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就低保政策对青年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计没有考虑家庭的规模效应,既不能有效地节约低保救助资金;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低保对象的工作意愿,可能导致“失业陷阱”和“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2.
201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有关企业所得税的文件14个,主要对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委托投资情况下认定受益所有人等方面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了完善和调整。本文就主要政策调整进行梳理和归纳,并作简要解析。一、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企业所得税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  相似文献   

3.
近日,江西省鄱阳县全面完成低保对象等级评定,并对有劳动能力。却又拒绝就业培训的501名“懒汉”取消低保资格。  相似文献   

4.
农村低保全面建制以来在维护社会安定、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低保现状为研究对象,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总结当前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低保标准界定、资金筹集、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低保制度是维护社会底线公平、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国家治理机制。在低保制度变迁的历史中,低保最开始是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和利益受损群体的补偿,之后在政策实践中出现了制度异化和功能错位,甚至相互攀比。新常态下,低保制度也应当不忘初衷,托住底线,继续前行。建议如下:第一,坚持低标准,使低保制度回归本位;第二,警惕民粹主义,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民众福利预期回归理性;第三,多中心协同治理,多方主体合理归位。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现状 2000年1月,我区在远郊区县率先实行了农村救助制度(后改为农村低保制度),经过两年的探索,从2002年10月1日,我区对农村低保对象开始实行了“应保尽保”。凡是有北京市怀柔区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继建立以来,经历了从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对于保障城乡贫困群体的生活、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改善民生发挥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救助制度塑造重要时期.本文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对于中国城乡低保制度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北京市城乡低保制度发展个案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从中可以看出新世纪10余年来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发展特征、变动趋势以及未来中国低保制度的社会政策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8.
就一个企业的职工来说,既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编、在职”职工,又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职”不“在编”职工;既有城镇居民,又在进城打工的农民;既有长期就业人员,又有下岗、失业后再就业的职工等等。研究“在职职工”的界定问题,是当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受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和民政部低保司的委托,2004年4-5月,我们对四川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研究和评估。这个课题主要以文献研究为主:在四川省民政厅,我们翻阅了1997年以来与低保制度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法律法规、工作报告、统计资料以及省内各大媒体有关低保制度的报道,整理出研究的初步线索,搭建起报告的粗略框架。然后,再对省民政厅及成都、德阳、南充等市及其所辖的若干县的民政局官员进行了个案访谈和座谈,还列席了省民政厅在4月26-27日在南充市蓬安县召开的“全省救灾救济暨低保工作会议”,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四川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制度实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与民政部门的官员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最近,江苏省苏帅l市一个低保户家庭在孩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主动来到社区申请退出低保。来自苏州市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通过就业、再就业实施“造血”脱贫后退出低保的有4202户,总共10902人。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包分配”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就业制度的变化,使不少毕业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才市场感到无所适从。本文基于对西安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观念,同时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层次性要求,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建立之初就一直把充分发挥制度的"生活保障"功能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失业保险制度的预防失业和就业促进功能。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失业保险制度就业促进效果评估指标,旨在从制度层面分析内蒙古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效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应当建立城镇调查失业率制度、提高失业金替代率、增强就业培训与就业援助的效率、改变参保人群与失业人群错位现象、构建失业保险制度"自动调节机制"、积极探索权力下放和基金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吴培新 《济南金融》2013,(12):13-19
本轮美国经济衰退被认为是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衰退后就业复苏迟缓,就业远未回到正常水平。建筑业就业改善迟缓拖累了整体就业复苏。尽管美国就业市场面临重大挑战,但就业增长疲弱的主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这意味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就业问题。美联储的复苏政策是以刺激就业增长为导向的,在中短期通货膨胀预期低于长期目标值的情况下,美联储采取了较为激进的非常规政策以刺激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高等院校纷纷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给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文章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和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开展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全国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城乡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善。文章以内蒙古为例,从就业促进战略、专项工程、就业培训与援助、县域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好的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探索了弱势群体摆脱就业、生活困境,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就业促进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安全和可持续"的国民养老金改革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家计调查政策,提高国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延长退休年龄,实施延长工作奖励计划等。这次改革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完善有如下启示:我国应当建立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普惠制的国民养老金制度;以防止老年贫困,保障老年人最基本生活为目标;改革应注重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手段相结合;改革应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减少阻力。  相似文献   

17.
投资、出口、消费是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对就业水平与国民的收入和福利也有重要影响,还对一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和长期经济竞争力提高有显著作用。本文总结了中国投资发展的典型化事实,对未来中国投资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18.
农村低保制度是推进我国农村民生发展的重要制度,而农村低保对象认定是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的核心。在现有的瞄准机制下,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较大,瞄准率偏低,"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频发。因此,为了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率和解决目前瞄准机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具有特色的低保对象认定方法——"指标代理法"。"指标代理法"能够有效提高农村低保瞄准率,通过相关配套措施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将其广泛应用于城乡低保对象认定中。  相似文献   

19.
摘要:廉租住房退出机制是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权益的必要手段,是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基于社会流动和住房梯度消费的双重动力,青岛市已建立符合本市特色的梯度退出机制,但目前仍面临着诸如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收入监测机制缺乏、规章政策层级较低、激励配套制度欠缺等退出困境,致使有限的廉租住房资源未能充分得到有“进”有“退”地动态使用。本文针对青岛市廉租住房退出机制面临的政策性和操作性困境,从政策宣传、住房征信、动态管理、制度立法、配套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进入——退出——进入的动态管理格局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全新的概念,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危机双重背景下,政府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一词在国外是不存在的,在国内也存在基础理论内涵不清,政策出台针对性不强,各地实践五花八门。理论-政策-实践三者的逐步脱节导致公益性岗位开发矛盾重重,步履维艰,后患无穷。本文系统阐述了大学生公益性岗位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定位,试图澄清理论误解,引导政策制定、明确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