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资金侵占是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取私人利益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其解决资金缺乏的重要途径,普遍存在于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公司。而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则会提高公司透明度,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免受控股股东的掠夺。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审计是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能够缓解代理问题,对中小投资者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本文选取深圳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信息披露质量、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以及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公司会减少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并且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高质量审计师也能够起到降低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的效果。这一研究结果对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以及审计的治理效应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控股股东股利分配行为的监管,是监管部门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过程。均衡分析发现,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C越小、控股股东进行侵占造成的外部损失W(ζ)越大,控股股东进行规范分配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L越高、对控股股东违规处罚的力度K越大,监管部门监管的概率越小。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与大股东权力寻租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股市的股权分置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利用本身绝对控股的权力,进行权力寻租,侵蚀上市公司利益,损害其他股东权益,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低效率.本文提出了建立起针对投融资人的资信评价体系;以新带老,缩小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价差;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等措施,规范非流通股股东行为,防止大股东权力寻租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2002~2004年329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金字塔控制、关联交易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不利干公司价值:民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主要通过关联方担保、关联方资金占用和上市公司与关联方的商品购销活动来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其政策含义是应该鼓励自然人直接持股上市公司,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改营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尤其是法律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从而从根本上杜绝民营上市公司及其最终控制人对小股东的侵害行为,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细雄  占恒  李万利 《金融研究》2021,(10):190-206
不同于以往基于制度监管或内部治理视角的研究,本文从市场化治理视角探讨了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采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ble Probit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发现,卖空机制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的违规倾向,提升了违规稽查概率,且缩短了违规稽查时间.同时,标的公司违规发生年份的融券力度明显增加,这表明卖空者确实具有信息优势且对违规行为更为敏感.机制检验揭示,卖空机制通过治理效率和信息效率两条路径对违规行为发挥双重治理作用,即卖空机制强化了内部治理中大股东和独立董事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干预,从而抑制了事前违规倾向;同时也增加了资本市场中的分析师关注及违规负面信息传播效率,进而提升了事后违规稽查概率.本文还发现,卖空机制的违规治理效果受到违规监管环境(法制监管、内部控制和行业违规)和标的公司个体特征(公司成长性、市值规模和股价波动性)的调节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资金占用衡量利益侵占,以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背景,将家族上市公司按照上市方式划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研究家族企业上市方式与家族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相比通过IPO直接上市的公司,以间接方式上市的家族企业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程度更高。本文认为,上市方式差异的根源在于其监管政策的不同,导致盈余信息质量的下降,因此,有必要在政策层面加强对间接上市企业的监管,从源头上降低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动机。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旨在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机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本文以2007-2009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相关因素后,信息披露质量与资金占用呈显著负相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越少的公司价值越高,并且相比而言,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价值也越高。  相似文献   

8.
李从刚  许荣 《金融研究》2020,480(6):188-206
公司治理机制被认为是影响公司违规的重要因素,然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是否会影响公司违规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公司违规概率,符合监督效应假说。经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了公司违规倾向,显著增加了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并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监督职能做进一步分析发现:(1)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上市公司经营违规和领导人违规的监督效应更为显著,但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2)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发挥的监督职能与股权属性和保险机构股东治理存在替代效应,与外部审计师治理和董事长CEO二职分离存在互补效应;(3)分组检验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违规的监督效应在外部监管环境较差或者公司内部信息透明度较高的情况下更加显著。本文既提供了保险合约通过公司治理渠道影响公司违规的证据,同时也表明保险机构通过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我国上市的11家中小银行为样本,根据其2013年半年度报告,基于公司治理视角,选取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利用SPSSl9.0对我国中小银行风险控制能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基于选定的指标和数据,为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和完善我国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各种机制的重要性依次递减为:外部治理中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内部治理中的股东治理机制和董事会治理机制、内部治理中的股权制衡机制。由此提出加大外部监管力度,强化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中小银行董事会治理机制;重视引进并且稳定境外战略投资者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担保问题谈上市公司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控股股东会通过种种手段在担保事项中获益,而中小股东和债权人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本文就目前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入手,提出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来维护全体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万福  赵青扬  张怀  谢勇 《金融研究》2020,476(2):188-206
本文实证检验了不同内部控制水平下,异质机构持股在抑制管理层盈余操纵方面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相比外地或短期机构持股,本地或长期机构持股更有助于提升应计质量和降低盈余噪音;当公司存在实质性内部控制缺陷时,本地或长期机构持股在抑制管理层盈余操纵方面的治理效应显著降低;相比国有控股,异质机构持股治理效应的发挥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受内部控制的影响更大;当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实质性内控缺陷时,异质机构持股发挥的治理效应明显更弱。这些结果表明,异质机构持股治理效应的发挥离不开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二者之间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主要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异质机构持股影响公司治理的具体作用机理,为实务界和监管机构改善公司治理、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控股股东所有权结构与关联方担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8年到2003年的关联方担保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不同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发生的概率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的结果显示,随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担保发生的概率呈现出先显著上升、其后不显著、最后显著下降的交化趋势。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发现为关联方担保对上市公司自身价值的影响显著为负,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偏低时显著加强,而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处于高位时显著降低。这些研究发现意味着监管关联方担保行为的重点应更多侧重于控股股东持股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5-2018年深交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具有负面影响。在股权质押背景下,国有企业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更高,同时规模大的公司比规模小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高。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外部监管,降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二是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公司内部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制衡作用;三是完善公司治理,公司控股股东在加强内控的同时有效激励公司管理层;四是保护非国有企业,制定有效政策以降低非国有企业融资困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李鹏 《理财》2005,(6):71-73
从目前看,尽管监管法规对规范担保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但一些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仍通过钻政策空子,以向子公司担保或连环担保形式,绕过监管向关联方或潜在关联方以担保方式提供资金,从而为上市公司埋下一颗颗“地雷”。对于公司大股东、董事、高管人员的不负责行为甚至违规欺诈,目前监管力度和处罚措施都不够到位,客观上也助长了违规担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决定各国公司治理主体选择的因素是:公司融资结构;历史文化传统;产业组织方式;法律因素.美、德、日三个国家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分为: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德国).两种治理模式都深深地根植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中.外部治理模式由于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单个投资者很难对经营者施加影响,加上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而损害股东的利益.内部治理模式中很可直接对经营者施加影响;股权相对集中有利于股东的经营者树立长期经营意识;在引入职工董事情况下,可以实现公司长远发展和协调劳资关系,但易形成内部大股东和经营者合谋损害外部股东利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民营券商目前诸多问题的原因在于:民营资本的“一股独大”,“提款机”效应,监管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增资过程中的幕后交易,股东抽逃资金。解决的办法:一是通过制度创新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从制度上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完善民营控股券商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完善民营控股券商外部治理环境,四是强化民营控股券商的激励机制,五是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民营证券公司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郑海英 《会计研究》2004,(12):62-65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缺陷直接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突出表现为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之间的权利失衡。本文从内部控制的目标、构成及内部控制环境出发 ,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权利失衡的表现形式及其风险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时形成的公司内部股东、董事与经理等之间关系基本定位.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和监事会.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的监管职能,但是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监事并不能充分行使有效监督.本文首先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事会的内涵与职能作用,并分析其存在的缺陷,最后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监事会制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不规范等主要问题,其中既有监管法规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和惩处力度小等外部原因,也有公司利益驱动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内部原因.这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给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要想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体系,加强监督治理、加大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