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投融资期限错配不仅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还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融资融券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实施、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均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和融资交易通过提高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促进企业金融化行为加剧了投融资期限错配,融券交易通过提高企业融资约束加剧了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发现,融资融券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中更突出。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融资融券通过加剧投融资期限错配降低了企业绩效,提高了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2.
现金流操纵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种异常现象,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融资融券制度背景,研究其对管理层现金流操纵的制约程度。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抑制了企业的现金流操纵,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影响机制的检验显示,融资融券制度通过增加管理层自利成本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现金流操纵;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内控水平较低和法律环境较差地区的上市公司,融资融券制度发挥作用更显著。以上结论,一方面验证了融资融券制度的作用;另一方面,旨在为融资融券制度政策的执行力研究提供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通过促进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发现自信不足管理者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投资效率,但过度自信管理者通过促进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然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相比控制组样本,在引入融资融券制度后,处理组中的融资融券标的企业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了投资效率;融资融券通过降低管理者自信对过度投资的促进作用削弱管理者自信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实施融资融券制度具有显著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及其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罡 《中国外资》2012,(22):150-151
A股融资融券业务于2010年3月31日推出至今已经有两年时间,本文选取在A股可融资融券品种的上市公司当中同时具有A股和H股的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分析这些样本A股和H股价格收益率波动的差异来研究融资融券对A股价格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并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融资融券机制、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越高,大股东掏空越严重.而融资融券抑制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引起的大股东掏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投资者保护环境更差、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内部治理机制更差的公司中,融资融券的掏空治理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抑制成本粘性;融资约束负向调节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成本粘性的关系;数字化转型对成本粘性抑制作用在内控质量较低、西部地区及成长期企业中更显著。建议深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此缓解成本粘性,完善成本管理决策,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7.
以2010年3月31日我国首次推出融资融券制度为研究背景,以事件前后一年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实证检验了融资融券能否有效抑制标的股票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推出以后,无论我们采用更换样本、更换变量还是分样本回归,实证结果均未发现融资融券能有效抑制标的股票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虽然如此,但研究仍可以丰富国内这方面的文献并为相关争议文献提供进一步佐证,更重要的是,研究结论可为政策制定者完善后续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把我国区分为东中西部的基础上,探讨经济生态地区差异是否影响企业费用"粘性"行为.通过选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在三大经济地区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企业费用"粘性"行为最弱,中部次之,而西部最强.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影响企业成本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博彩文化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经营地的博彩氛围越浓厚,费用粘性现象越突出.在引入工具变量、控制公司固定效应及替换自变量为CEO籍贯地的博彩文化等稳健性检验中,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博彩文化对费用粘性的正面影响仅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较高和公司治理水平相对更低的样本企业中更显著.本文将博彩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纳入费用粘性动因的分析框架中,丰富了博彩文化的经济后果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研究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我们发现,对比控制组公司,成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后,融资融券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显著降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融资融券的上述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考虑公司内部股权结构的影响,对于大股东缺乏制衡的公司,只有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对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才能体现,此时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其发挥有赖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准自然实验机会,本文以2010—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放松卖空限制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券业务允许市场中的知情投资者挖掘企业负面信息进行卖空,形成有效的卖空威胁,从而震慑企业,显著降低其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具体而言,卖空交易行为跟企业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正相关;卖空交易行为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超额收益率;当企业有进一步融资需求或并购扩张战略需求时,卖空威胁对企业的震慑作用更为显著。研究表明,融券业务带来的卖空威胁是企业外部监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9年4月-2013年12月我国殷票市场的数据,本文研究了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和非标的股票、以及股票被列入和剔出融资融券标的前后的价格波动特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推出有效提高了我国股票价格的稳定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价格波动率和振幅均出现了显著性下降。我们还发现,融资融券交易显著降低了股票价格的跳跃风险,有利于防止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和过度投机。此外,融资融券交易在抑制股票价格异质性波动上也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从而有助于增加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和市场信息效率。  相似文献   

13.
马晶  王智渊 《海南金融》2014,(6):28-33,48
本文提取264只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为样本,基于双差分(DID)模型,研究发现开通的融资融券交易显著降低了标的股票的流动性、非系统性风险波动性,从“抑涨”和“抑跌”两个方向有效抑制标的股票的上下波动幅度。结合我国融资融券的实际运营情况,本文提出完善融资融券交易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融资融券的推出是中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本文以第一批可以融资融券的90只股票为样本,选取盈余公告漂移异象作为研究标的,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检验融资融券推出对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融资融券的推出使得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和手段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反应,A股市场的一个市场异象盈余公告漂移在融资融券后有显著减弱.最后本文利用融资融券制度的可卖空和杠杆交易特征构造了基于盈余漂移的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5.
梁上坤  陈冬  胡晓莉 《会计研究》2015,(2):79-86,94
外部审计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可以有效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抑制公司费用粘性。以2002-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针对这一命题进行研究。将审计师事务所分为国际四大、国内十大、国内非十大三类,结果发现,国际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其费用粘性显著更低,而国内十大与国内非十大审计的公司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国际四大审计对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公司所在地市场化水平较低时较为明显。在PSM等多项稳健性测试下,上述结果保持稳定。本文揭示了国际四大审计对于费用粘性抑制的积极作用,将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扩展至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种来自外部证券市场的治理机制,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基于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并分步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中7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在资本配置效率的度量上,本文从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进行衡量。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使得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融资约束降低,说明公司获取外部融资、进行外部投资这一资本配置过程更为有效,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基于产权性质异质性的研究发现,相比国有控制上市公司,卖空机制对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申宇  赵静梅 《金融研究》2016,429(3):140-156
本文以2009-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吃喝费用对投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融资方面,平均来看,吃喝费用每提高1%,债务融资额度增加2.91%。在投资方面,上市公司的吃喝费用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对于投资不足的公司,吃喝费用每提高1%,投资不足程度增加5.89-9.76%;对于过度投资的公司,吃喝费用每提高1%,投资效率降低12.29-15.10%。公司治理在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监督机制缺位,是导致投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探析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上市公司的腐败行为对企业经营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董卉宁  刘琦  阮宏勋 《金融研究》2022,499(1):167-184
本文以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为背景,结合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融券标的,可融券标的公司高管的月减持比例在允许卖空后下降22%,这种抑制作用在小规模、高盈余平滑度以及非国有公司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其次,成为可融券标的后,股价定价效率提高,高管减持收益显著下降。进一步地,本文将高管的减持行为分为定期性与投机性两类,发现卖空机制显著抑制了高管基于信息优势和股价偏差的投机性减持行为。  相似文献   

19.
陈康  刘琦 《金融研究》2018,459(9):126-142
本文利用2006-2015年间的数据研究了融资融券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利用融资融券作为股价信息含量的一个外生冲击变量,本文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确实存在反馈效应,融资融券政策的实施增强了标的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这个结论在采用倾向得分模型(PSM)配对后依然成立,说明融资融券使股价融入了更多有利于管理层投资决策的信息。其次,融资融券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在机构投资者比例高、流动性高、处于新兴行业的这类管理层反馈效应更强的股票组中更显著。参照以往研究考虑了融资约束对反馈效应的调节作用,同样发现融资融券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组中更显著。最后,融资融券交易规模越大,投资对股价的敏感性越强。  相似文献   

20.
以2009~2015年沪深股市为研究对象,以标的股为处理组,非标的股为控制组,在使用倾向得分进行匹配的基础上对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双重差分估计,检验了融资融券开启及四次扩容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政策确实会平抑股市的波动,有证据表明随着股票市场和融资融券政策趋于成熟,这种平抑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可以认为融资融券平抑股市波动的作用在股市泡沫时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