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极端的股票交易量往往包含股票的价格信息,本文通过中国沪深A股股票市场进行验证,对股票在经历过极端的股票交易量即高交易量和低交易量后股票收益率进行研究,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交易量确实含有股票价格变动的信息,因此也证明了中国股市的确存在这种现象.为了排除盈利公告对高交易量收益溢价效应的影响,本文采用的样本剔除了包含盈利公告的区间,同样,这个结果也不能用系统性风险揭示,因为经历过极端股票交易量后的贝塔值没有显著的差异类似地,Mendelson(1987)认为低流动性带来的超常收益的观点也被否定.本文提出可见性假设,认为高交易量收益溢价效应是由于交易量的变化影响到了可见性的变化,从而使影响到了投资者的理解和判断,最终导致收益率的变化,本文通过做空来验证高交易量收益溢价效应的假设,从而论证了假设.  相似文献   

2.
徐加根  王波 《投资研究》2012,(5):114-126
利用技术分析制定股票投资策略是投资者主要采用的方法之一,而对交易量与收益率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又是技术分析的基础。我们认为,大交易量能更好地预测未来股票的收益。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代表不同规模股票的指数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指数在大交易量形成后的检验期里反应是不同的。代表大盘股的指数存在明显的"大交易量溢价效应";而代表小盘股的指数几乎不存在这种效应。我们还进一步的发现,这种"大交易量溢价效应"只发生在指数上涨了10%-20%的情况下。最后,我们给出了相关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要求投资人对资产未来收益保持一致的预期和判断。然而,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因为未来收益不能确定、私有信息的存在以及先验异质等原因,投资人对未来收益的预测存在分歧。同时,卖空成本存在会限制投资者卖出股票,使股票价格只反映乐观投资者预期,由此导致短期内股票价格偏高,未来收益率降低。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分歧程度越大,相应股票的当期价格越高,未来收益率越低。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以投资者异质期望和股票市场的卖空限制导致股票溢价为理论框架,对投资者异质期望与股票未来收益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选证券公司卖方分析师业对股票的绩预测的分散程度来反映投资者异质期望的程度,利用2014年到2015年卖方分析师业对股票的绩预测和相关上市股票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证实了"高异质期望导致低后期收益率"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上证指数进行研究,将收益率分为预期收益率与非预期收益率,将交易量分为趋势交易量和随机交易量.利用GARCH模型对收益率进行拟合,利用线性模型对交易量进行拟合.发现收益率和交易量在趋势上存在正相关性,这符合市场上所存在的股价上涨和下跌往往具有惯性的现象,也符合处置效应理论(即股票上涨时持有者急于抛售而下跌时惜售),也体现了我国股票市场上人们的价值观趋同,从而存在"羊群效应",说明投资股票重在"选时".而随机交易量却会带来收益率的下降,这意味着随机交易量会增加股票的风险,使股价低于其实际价值作为风险补偿.  相似文献   

5.
迄今国内研究尚未系统剖析人力资本在资本市场中的价值,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考察人力资本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通过回归和投资组合分析证实存在人力资本溢价,即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企业股票收益率越高,人力资本是影响股票收益的风险因子。从“风险传播”“价值增长”和“信息传递”三条渠道剖析人力资本溢价内在驱动机制,丰富了人力资本溢价理论解释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本溢价更显著;融资约束和披露职工信息在人力资本溢价中发挥“促进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人力资本溢价中发挥“抑制作用”;劳动力市场规模越大越容易削弱人力资本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本文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了新视角,为企业、国家重视人力资本贡献了股票市场诠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Holthausen和Verrecchia(1990)的研究,假设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同时存在“知情效应”和“认同效应”两种信息效应,并以1996-2002年沪市发生的381起配股事件为研究样本,通过考察配股公告期和除权期内股价和交易量的变化对配股公告的“知情效应”和“认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配股公告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并向市场传递了负面的信息,造成了股价的下跌和交易量的放大;(2)除权期内的价格和交易量反应与公告期显著不同;(3)配股公告后股价变动的方差和交易量同时增加,说明在配股公告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是“知情效应”占先,“认同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百度公司提供的上市公司简称搜索量数据来衡量股票受关注的情况,同时结合该数据与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数据研究了关注度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高关注度组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显著地大于低关注度组股票。在控制了规模、换手率、账面市值比与关注度的相互影响后,发现关注度并不能够被这三个解释股票收益率的变量完全包含。作者在注意力对投资行为有影响这一假设下进行Fama-MacBeth回归后,发现关注度变化率不是显著的风险因子,不会系统地影响股票的收益率。  相似文献   

8.
货币套利交易涉及两方面:借入低收益率货币;兑换成高收益率货币贷出(或购入其他高收益的金融资产,如股票、高收益债券、黄金与原油等),获取“无风险收益”。只要两种货币问存在收益率之差,低收益率货币就会朝高收益率货币流动,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假设,英国3个月期的货币市场证券的利率高于美国同期利率,套利交易者会在美国借款,英国贷款,获取利差收益。  相似文献   

9.
倪骁然  顾明 《金融研究》2020,479(5):189-206
2018年5月15日,首批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A股股票名单正式公布。我们发现,被纳入MSCI的股票(标的股票)在公告日前后有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相较于主要特征相似的匹配股票,标的股票纳入MSCI后的分析师评级有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公告日前后融资(融券)交易量显著上升(下降),而换手率没有明显变化,并且净融资交易与公告效应显著正相关。本文的发现表明,A股纳入MSCI这一事件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传递了有关企业前景的正面信息,并促使本地市场聪明投资者进行更活跃的交易,这对促进价格发现、促成价值投资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高送转是陷阱还是馅饼,关系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高送转预案公告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板块不同送转比例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所有股票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前后,均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但并不存在显著的板块差异;累计超额收益主要产生于高送转预案披露前;上市公司高送转给普通投资者的大概率不是馅饼,而是陷阱。本文结论为监管层出台相关规范高送转行为和内部人减持行为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价格久期与波动性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与市场微观结构特征。本文构建LACD-EGARCH-M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位久期内收益没有明显的风险溢价,交易量与收益率正相关;成交量、持仓量与价格波动正相关;久期与波动率反向相关;正、负信息作用有非对称性。另外,利用扩展EX-ACD模型研究表明长短久期具有杠杆效应,波动率、交易量和持仓量对价格久期具有负向影响,以上结果皆证实Easley和O’Hara理论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是资产定价的经典模型,在资本市场实践中广为应用。对比检验中美两国股票组合同期收益率,本文发现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突出,存在着市值规模效应,但账面市值比效应并不显著。中国股票组合的收益率是能够被市场风险溢价和市值规模效应的二因素模型较好诠释的。较之美国股市,中国政策信息影响频仍,个股对市场的变化敏感,但是中国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关注尚且不足。这就是说,相对于美国股市而言,中国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尚未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3.
股利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股利的变化意味着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变化,即股利有信息内涵。但国内外学者仅仅从收益角度来分析股利的信息内涵,所得到的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设并不一致。本文从上市公司信息风险和未来盈利能力相结合的角度探讨股利的信息内涵。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变化包含收益和风险两方面的信息,上市公司应该根据对未来现金流持续性的预期来制定现金股利政策。  相似文献   

14.
对流动性的定价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检验沪市是否支持“非流动性补偿”假设以及流动性风险是否得到显著定价.结果证明,流动性β值为负的股票预期会产生高收益,沪市支持“非流动性溢价”假设,流动性风险得到显著定价.同时,市场风险溢价也在沪市得到显著体现,市场风险β值对股票收益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检验上市公司定高送转预案公告发布对其股票价格的影响,本文以2009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推出高送转预案的28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告日前10日至公告日后20日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高送转公告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高送转公告效应,上市公司高送转预案公告发布前后股票具有显著的正价格效应,会产生持续的累计异常正收益;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通常会提前获得有关高送转的内幕信息并提前买入,并以此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而普通投资在公告发布后买入只能获得小部分的超额收益并且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余音  姚彤  张峥  江嘉骏 《金融研究》2018,455(5):154-171
本文发现中国公募股票基金存在报告期末溢价,且这一现象与基金家族策略有关,是基金家族内部协调基金业绩的新手段。研究发现,基金在季度末比平时有更高的超额收益,且在下一季度初反转。基金重仓股在季度末也有类似的超额收益与反转,表明基金在报告期末拉抬股价从而产生期末溢价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内部规模大、成立时间长和往期业绩好的基金在季度末的溢价现象更严重。这类“高价值基金”与同家族“低价值基金”在季度末的净值收益率之差显著为正,而与不同家族的 “低价值基金”在季度末的净值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别。此外,我们发现在家族内共同持股现象更严重的基金中,期末溢价更为显著。这些证据表明,基金的期末溢价是基金家族策略的一种新手段,会进一步扭曲基金收益排名,损害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三大新兴市场月度投资者情绪指数。然后,基于账面市值比、盈利价格比、现金流价格比和红利价格比四种指标,全面探讨了三大新兴市场存在的价值溢价异象,发现投资者情绪对价值型和成长型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导致了价值溢价异象的产生。最后,采用转换回归法验证了投资者情绪对价值溢价的预测能力,发现投资者情绪对三大股票市场的价值溢价均具有预测能力,但预测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微观角度对我国26家国防军工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对股票收益率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增长率、股权集中度和交易量对股票收益率有负向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对2017年10月10日至2019年2月26日华夏上证50ETF市场表现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夏上证50ETF较好地复制了其标的指数,误差来源于自身及标的指数的波动性,主要表现为复制误差。其次,对市场套利行为的研究发现前一日的较高折溢价水平并不会引起当期二级市场价格收益率的大幅变化。文章将前一期折溢价水平对当期交易量的影响分析作为稳健性检验,发现折溢价水平并不会对当期交易量造成主要影响,从而得出近年来市场套利行为不活跃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宁欣  王志强 《投资研究》2012,(12):123-136
因不能有效反映股票盈利的相对强弱,基于总收益排序的动量或反转组合,通常包含大量高Be-ta值和小市值股票,承担着较大风险。为此,本文采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评价,即基于残差收益排序,考察中国A股市场月度数据的动量或反转效应,结果发现:在全样本阶段存在显著的残差反转效应,不存在残差动量效应,这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更明显;相对于总收益反转组合,残差反转组合不仅具有更高的显著收益和Sharpe比率,还具有较小的系统风险,并受公司规模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