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差异为着眼点,从政策制度、实施强度、效果评价等三个层次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对2007-2011年全国城乡低保制度一体化进程进行测度,认为农村低保相对水平优于城市,而绝对水平低于城市。最后,提出促进城乡低保制度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继建立以来,经历了从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对于保障城乡贫困群体的生活、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改善民生发挥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救助制度塑造重要时期.本文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对于中国城乡低保制度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北京市城乡低保制度发展个案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从中可以看出新世纪10余年来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发展特征、变动趋势以及未来中国低保制度的社会政策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3.
一、河北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上看,河北省自1997年和2005年分别建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在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健全城乡低保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城乡低保覆盖范围,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与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低保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加以回顾并对低保制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加以整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分析大量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低保制度存在"应保尽保"目标受到质疑、低保标准总体上仍然偏低、标准制度随意化、低保制度产生负激励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农村低保制度的逐步推进,我国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城镇低保人口稳定在2200万人左右,基本实现了城市贫困人员的应保尽保。在农村,1994年部分省区开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到2006年6月,已有18个省、近2000个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获得低保救助的人口有960万。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大多数绝对贫困人口获得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缓解了生活危机,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反贫困任务仍然很艰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的低保制度没有实现全覆盖,还有2000万贫困人口没有纳入低保制度,还存在救助标准偏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易 《时代金融》2015,(8):54-56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山西省城乡低保制度从低保标准、人均低保支出水平、低保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认为山西省农村居民的低保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较低。山西省应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低保标准、提高农村人均低保支出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7.
实现低保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城乡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城乡低保在立法、管理体制、资金筹集及待遇方面差异较大,影响低保制度统筹发展的步伐。提出完善低保立法、统一管理体制,整合经办力量,规范财政投入,建立统一的低保待遇调整机制以及加强低保制度的内部衔接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低生活标准的设定和调整在低保制度建设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所进行的保障制度的改革,最核心的变化就是保障标准的调整。低保标准并非一成不变的,要进行适时、适度地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反映生存权的实现程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行政的出发点,确定科学、合理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总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对生活在农村最低生活线以下群众的保障作用,以河北省为例,论述在现阶段持续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性。结合中国低保制度的一些特性,并且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和物价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对农村低保制度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条保障线。河北省从1998年开始全面建立城镇居民低保制度。2005年,河北省又在全国中西部省份中第一个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几年来,城乡低保工作为保障贫困家庭基本生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保障线、生命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计、运行、监督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通过制度管理、制度衔接和制度创新,构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联动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强化保障能力,规范资金管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因病、因学致贫等支出型贫困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贫困类型之一。学术界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有效缓解支出型贫困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在运用贫困脆弱性模型估计支出型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该制度是否使低保家庭与非低保家庭之间在支出型贫困脆弱性上存在悬崖效应。结果显示,在全样本中无法明确悬崖效应的存在与否,但在较高支出型贫困脆弱性样本组和收入低于两倍低保标准的样本组中,均存在显著的悬崖效应。由此,应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定对象标准中增加支出标准,将非低保家庭中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纳入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由于农村家庭收入核算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机制偏差较大,“人情低保”、“骗保”、“应保未保”等现象严重,文章基于对河南安阳某村的实证研究,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认应与“4+2”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同时辅助以有力的宣传、监督反馈以及动态管理措施,从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以求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问题,增强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民发[2011]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财政厅(局)、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 为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工作,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以下简称《通知》)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有关低保研究的信息,但是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否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即使有些文献提及低保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却没有深入分析二者的关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如何影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空白点。这不仅关系到低保对城镇居民收入差  相似文献   

16.
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社会救济制度。自2004年1月起,福建省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取得了显的成效。以闽中的古田县为例.截至2003年12月,全县31.8万农村人口中,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13500人,保障标准为月人均35—83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典型的社会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一国或地区公民基本生活的最后防线。尽管各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尽相同,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界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贫困线)这一动态指标是各国普遍的做法。为此,本文梳理和分析了部分欧洲国家、美国、加拿大、韩国和日本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过程中的测算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立法、科学界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细化救助对象分类、推动建立低保人群待遇水平与物价联动测算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城乡分割的格局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瓶颈.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和新乡市获嘉县的抽样调查,我们对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在城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低保待遇水平低且城乡差距大、养老保险制度多元分割现象严重、医疗保险报销费用低,是三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加大财政对低保制度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整合、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如何恰当选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受助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恰当选择农村低保的受助对象是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前提与基础。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很难准确、清楚地核算出来。故此,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农村低保对象的选择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运用调查摸底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并革除低保对象认定过程中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低保政策对青年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计没有考虑家庭的规模效应,既不能有效地节约低保救助资金;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低保对象的工作意愿,可能导致“失业陷阱”和“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