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以来,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市资金价格趋升,至6月下旬银行间市场爆发"钱荒"。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市场各期限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大幅飙涨,隔夜拆借利率大涨578.4个基点,达到13.4%的历史新高,回购市场隔夜回购利率盘中创出30%的历史新高(见图1)。  相似文献   

2.
2011年年初以来,国内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波动幅度较大,总体上经过了一个紧缩、略微宽松、再次紧缩的过程。从反映资金紧张状况的市场资金利率指标看,年初的时候,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3个月SHIBOR为4.52%,7天回购利率(FR007)为3.26%,1天回购利率(FR001)为2.7%,均处于较为适中水平。但是,在春节前后,受数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累积效应和机构紧缩预期影响,市场资金利率攀升至多年少见的高位,2月初,3个月SHIBOR高达5.7%,7天和1  相似文献   

3.
<正> 进入2010年,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呈偏紧趋势,7天回购利率逐步上行。2009年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定盘利率(FR007)均值为1.24%,而2010年1月至5月FR007利率的均值分别为1.47%、1.84%、1.64%、1.65%与1.90%,6月份第一周均值为2.71%,其中6月2日由于中国银行发行可转债冻结市场资金量较大,FR007利率一度飙升至3.28%较高水  相似文献   

4.
今年六月,中国货币市场出现了罕见的一幕:银行"求钱若渴",央行不为所动,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全线飙升,6月20日隔夜及7天同业拆借利率分别创下历史新高;而交易所资金利率更是疯狂,隔夜资金利率一度高达30%的天价,紧张程度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6月份的"钱荒"年年都有,但今年尤其严重,许多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当前资金紧缺的状况的确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甚至是空前惨烈的资金局面。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中央的"淡定",央行并没有选择像以往一样,在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时候施以援手,管理  相似文献   

5.
尹中立 《金融博览》2013,(14):14-15
近期,银行间货币市场的短期拆借资金价格出现飚升。6月20日中午11点左右,隔夜同业利率一度在25%的位置成交,而隔夜回购利率更一度达到30%。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5月底开始,我国银行间市场出现阶段性流动性紧张、市场利率快速上升现象。这场持续月余的"钱荒",是中国银行业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事件。自5月底开始,衡量银行间拆借成本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就开始出现收益曲线倒挂。5月31日隔夜利率升至4.50%,超出了SHIBOR一年期利率4.40%,银行业流动性紧张端倪初现。之后银行间流动性压力日益加大,6月7日隔夜  相似文献   

7.
从市场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实证分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服从随机游走过程,而且相互间存在协整关系,从市场内部可以判断市场是有效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债券回购市场同期限的利率具有正向的协整关系,两个市场的利率具有趋同性,从市场外部判断市场也是有效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有效性对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利率市场化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霞 《吉林金融研究》2016,(4):16-19,50
2013年,金融系统流动性紧张问题非常突出,6月20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天利率上升到13%以上,7天利率上升到12%以上,Shibor一周利率创出11%以上新高,货币市场资金紧张局面愈演愈烈,出现所谓的"钱荒".但是从货币供给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体系并不缺乏流动性,中国经济出现的奇怪现象引起金融管理者、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研究热情.部分学者从商业银行的盲目逐利性导致期限错配、资本的整体外流等方面解释"钱荒"的原因.基本所有研究都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飙升作为"钱荒"的代名词,而没有研究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本身的波动特点与"钱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逐步走高,6月份,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大幅上涨,银行间隔夜同购利率一度达到历史最高点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一时间,银行间债市出现违约传闻,导致当天交易闭市延迟半小时,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市场中基准利率的选择北大核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资产定价角度给出了基准利率选择的理论框架,并对我国市场中的利率体系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在均值一方差标准下,银行间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隔夜国债回购利率并不是最有效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场内部各利率与期限之间的关系不是单调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与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占优关系;相比之下,存款利率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最有效从而更适合作为其他资产定价的依据,应该成为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豫 《武汉金融》2003,(1):8-10
一、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历史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推动货币市场发展的部署,为了规范银行间的资金交易,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货币市场,并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1996年1月3日在上海成立(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此后又于1997年6月16日起推出银行间债券交易(包括现券买卖和回购交易)业务,银行间债券市场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市场》2005,(12):64-67
2005年10月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相对平稳,成交量小幅下降,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加速下行,现券市场先涨后跌出现调整,债券综指呈现冲高回落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回顾(一)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专业银行资金可以相互拆借,资金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议定。此后,同业拆借业务在全国迅速展开。1995年11月,人民银行撤销了各商业银行组建的融资中心等同业拆借中介机构。自1996年1月起,所有同业拆借业务均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办理,形成了中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HIBOR)。至此,银行间拆借利率放开的制度、技术条件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比较充裕,市场利率全线下行;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交易较为低靡,交易量出现大幅萎缩。  相似文献   

15.
2003年8月,银行间市场成交量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拆借利率与回购利率部经历了从风平浪静到扶摇直上的大转折,现券市场放量下挫,同业市场凸现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16.
徐枫 《金融论坛》2004,9(9):57-61
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利率是我国主要的货币市场利率,也是最早实现市场化的利率.对商业银行来说,同业拆放利率是商业银行决定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建立单整自回归平均移动模型ARIMA,研究一年期人民币银行贷款利率、一年期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三年期凭证式国债利率、法定准备金年利率、回购利率、消费价格指数、综合股价指数、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与存款总额比值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这些因素对我国银行间拆放利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年期人民币银行贷款利率和回购利率是影响我国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如今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货币子市场,并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都是货币市场最重要的交易市场,因此他们两者联系非常紧密。本文选取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作为研究变量,采用OLS回归模型对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同业拆借利率对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存在着显著影响的结论,对宏观调控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伟 《福建金融》2006,(8):16-18
本文选取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作为货币市场利率的代表,分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对影响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拆借利率与贷款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成正比,与存款利率成反比;从短期看,拆借利率与当期贷款利率、滞后一期的拆借利率、滞后一期的超额准备金利率成正比,与滞后一期的存款利率成反比,最后探讨了该模型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利率是我国主要的货币市场利率,也是最早实现市场化的利率。对商业银行来说.同业拆放利率是商业银行决定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建立单整自回归平均移动模型ARIMA,研究一年期人民币银行贷款利率、一年期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三年期凭证式国债利率、法定准备金年利率、回购利率、消费价格指数、综合股价指数、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与存款总额比值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这些因素对我国银行间拆放利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年期人民币银行贷款利率和回购利率是影响我国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何帆 《中国外汇》2013,(14):14-14
应借"钱荒"契机,出台下一步的改革开放措施,引导资金流向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的内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行业。5月中下旬以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由宽松逐步趋紧,并在6月20日爆发了流动性风波——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隔夜拆借利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