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度的财政分权有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分权的关键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为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更有效,应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遵循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收入。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1980、1985、1988、1994年四次重大的财政分权活动,分权活动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由于分权的经济体制与集权的政治体制之间出现的内在矛盾.激烈的地方政府竞争扭曲了地方政府的行为.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达不到最优。  相似文献   

3.
交易费用、政府边界与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引入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分析,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边界的理论模型。我国政府在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决策费用、实施费用和监督费用过高,制约了我国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降低交易成本,改革财政分权体制是降低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发生的交易费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应努力探索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机制。适度的财政分权有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分权的关键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应从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遵循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收入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失衡;同时,政府将有限的财力和公共产品的大部分投向城市,形成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城市化倾向,这又表现为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短缺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因此,作者提出了必须关注农村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体系等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历史性地进入“反哺农业”阶段后.开始转变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将施惠重点转向农村。始于2000年的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使乡、村两级组织的“财政”收入减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危机被逼出水面.直接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小城镇公共产品的体制外供给、"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小城镇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与过剩并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私人产品的生产对小城镇公共产品的供给的依赖性的基础上,提出应特别重视小城镇"软"公共产品供给、各级政府应增加对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煊  曾珊 《金卡工程》2008,12(11):68-69
税收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所获得的"报酬",是人民以纳税的方式偿付享用公共产品应当支付的费用和价格.税负的高低主要应取决于社会对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二者之间应是对等的,否则就违背了税收公平的原则.税收和公共产品同步增长是公共产品供给法的一条基本原则.以这一原则为立足点,建立从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优劣来确定征税数量、对象的制度,研究如何保障税收有效应用到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对当前我国的现实也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中,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并建立计量模型,用1989-2003年的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财政的预算约束和政府对农民偏好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研究主题,在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从总量、结构、责任主体、无税费困境等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落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从转变国家发展战略、改革财政体制、完善公共选择机制方面提出改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我国各地区县级财政实力,发现地区间县级财力差异较大,东部最强,中、西部财政实力最弱;各个地区内部县级财力两极分化明显,特别是西部和东部,县级财力高低极端分化程度较高;东部地区县级财政自给率较高,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县级财政自给率较低,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性大;东部和西部县级财政土地出让收入在县级财政中的地位更重要;部分县级财政债务率较高,已接近警戒上限,债务风险较大,需要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2.
朱恒 《金卡工程》2009,13(4):168-169
政府部门曾经探索过各种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如:政府垄断供给、民营化供给、第三部门供给、"政府-民间"协业供给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在此我们将信托制度引入到公共产品供给领域中来,希望凭借其制度构造中展现出的公益性、安全性、高效性、灵活性的特征,为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突出的“土地财政”问题,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转型期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和价格是否由财政分权和经济目标考核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出让更多的土地来获得收支平衡,导致出让收入增加和价格快速上涨;在经济目标考核下,地方政府会采取工业和商业混合发展模式,工业上采取协议方式低价出让土地与商业上采取“招拍挂”方式高价出让土地,两者之间差距逐渐扩大;房价和地区市场开放度也影响土地出让收入。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力矛盾日益凸显,为履行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田水利建设等大量政府事务,各级地方政府开辟了以经营土地取得收入的蹊径,且土地出让面积逐年增加,出让收入总量在地方财政收入的占比连年攀升,土地财政现象日趋普遍.从短期、局部看,地方政府虽然通过经营土地取得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从长期、全局看,不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地方政府探索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新阶段,新型城镇化以其对扩大内需具有显著效力而被寄予厚望,如何避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我国中部某地级市(以下简称某市)近几年土地收支状况为例,利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土地出让收入激增的原因及可能对地方财政、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并从解决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生态公共产品属性(公共性和商品性)的基础上,提出西部生态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实现机制:生态公共产品商品化。并提出以绿色GDP和借鉴碳交易(“模拟碳交易”)两个思路来推进生态公共产品商品化,探讨解决生态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和价值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22年经济遭受超预期冲击,为对冲经济社会风险,财政支出强度前所未有。财政运行特点体现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低后高,非税收入、资源型地区收入高企;支出刚性进一步强化,央地支出占比差距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负增长,专项债加力保支出强度;地方政府债券付息压力大,基层财政部门用足再融资还本政策空间。为对冲经济社会领域的公共风险,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不断增加,出现公共风险“财政化”、财政风险“地方化”、短期风险“长期化”等倾向。从风险演变的视角来看,短期内形势企稳,长期内社会领域公共风险不断扩散,财政支出责任将不断扩大。为此,建议优化调控方式,强化中央在对冲宏观经济社会风险中的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复苏,用经济发展缓释财政风险;推进财政改革,用治理效能提升财政对冲风险能力;加速社会改革,防范并应对社会风险向财政责任的无序转化。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二元制",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陷日益暴露,第三部门应运而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第三部门在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体系;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承接部分农村管理职能;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经典理论分析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和消费者无差别消费时的经济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类型是不相同的,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各不相同。对此,需要研究不同消费需求、不同供给模式下具有"消费信号"的公共产品自愿供给问题。研究发现,提高公共产品消费的信号性,优化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对于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非常重要。同时,识别出"信号消费"下的异质消费者,并使公共产品具有私人产品的消费特征时,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意愿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19.
论城乡公共产品的隐性需求开发与有效供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在城市公共产品已基本满足居民的显性需求的情况下,开发公共产品的隐性需求,并实现其有效供给,是今后在公共产品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从公共产品隐性需求开发和有效供给的角度,探索公共产品隐性需求的开发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对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衡,优化公共产品的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78—2003年我国各省份城市及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消费差异,各省份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问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作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这25年间:(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人均储蓄指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3)1978-2003年,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消费)绝对差距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则一直是全国城乡收入比和消费比(即相对差距)最大的地区。本文还从耐用消费品的实物拥有量上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文章指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出现收入上的区城差距、城乡差距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效率法则、优胜劣汰的一种必然结果.而且对于我国可能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客观存在;政府的作用空间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不使这些差距过大,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