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双边风险交换金融契约,在该契约中,由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相似文献   

2.
信用违约互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指信用违约互换的购买者(以下简称买方)向信用违约互换的出售者(以下简称卖方)转移第三方信用违约风险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而一旦出现第三方信用违约(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买方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出售给卖方,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定义简单、容易实现标准化,交易简洁,自19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国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规模相当庞大,而且流动性强.  相似文献   

3.
金融双语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违约互换可被视为对标的资产违约购买的一项保险,或是标的资产的卖出期权。如图所示.在一个典型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中,出售信用风险一方(即“信用保护的购买方”)定期向“信用保护的出售方”付款,支付金额等于协商好的基点数乘以标的债券或贷款的面值。如果标的债券或贷款的发行人没有违约,购买信用风险的一方(即“信用保护的出售方”)就没有支付义务。  相似文献   

4.
金融双语     
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可被视为对标的资产违约购买的一项保险,或是标的资产的卖出期权。如图所示,在一个典型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中,出售信用风险一方(即“信用保护的购买方”)定期向“信用保护的出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信用违约互换(CDS)的价格,本文在现金流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信用违约互换(CDS)定价的。首先,分析了保护购买方定期支付的预期保费、保护买需要支付给保护购买方的赔偿额;然后,在对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建立所需模型;最后,对该定价模型进行论证分析,分别研究无风险下的利率、合同的有效期以及信用评级这三方面对信用违约互换(CDS)定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海金融》2011,(9):6-6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其中希望规避信用风险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购买方,而愿意承担信用风险,向风险规避方提供信用保护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出售方,违约互换购买者将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而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信用违约互换的结构性分析,对于含有两个信用保护卖方的一篮子信用违约互换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信用违约互换的价格。  相似文献   

8.
总收益互换(total return swaps,TRS)是指总收益卖方(以下简称卖方)将特定参考资产的总收益支付给总收益买方(以下简称买方),作为交换,买方支付以浮动利率(即市场利率)为基础的总收益给卖方的一种信用衍生工具。  相似文献   

9.
李论 《时代金融》2010,(8X):123-124
<正>一、引言当前的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信用衍生产品是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1]为了描述这种新型OTC[2]合约于1992年创造的新名词。依据ISDA的定义,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场外双边合约,其价值是从基础信用工具衍生而来。在这一合约下,双方同意互换商定的或者是根据公式确定的现金流,现金流的确定依赖于预先设定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信用事件的发生。2003年4月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TheNewBaselCapitalAccord,BaselII)第三次征求意见稿,从资本监管角度,允许银行承认不涉及重组问题的作为风险缓释工具(CreditRiskMitigation)的信用衍生工具。只认可信用违约互换(CDSs)和总收益互换(TRSs)提出的信用保护与担保。  相似文献   

10.
一、期权的定义和期权的应用价值 期权也称选择权,它是一种契约,就其定义来讲期权是指期权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期权后,卖方赋予买方于将来某一特定日期或将来某一特定日期之前的任何时间,按照事先约定的执行价格或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某种特定资产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李佳 《甘肃金融》2011,(2):24-27
期权与期权定价 (一)期权基本理论 概述期权(Option)是指期权卖方在收到一定费用之后,承诺给期权买方在一份特定的期限内(美式期权)或特定的到期日(欧式期权)以特定的价格从期权卖方购买(看涨期权)或卖给期权卖方(看跌期权)一定数量相关标的资产的权利而非义务的合约。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双语     
什么是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是属于场外交易的金融合约,其支付取决于特定发行者的信用等级变动。这里说的特定发行人一般不是参与信用衍生产品合约的某一方。信用衍生产品的种类很多,比如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资产支持的信用票据等。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双语     
商业银行信用衍生产品 什么是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是属于场外交易的金融合约,其支付取决于特定发行者的信用等级变动.这里说的特定发行人一般不是参与信用衍生产品合约的某一方.信用衍生产品的种类很多,比如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资产支持的信用票据等.  相似文献   

14.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一个"2+N"的创新产品体系,以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CRM Agreement)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CRM Warrant)为核心产品,同时还包含了今后市场成员可进行自主创新的其他简单的基础性信用衍生产品。其核心功能在于建立信用风险市场化配置机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CRMA是典型的传统场外金融衍生交易工具,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而买方则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  相似文献   

15.
孙森  刘绘 《金融与市场》2008,(2):70-70,54
信用联结票据(Credit—linked Note,简称CLN)是普通的固定收益证券与信用违约期权相结合的信用衍生工具。正如普通票据一样,信用联结票据承诺定期支付利息,当票据到期时偿还本金。而加人到该债券中的信贷衍生成分,允许票据发行人在信贷违约事件发生后,减少对票据投资人的本金偿付额。这里所指的信贷违约事件指的是票据所依附资产的信用等级降低,或者发行者发行的票据市场价格大幅度降低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期权又称合约选择权,是按约定价格(即行权价,又称履约价格)在约定日期或期间内,由合约的买方(持权者)就选择是否买卖某种标的物,与合约的卖方(立权者)所达成的协议。持权者为了获得选择权,必须支付给立权者(购买或出售合约标的物的义务承担者)一定的费用,即权利金。  相似文献   

17.
汪竹松 《新金融》1996,(12):39-40
一、期权的定义及其含义 期权是按照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间内,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份特定标的物的权利。金融期权是指合约的买入方获得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日期或之前,以固定价格(即协定价格strike price)买入或卖出一份特定的金融工具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首先,期权是一种买卖选择权,购买期权的买方客户有执行期权合约的权利但没有执行的义务,而出售期权的卖方,当买方要求行使买入或卖出指定的金融票据或相关的金融资产的权利时,卖方有义务交收。所以,期权合约不象借款契约,它不是一种债务承诺。  相似文献   

18.
于延超 《深交所》2007,(9):45-47
一、股票期权与备兑权证简介 期权是一种合约,授予买方一个权利而不是义务,在未来一段时期之内或到期时以约定的价格向期权的卖方买入(或者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卖方则有履行合约的义务。对期权买方而言,为了取得此权利,必须付出代价。卖方提供权利并负担履约的义务,必须收取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权利金,也就是期权合约的交易价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信用违约频发,且从民营企业不断蔓延到地方国企和央企。14年,"11超日债"因未能如期偿付利息成为我国首例违约的债券。2015年4月,中科云网违约,未能支付"ST湘鄂债"利息及回售款项。2016年以来,违约事件更是加速发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29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其中有12起公募债违约事件。随着违约事件的不断增多,刚性兑付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显得更为迫切,这些都为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带给市场的动荡及可资借鉴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产品,信用违约互换试图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但是在市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该产品却使得信用风险更广泛地分散在固定收益市场中,从而构成了信用风险向体系性风险转化的潜在基础。除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策略等技术因素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能否有效扩展实际上是有赖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卖出方是否具有实际最终偿付能力;二是市场对于产品核心风险的评估与产品定价机制是否具有客观而统一的标准;三是买方机构的营利来源及大规模购买产品的意愿。信用违约互换技术上的设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衍生产品的操作风险,但从根本上讲并未有效化解交易相关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2007年9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风险散播到更大范围的市场层面,引起了体系性风险的扩大。该文的案例分析,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次贷危机所凸显出的风险控制对于金融业务与产品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