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的结合,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时政府是城市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因此土地财政对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我国东西部城市比较为重点.对土地财政和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关系提出四点理论假说:第一,土地出让面积的增加会提高城市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第二,土地出让面积的增加会降低城市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第三,西部地区土地出让面积对城市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正效应强于东部地区;第四,西部地区土地出让面积对城市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的负效应强于东部地区。进而对市级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可以较好地支持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时薮国蠊市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及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治理中出现的多中心治理体制否认了政府作为单中心治理者的合理性,印讧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的正当性.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和多方式共存的供给模式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对BOT模式的特征和民营BOT模式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势分析表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关键在于加强相关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民营BOT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中,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并建立计量模型,用1989-2003年的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财政的预算约束和政府对农民偏好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4.
政府职能的定位和转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政府转型后,提供公共产品应成为其基本职能。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的一种方式,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的动因及目标选择(一)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的动因。1.  相似文献   

5.
张煊  曾珊 《金卡工程》2008,12(11):68-69
税收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所获得的"报酬",是人民以纳税的方式偿付享用公共产品应当支付的费用和价格.税负的高低主要应取决于社会对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二者之间应是对等的,否则就违背了税收公平的原则.税收和公共产品同步增长是公共产品供给法的一条基本原则.以这一原则为立足点,建立从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优劣来确定征税数量、对象的制度,研究如何保障税收有效应用到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对当前我国的现实也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公共预算是一项政治契约,考察公共预算过程中参与者的行为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是产生交易费用的内在因素,而公共预算的环境特征是产生交易费用的外在因素.交易费用理论能有效地运用于许多公共预算领域的研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对西方公共预算的分析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对我国的公共预算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绩效审计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理论影响着绩效审计供给和需求的性质、数量以及均衡过程。实现政府绩效审计供需均衡要依据公共产品供需理论,结合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供需状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刺激需求,促进供给,实现二者互动;以动态与变化的眼光分析和考察决定互动的诸多因素,进而构建合理有效的均衡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府采购制度又称为公共采购制度,在我国主要指的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部分组织团体为满足日常政务和公众服务的需要,受财政部门和公众的监督,依法利用财政性资金,在市场上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是控制公共制度管理的一项主要手段,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规避寻租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介入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活动,伴随着我国政府采  相似文献   

9.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传统思路是基于政府是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这一基本认识,在既定的层级制政府架构下完成公共产品供给事权划分,具体采用了按公共产品种类、受益范围、部门单位隶属关系以及按事权构成要素进行划分的方法,但都难以完全做到在体现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前提下明晰划分政府间事权.本文基于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这一基本认识,引入"功能覆盖型竞争性辖区"理论,把从公共产品的具体性质分析入手,通过设计、选择合适的供给主体来完成公共产品供给事权划分的思路称之为新思路.通过比较,可发现两种思路各有得失.因此,优化政府间事权划分,应实现两种思路的结合,以传统思路为主,新思路为辅.对遵循传统思路难以在层级制政府间明晰划分事权的公共产品,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选择合适的非政府供给主体,实现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这有助于解决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棘手难题.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经典理论分析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和消费者无差别消费时的经济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类型是不相同的,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各不相同。对此,需要研究不同消费需求、不同供给模式下具有"消费信号"的公共产品自愿供给问题。研究发现,提高公共产品消费的信号性,优化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对于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非常重要。同时,识别出"信号消费"下的异质消费者,并使公共产品具有私人产品的消费特征时,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意愿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一个仁慈的、完全信息型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效率标准模型为基准,就不同预算约束下公共物品政府供给的效率及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预算约束、经济人假设情况下政府供给的效率.在经济人政府假设下,不论软预算约束还是硬预算约束,政府提供公共物品都存在效率问题:会出现过多和过少的供给,从而产生公共物品的供给浪费或不足,政府难以提供最适的公共物品水平.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二元制",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陷日益暴露,第三部门应运而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第三部门在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体系;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承接部分农村管理职能;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农民国民待遇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和农民自我国负担也是农民负担。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应由过去的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为农业再生产提供必需的外部条件,使农业投资大体可获取平均利润。为此,政府应当前农村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并在其他方面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中的交易成本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作为一项交易,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交易成本变量,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不一定能降低交易成本、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中存在不确定性成本、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难以合理界定交易成本等都是这些变量的体现。基于这些交易成本变量,大胆而细致地选择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建立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风险防范机制,建立较为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政府对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控制能力等应是降低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交易成本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台风灾害每年都给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到目前我国保险市场还没有单一责任的台风保险来分担此风险。台风保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如果政府能够介入该保险市场,其可保性则得以提高。对有政府支持的台风保险供求行为博弈分析表明,农户购买台风保险的保险费用占其总产出的百分比在农户和保险公司的决策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绿色配额初始分配与定价:模式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配额只有在政府强制实现对环境产权有偿初始分配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发挥引导行为的"限外奖正"作用。由于绿色配额客体的公共属性,初始分配实质上是把社会总体福利置于理性微观主体间的配置,应综合考虑福利的代际补偿成本和个体的代间交易成本,在实行标价限量配置方式下,以边际环境损害为基础,体现交易成本地区差异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imple macroeconomic model where government spending affects aggregate demand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hrough an expectational channel. Prices are fully flexible and the model is static, so intertemporal issues play no role.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model: (i) fixed adjustment costs for investment, which create an inaction zone; (ii) noisy idiosyncrat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aggregate economy; and (iii) imperfect substitution among private goods and goods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spending raises demand for private goods and may prevent a coordination failure. The optimal level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is high when the desired level of investment is low, which we interpret as a time of low econo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financial reporting issu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vided by local government. These goods are group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public, private, and mixed public/private goods and services. Modified cash-based reports are found to be proper for government units that provide public and mixed goods, and accrual-based accounting is appropriate for units that provide private goods. When the provision of mixed goods and services by local government is not mandatory, the disclosure of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assets employed in producing these goods or services is also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increasing reliance on revenue from user charges on excludable public goods. We develop a model with many identical countries. The government of each country imposes a source-based tax on capital and supplies an excludable public good to heterogeneous households. Without tax competition, the price on the public good is zero. Tax competition induces each country to choose a positive price. The reliance on user charges turns out to be increasing in the intensity of tax competition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A coordinated decrease in user charges is shown to raise welfare in all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