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卫强 《金卡工程》2010,14(9):20-21
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意外事故的增加,胎儿安全日益受到威胁,胎儿作为潜在的人,其利益保护引起了社会及法学界的关注。实质上,法律保护的不是胎儿的利益,而是胎儿出生后作为一个自然人的生存法益。借鉴各国立法例,我国应从人身及财产方面完善对胎儿法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刘郡 《金卡工程》2010,14(4):64-65
时下民法学界存在着大量对胎儿利益保护的问题的讨论,尤其是当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使胎儿于母体内受到伤害的几率大为增加,探讨胎儿遭受损害时的利益保护问题以求实务中完善对胎儿的立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本文将以胎儿在遭受人身损害时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为着眼点,探讨胎儿在遭受侵害时尚未受胎这种情形下的利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许雪燕 《金卡工程》2010,14(10):330-330
胎儿是人类生命过程的第一阶段,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对胎儿利益的保护是对人类生命尊重的最有力体现,因此在法律中必须有对胎儿利益保护的相关规定。本文通过对三地在有关胎儿利益方面的民事法律之规定,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探寻出有利于内地民事法律在胎儿利益保护方面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4.
喻笑然 《金卡工程》2009,13(11):37-38
侵权法保护的胎儿利益主要是偏重于对胎儿人身健康利益的保护与救济,尽量减少侵害胎儿利益的侵权行为。侵犯胎儿利益的行为是现代侵权行为的一种,有其特殊性。人身权延伸保护理论将胎儿利益视为先期人身利益来寻求法律的保护,既回答了胎儿无权利能力和权利的问题,又找到了胎儿利益受法律保护的基点。我国应扩充民事侵权法,将胎儿利益纳入到我国民事侵权法的保护范围之中来。  相似文献   

5.
马也 《金卡工程》2009,13(4):82-82
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日益增多的侵害胎儿利益的案件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胎儿利益法律保护的思考。本文旨在探究我国民法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现行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法律意义上的胎儿和侵害胎儿利益的行为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尹静  赵丹 《金卡工程》2009,13(12):80-80
随着生命科学时代的到来,胎儿及其法律保护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课题"。由于胎儿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其人身利益一旦受到侵害,无法以民事主体身份获得法律保护。司法实践中,胎儿所遭受的伤害大都视为对孕妇或产妇的人身损害。然而,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母亲的利益都不能完全囊括胎儿人身利益。要解决胎儿利益保护问题,必须从权利能力制度寻求突破。文章检讨了传统法律人格的缺陷,借鉴了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胎儿保护的立法经验,认为未来民事立法应当赋予胎儿一定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时诚 《征信》2021,39(9):43-50
个人信用信息上具有立体式的利益结构,既包括自然人的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益等固有利益,又涵盖了自然人的财产利益、信用信息处理者的利益、公共利益等衍生利益.为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平衡,应当赋予自然人在特定场合中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控制权能,同时认可多元化的个人信用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我国应构建以《民法典》为基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为两翼的综合性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体系,明确将个人信用信息纳入敏感个人信息的范畴,并确立侵害个人信用信息人格权竞合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背景下,税务机关利用自然人涉税信息一方面促进了税收管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危害自然人信息权益的风险.在构建纳税人信息权和各方利益平衡制约的理论框架下,分析研究自然人涉税信息的保护困境,认为应当以《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个人信息为上位概念指引涉税信息内涵和外延的确定,超越传统隐私权的范围;根据自然人涉税信息的不同类型,应当施以不同程度的区分保护.在大数据时代涉税信息广泛利用的背景下,应完善立法、把握涉税信息的流动链条,对自然人涉税信息进行整体全面而又相互区分的保护,以此平衡自然人纳税人信息权与其他权力的冲突,提高征税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9.
税收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不论法人还是自然人,只要有应税收入,就要依法纳税,不纳税就是违法行为,而现实又是纳税人并不情愿多缴税,这就需要进行税务筹划。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障自然人及其债权人的相关利益,完善我国现代破产制度并且与国际社会接轨,在我国构建一个合理的自然人破产制度已经势在必行.本文认为,虽然我国目前在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构建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例如相关制度不完善、司法操作困难、与传统观念不符等.但是纵观各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发展历史,这些困难在我国现阶段并非不可以克服,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通过对其他国家的自然人破产制度进行分析,对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识别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所标识的两类主体之间是否有本质意义上的不同,亦或只是概念上的区别并无实质性差异,这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两者之间确有差异,识别两者界限的标准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分析金融契约关系中个体自然人承担的权利义务及法律风险方面的系统性差别,本文指出,将参与金融活动的个体自然人分为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具有实际意义,现有理论所提出的主观标准因缺乏明确性容易导致认识分歧的产生,资信授予客观标准的采用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给中小投资者更多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见》对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了相当的关注。这体现了政府对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也体现了对投资者利益特别是对社会公众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将成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进程中 ,社会公众投资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 ,在股权分置等制度缺陷下 ,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往往最容易受到侵害。而持续地侵害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就可能打击公众投资者的信心 ,导致公众投资者的离场 ,进而使得资本市场功能萎缩。实际上 ,这…  相似文献   

13.
李琴 《新疆金融》2005,(9):56-58
投资者利益保护是证券市场一个最为古老的话题,从本质上讲,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证券市场的公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伦理范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美国次贷危机和信用卡危机爆发以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话题再次被多国政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不阻碍金融创新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已成为当前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介绍美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发展历程和应对策略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举措,就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向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与银行债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保福 《金融论坛》2002,7(9):28-33
法律通过对多元利益主体进行规制实现利益均衡,进而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转.基于利益均衡的思想,各国公司法不仅关注公司与股东、股东和董事、公司与雇员、公司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还关注对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我国目前正在酝酿修改公司法,在修改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同时对公司债权人保护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理论界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对外国和中国相关立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公司法债权人保护制度进行了探讨,并就现行公司法律制度下银行债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信用卡新法案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美国次贷危机和信用卡危机爆发以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话题再次被多国政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不阻碍金融创新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已成为当前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介绍美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发展历程和应对策略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举措,就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向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法律通过对多元利益主体进行规制实现利益均衡,进而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转。基于利益均衡的思想,各国公司法不仅关注公司与股东、股东和董事、股东和董事、公司与雇员、公司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还关注对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我国目前正在酝酿修改公司法,在修改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同时对公司债权人保护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理论界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外国和中国相关立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公司法债权保护制度进行了探讨,并就现行公司法律制度下银行债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研究主要是从不同的制度、法律背景出发,探讨不同的投资者利益保护状况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不适用于评价同一制度背景下不同公司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经济后果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微观公司组织这一角度,兼顾制度执行层面,对既定制度背景下,如何评价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Laporta等从事前角度评价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方法不同的是,本文主要是从事后角度进行考量的,认为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应从效率和公平两个层次进行评价,主要的评价指标可以选择投资者获得的投资回报、公司质量和公司诚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实施前的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规定以《税收征管法》第八条及配套规定为主,它虽然为自然人涉税信息提供了隐私权保护,但过于强调保障税务机关对涉税信息的利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权益保护不足,而且我国隐私权保护范围的狭窄性,以及其消极被动的防御性特征使得其难以全面保护大数据时代的纳税人信息权益。秉承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理念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极大地提升了个人信息保护水平。为同步提升自然人涉税信息保护水平,应当重塑《税收征管法》的涉税信息制度理念,以涉税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保障税收征纳关系之平衡;确立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并存的自然人涉税信息权益保护制度;完善保障自然人涉税信息权益的权利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祁桂兰 《理财》2006,(1):62-63
企业“人为本”之理企业,就是人依据规则而共同达成目标的组织。因此,企业既有理性的组织目标和规则,也有感性的人的欲望和需求;企业是情理的中和,人是情理的中和者。企业由若干利益相关者有机组织而成,而利益相关者其实都是人。投资于企业的股东是自然人或者法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是有血有肉的人,享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是法人或自然人。所以,企业本质上就是一群人。人是企业的本质,企业是人性化的组织。企业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那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又是什么?归根结底,为人类为社会造福。这是所有企业的终极归宿,也是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