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税权包括税收立法权、执法权和征管权。税权划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税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安排问题。税权划分应该尊重一国的社会经济现实基础。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对税收征管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进行了重新的分配,地方政府获得了一定的税收征管权,但税收的立法权依旧归于中央。适应分税制改革的需要,地方政府应该获得适当的税收立法权。  相似文献   

2.
地方税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不规范,地方政府缺乏税收立法权,没有建立起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相互分离的制度,使地方税制的改革十分迫切.应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收立法权,加强地方税制改革,完善税政职能.强化税政监督.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确立,我国建立了相应的中央税收体系和地方税收体系.但由于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过于集中、地方税收收入规模较小、地方税制结构不合理等,现行的地方税收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应科学合理地划分税收立法权、扩大地方税收收入规模、重构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加快税制改革步伐,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方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4.
1994年分税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地方税收体系及制度。然而,我国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支出需要,主体税种的缺失和税收立法权的过于集中,影响地方政府正常履行职能。完善地方税体系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保障财权与事权的统一有重要意义。对此,应该开征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清费立税,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税收立法权,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地方税收立法权的确立与界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针对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的现状,论述了确立地方税收立法权的必要性、确立地方税收立法权的三条原则。在此基础上,按照“区别税种,适度分权”的思路对地方税收立法权作了具体界定,并指出需要同时进行的一些配套性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自治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相应的税收自治权是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分税制基本要求的,但现实中税收自治权的行使还存在着一些制度障碍。应改革财税体制,授予民族自治地方适当的税收立法权,确立自治地方的主体税种,并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6,(23)
我国已经在全国推行增值税"扩围"改革,营业税全面取消,改革对地方政府而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于地方主体税种的重构。由于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以及重要税收来源,此次改革使地方政府缺失了营业税这一主体税种,因此,本文选取2002-2014年的截面数据对各税收进行分析,对于地方税体系提出主体税种组合的概念,重构地方主体税种,对地方政府摆脱改革带来的困局给出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把分税制改革前税收低弹性增长的阶段与分税制改革后的高弹性增长阶段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深入探讨了政府税收努力的决定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对税收高增长以及税收管理行为规范化等问题的解释。分析表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利益目标上的差异是影响税收努力和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税制改革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对政府体系税收努力水平的提高和税收高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地方政府税收管理行为缺乏规范化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需要通过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现实是在“量”的变动,或者说是税制的改良。因为我国的税收制度仍属那种“大一统”式的税制,税收法令的制定及解释权、税收的开征停征权、税收减免权等均统一在中央,地方没有自己的税收体系,没有税收立法权。这种税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给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给予地方税收立法权,原则上应把那些具有地方特色,具有分散的税源,有利于地方优势发挥和便于由地方因地制宜进行调节的税种,划归为地方税种。地方可以在中央统一法令  相似文献   

10.
WTO体制下中国税法与国际税法的冲突与规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经过1994年税制改革及相伴进行的税务机构改革和税收征管改革,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税收征管体系和税务干部队伍,较好地发挥了税收的职能作用。但与加入WTO的要求相比,我国目前的税收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尤其是税收立法方面存在许多与国际税法相冲突的地方。如何对我国现行税制进行改革,使之与国际税法接轨是当前国际税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税收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有体制下,主要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及政府内部部门之间的税收竞争。因此,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分税制改革,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规范一级政府内部各机构对税收资源的争夺等方式,来有效规范和协调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税收竞争。  相似文献   

12.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2011-2015年我国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并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营改增”对地方征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将地方税(营业税)变为共享税(增值税),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改革对税收努力的冲击受经济发展水平、转移支付额度和税收返还的影响,获取转移支付收入和税收返还越多的地区税收努力下降速度越快。后“营改增”时期,如何提高税收效率,缓解地方财政收入对转移支付和债务收入的依赖性,是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完善财税收入体系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念利 《理财》2003,(4):12-13
1994年税制改革后,税收审计工作随之一分为二:国家税务局系统由审计署及特派员办事处负责审计,地方税务部门由地方审计机关负责审计。由于审计管辖权的人为分割,致使税收审计的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笔者作为地方审计机关普通审计工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谈一点对税收审计的体会和看法,与各位同仁商榷。一、地方审计机关目前税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四个字:散、乱、浅、软首先是散。税制改革后,地方审计机关对税收的审计一直是作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的,从没有进行过一次专项的系统的税收…  相似文献   

14.
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泛滥是中国财税领域长期存在且饱受争议的问题,积弊已久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严重干扰到了市场资源配置与竞争公平性。2014年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坚决取缔一切不合法、不合规的地方优惠政策,忽视了地方政府利益现实诉求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未全面调整处理好优惠政策背后的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导致执行半年的清理行动搁置。因此,接下来的税收优惠清理行动需要兼顾地方利益诉求与央地关系调整,围绕建立税式支出预算监测报告机制,使税收优惠的作用及因此减少的税收收入显性化,并纳入预算管理程序;统筹结合税制改革,调整税收优惠清理路径;研究赋予地方一定税收优惠立法权的可行性,完善转移支付机制等顶层设计,以全面深化税收优惠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央税收体系显著加强,中央政府可调控财力显著增加.与此相比,地方税收体系的改革步伐却严重滞后,大部分税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部分税种缺失,地方政府无法通过规范的渠道取得行使其职能所必需的资金,地方税管理不顺畅,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应坚持税种划分的基本原则,适当调整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以及地方税,确立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地位,以进一步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七年以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巴彦查干苏木积极探索税收征管改革的路子,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有关税收征管改革政策,结合当地税收工作实际,对地方税种实行“定期定点征收“的管理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凸显税收分配功能,提高税收分配效率,着眼点是强化税收转移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根据国情,在税收适度分权方面有较大改革举措。而完善税收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提供公共服务与分享税收要对应,即按税收贡献程度对跨区经营企业的税收在相关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私营企业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活跃地方经济、增加劳动就业、优化产业结构起着促进作用,然而部分中部欠发达地区私营企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对地方税收贡献捉襟见肘。本文通过对景德镇市私营企业税收情况的调查,探析私营企业税收贡献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完善的立法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当前我国税收立法体系存在着较严重的缺陷,税收立法滞后于税制改革与征管改革进程,客观上妨碍了依法治税,导致了行政复议案件的增多。首先,税收立法分权不够,立法权完全集中于中央,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税收事项自主权,  相似文献   

20.
税收是古今公共品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活动的经济基础。税收权益配置是历朝历代面临的问题。中国历史上既有以地方为主的配置,也有中央集权为主的配置。何种取向更利国利民呢?这是税收体制改革必须弄清楚的。本文以史实为据,以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在总结古代、近代中央与地方之间税收权益配置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当代的实际,分析是非得失,阐明中国当代税收体制改革应有的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