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首先综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相关文献,然后从产业关联效应、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方面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机制,最后运用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OFDI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各细分行业OFDI影响制造业出口的差异性明显。因此,应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O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全局性规划生产性服务业OFDI,制定促进制造业出口的产业扶持政策,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日本曾利用税收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成功输出国内过剩资本和过剩产能,以丰厚的海外利润助力国内经济中高速增长,缓解泡沫破灭对日本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本文借鉴日本税收激励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税收激励政策的建议,旨在对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平稳运行的必然选择之一。本文从财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入手,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以及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发达国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成功经验,从财税政策的角度得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财税政策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资本循环及价值创造角度分析了在双循环中双向FDI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影响机制,采用1984~2019年对外经济贸易及相关产业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显示:OFDI、IFDI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2013年之后的样本长期协整关系不显著;OFDI冲击引起产业结构升级持续正向的影响,IFDI冲击引起产业结构升级持续负向的影响,而产业结构升级冲击则引起OFDI、IFDI持续负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以科技创新的高质量的IFDI推动国内循环,OFDI推动国际循环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5.
眼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周内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可以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是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实质举措。本文首先概述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意义作用,然后对现行加速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最后分析了固定资产加速政策对企业的利好影响。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行业是逆向技术溢出的主要来源。以中国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政府支持研发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在达到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显著增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在越过第二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仍显著抑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但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当与东道国技术差距较大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水平在低于门槛值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明显,达到门槛值后,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增强。因此,中国应在持续优化OFDI产业选择与区位布局、提高先进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时,不断改善国内研发投入结构和财政科技拨款结构,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民间投资效益的提升。台州民间资金丰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和加快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台州民间投资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问题,影响了台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36条"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对民间投资起到了刺激和引导作用。从台州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看:强化监管,集聚民间资本服务转型升级;创新领域,支持民间投资瞄准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拓宽融资渠道,为民间投资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围绕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成效取决于沿线投资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简称OFDI)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实证分析了董事会结构特征对中国OFDI企业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董事会会议频数的增加显著地抑制中国OFDI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独立董事占比的提高显著地加剧中国OFDI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研究对优化公司治理,提升"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效率,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经伟  姜能鹏 《金融研究》2015,482(8):74-92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中国O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传导机制理论框架,并对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影响OFDI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机制和结果进行拓展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企业OFDI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效果,且OFDI企业可以通过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效率以及生产效率这三个重要途径实现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跃升;现阶段中国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现象会显著抑制企业OFDI技术创新效应,作用机制是,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作为干扰外部摩擦因子,通过降低企业资本要素密集度和生产效率等渠道抑制企业OFDI技术创新效果。本文进一步提出构建知识产权金融化建议,包含知识产权股权化、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知识产权流动性机制等内容,以此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0.
陈经伟  姜能鹏 《金融研究》2020,482(8):74-92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中国O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传导机制理论框架,并对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影响OFDI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机制和结果进行拓展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企业OFDI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效果,且OFDI企业可以通过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效率以及生产效率这三个重要途径实现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跃升;现阶段中国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现象会显著抑制企业OFDI技术创新效应,作用机制是,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作为干扰外部摩擦因子,通过降低企业资本要素密集度和生产效率等渠道抑制企业OFDI技术创新效果。本文进一步提出构建知识产权金融化建议,包含知识产权股权化、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知识产权流动性机制等内容,以此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2016年中国房价和制造业相关省级数据,运用两步System-GMM方法考量房价、金融发展变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除了受自身冲击因素(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滞后期)的影响之外,在当前样本范围内,房价与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金融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房价上涨与金融发展能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但二者的相互作用抑制制造业结构的高度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国内资源能源吃紧状态及对于第三产业的需求猛增的趋势,长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必须抓紧转型升级不放松,推进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大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trade value-added accounting method proposed by Koopman et al., the "GVC Position Indices" and "GVC Participation Degree" of 64 countries from 2005 to 2015 are calculated in our paper by using the OECD-TIVA data. Then the impact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on the home country's GVC upgrading 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and empirically tested on this basis. Empirical results at country-specific level show that OFDI exert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home country's GVC upgrading via boost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raising trading network status, and the impact of OFDI in emerging countries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eanwhile, the empirical test using China's sub-industry data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with low and middle-tech (LMT) industries, OFDI of high-tech (HT) industries have a stronger impact on China's GVC upgrading.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avoid the "low-end lock-in" risk and promote the home country's GVC upgrading through OFDI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China.  相似文献   

14.
依据1990-2014年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成本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数据,构建 VAR 模型,考量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不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上升有利于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但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这与成本上升倒逼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相关.鉴此,既要通过全面放开计生政策甚至鼓励生育以缓解劳动力供给数量快速下降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带来的负向冲击;又要基于市场导向,培养产业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同时合理运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倒逼机制促进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4-2018年中国 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城镇化质量、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城镇化质量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且西部作用更显著;全国、东部和西部房价上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城镇化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房价中介效应分别为22.5%、22.6%和19.3%,中部房价上涨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鉴此,应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加速产城融合进程、建立差异化的房价调控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出口加工区(EPZs)成立之初所实施的“主导产业”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该政策对于企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发现:(1)EPZs的“主导产业”政策对我国出口企业GVC升级存在负向影响,而这种负向影响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2)异质企业视角下考察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影响发现在国有资本份额较大的企业和重工业企业中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负向影响尤为明显;(3)对EPZs的“主导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进行检验,发现在比较优势较强的行业,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负向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正向影响;同时,在错配程度较低的行业负向影响也不明显。由此本文认为,政府在推动GVC升级方面应当“有所作为”,但也不能“无所限制”,即产业政策要针对比较优势“精准定位”,但也应当以不造成资源严重错配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述了桐庐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其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并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提出了推动桐庐电力装备制造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为广东省制造业大省地位的奠定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然而伴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国内外引资竞争日益激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及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形势变化,广东省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优势明显减弱。与此同时,广东省制造业利用外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已不能适应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广东省制造业利用外资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广东省制造业如何引资并合理利用外资以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有必要基于环境规制的视角系统地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其他形式的技术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因此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是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其他技术创新实现互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快速发展期。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趋于成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低速稳定期。与此同时,相对于对大气污染的环境规制,提高对水污染的环境规制水平更有利于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同时检验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消费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传导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升级;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消费升级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但均表现为遮掩效应。鉴于此,要进一步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技术创新服务机制、培养高层次产业人才、刺激消费等,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