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自由现金流和银行贷款两方面考量2007~201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政治关联民营企业容易利用自由现金流和银行长期贷款进行过度投资;存在地方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其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更严重,中央政治关联企业则存在更多利用长期贷款进行过度投资的行为。同时,投资不足的民营企业政治关联降低了企业投资对于自由现金流和银行短期贷款的依赖;中央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投资对于银行长期贷款的敏感度更高,地方政治关联企业未发现类似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过热问题引发广泛关注,那么房地产企业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开发行为,政府紧缩信贷的调控政策又如何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以2006~2010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Richardson投资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度量,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的行为.进一步通过债务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债务融资总体上对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银行借款不能抑制其过度投资行为,反而与过度投资呈正向关系;商业信用能有效抑制其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3.
以在我国沪、深两地A股上市的710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借鉴Vogt的模型,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股利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及其制约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为:(1)我国国有企业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且过度投资程度和企业自由现金流正相关。(2)国有法人持股、两权分离度、资产负债率可以有效抑制国有上市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独立董事制度、机构持股、管理层持股、现金股利不能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4.
刘蓉 《会计师》2014,(11):13-14
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效率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充分考虑公司成长机会和自由现金流量差异的基础上来研究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存在高自由现金流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倾向于过度投资,不过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会因公司成长机会高低和持有自由现金流量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刘蓉 《会计师》2014,(6):13-14
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效率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充分考虑公司成长机会和自由现金流量差异的基础上来研究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存在高自由现金流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倾向于过度投资,不过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会因公司成长机会高低和持有自由现金流量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考察自由现金流对企业过度投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水平越高,企业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起负向调节作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所发挥的"监督效应"可以减少自由现金流的滥用,对企业过度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Richardson(2006)的过度投资测度,本文考察公司的股利支付政策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我们发现:首先,对总样本而言,我国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其次,现金股利的派发的确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第三,经常派现公司较非经常派现公司在现金股利抑制过度投资的效果上有显著增强;最后,由于管理层存在对未来现金流的一定预期,现金股利在低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中能发挥更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和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企业自由现金流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和非效率投资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企业自由现金流也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企业投资和非效率投资。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经理的机会主义引发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西方学者通过考察投资现金流相关性研究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并找到相应经验证据。利用上市公司(2000—2002)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相关制约机制是否有效,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2)现金股利、举借债务是过度投资行为的有效制约机制;(3)公司治理机制在制约过度投资行为中基本有效,但是,独立董事并未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俊亮 《会计师》2013,(8):8-10
本文从导致过度投资因素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水平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同时从抑制过度投资的角度研究了股权结构、权益资本成本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引入权益资本成本和股权"一股独大"和"多股同大"变量后发现,随着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和股权的集中,过度投资水平下降。表明,过多的自由现金流是致使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综合风险增大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提高股东要求回报的提高,降低了管理层进行过度投资的动机;同时上市公司集中的股权降低了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降低了过度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富裕现金流或超额现金持有是导致过度投资的重要根源,且现金在企业内部各级控制连上的分布反映着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水平。论文以我国2009~201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子公司现金持有状况为考察对象,检验了子公司持现对集团整体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下级子公司持现越多,即企业集团现金越分布于下级各子公司,集团整体过度投资的可能性越大;(2)在现金集中在下级子公司的企业中,融资分布的对应能缓解集团整体的过度投资行为,且与国有企业相比,这一现象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富裕现金流或超额现金持有是导致过度投资的重要根源,且现金在企业内部各级控制连上的分布反映着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水平。论文以我国2009~201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子公司现金持有状况为考察对象,检验了子公司持现对集团整体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下级子公司持现越多,即企业集团现金越分布于下级各子公司,集团整体过度投资的可能性越大;(2)在现金集中在下级子公司的企业中,融资分布的对应能缓解集团整体的过度投资行为,且与国有企业相比,这一现象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玉 《会计师》2013,(11):7-9
自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过去后,很多企业为摆脱危机的影响而进行大规模投资,造成过度投资的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从理论基础出发就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4.
张玉 《会计师》2013,(6):7-9
自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过去后,很多企业为摆脱危机的影响而进行大规模投资,造成过度投资的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从理论基础出发就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假说,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A股)制造业1998-2003年数据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经理持股比例越低,代理问题越严重,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2)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轻,代理问题越严重,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经理越容易建造“企业帝国”。具体表现为:国家股比例越高,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净资产税后利润率越高,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企业规模越大,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解决有关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内部资产市场和外部治理环境的视角出发,对集团化经营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过度投资行为在集团化经营的企业中广泛存在,隶属于集团的企业过度投资现象显著高于非集团企业;更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在政府干预越严重、地方保护越多的地区,隶属于集团的企业过度投资程度会更加严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应从集团企业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着手,加强集团企业内部现金流管理,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17.
徐雅媛 《会计师》2014,(1):17-18
本文主要研究现金质量对内部现金流与投资效率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现金质量有利于抑制内部现金流富余的公司进行过度投资,低现金质量会抑制内部现金流不足的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  相似文献   

18.
自由现金流、现金股利与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经理人控制之下的自由现金流有可能被投入到损害公司价值的非盈利项目上,从而导致过度投资。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认为,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可以迫使经理人“吐出”自由现金流,从而降低企业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但本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无关。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受到监管层政策驱动因素的影响,造成股利政策扭曲,并被“异化”为大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主要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过度投资。本文还对过度自信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对现金流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但其结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检验现金持有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来考察中国上市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结果显示,中、小规模的国有企业为了抵御外部融资约束、持有现金充当对冲工具,而大型地方国有企业所持有的现金充当扩大过度投资的壕沟工具。结果还表明,民营企业中存在过度投资问题,所持有的现金具有明显的壕沟效应、进一步助长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