措施,以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链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研究大多从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或者完善担保体系出发,而忽略了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下的客观事实."融资信用链"的提出是基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分工演进的事实,验证生产中的协作有利于小企业边际信誉度的提高,并通过大小企业之间的博弈而得到稳定和巩固,其实施有利于融资过程中交易成本的节约,因而不失为解决融资难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有很多资本高度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维持生产运营,若无法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以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极易引发动荡。本文研究发现,在当时中国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结构下,为确保“重要而不能倒”的国有企业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而不破产倒闭,不适合采用放开银行准入以促使银行竞争的方式,反而应限制银行准入,控制银行数量。原因在于,放开银行准入增加的仅是中小银行,其资金动员能力有限,与国有企业的规模特性不相匹配,更重要的是,大量中小银行进入会分流大银行的存款,降低大银行的资金动员及服务国有企业的能力,导致国有企业的贷款成本和破产风险因此而上升。本文指出,一个国家的银行业结构内生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限制银行准入的政策安排通过在金融方面支持国有企业,在改革初期起到了维护国防安全、保障国计民生和维持社会经济稳定的作用,为平稳推动改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以2006-2010年四川省5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融资方式选择的偏好顺序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与融资优序理论相悖,四川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顺序依次为短期债务融资、股权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内部融资。其中,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资产盈利能办、市场竞争能力、股利支付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分别影响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度、债务融资度和股权融资度。  相似文献   

20.
证券投资基金和保险资金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7年7月30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公布的Topview数据,对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是上证180指数(及指数的自然对数和对数收益率)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而上证180指数与保险资金交易行为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对相关变量的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在样本期间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对上证180指数(取对数)及其对数收益率的均值产生了微弱的正向影响,但没有对上证180指数(取对数)及其对数收益率的波动性(以残差或条件方差衡量)产生统计上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