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2.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理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高财政分权程度会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探讨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及建立于此基础上的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本身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政府竞争本身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异质性差异,而较高的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结合在一起时,会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产生负向激励。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着较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现象,以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过程中公共卫生配套投入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政府间财力分配与中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财政分权改革过程中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设计的缺陷,是导致我国地方财政能力差异扩大的体制性原因。本文从中国政府间财力分配的两次过程,来分析这一制度对地方财政能力差异的影响,并对如何完善我国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缩小地方财力差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政分权、财政联邦主义与地方政府举债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韶华 《南方金融》2005,34(4):22-24
地方政府能否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与一国国家结构弱相关,而与国民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是否存在财政分权高度正相关。本文从用家结构形式入手,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结构形式下地方分权与自治的特点,比较财政联邦主义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优劣,并结合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变迁历程,研究国家结构与财政权力配置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说明中国的单一制并不构成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障碍,只要存在财政联邦主义,地方政府就有可能行使举债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6.
王树昊  张雪峰 《财政科学》2021,70(10):96-10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增大,但是全国及各地区的财政投入产出效益表现差异较大,财政支出效率不高问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对财政支出效率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效率在不同地区的差异,重点以北方、南方地区的差异为例,对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着重从政府资源配置有效性上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进行量化.同时本文提出了改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财政竞争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同级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行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吸引资源要素流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往往会考虑其他地区政府的策略选择,利用财政手段展开竞争,从而导致债务规模膨胀.基于此,应从完善现行政绩评估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8.
杨波 《福建金融》2014,(7):23-26
本文分析经济转轨背景下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演变,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财政资源配置进行阐释,揭示地方政府融资缺乏规范性的深层次原因及经济转轨背景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融资的影响,并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变堵为疏""阳光化"融资的制度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对经济的影响涉及宏观、微观、金融、财政、区域发展等多个层面.其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的同时也可能助长地方政府负债冲动,对中央财政的影响则取决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偿付能力及发债规模的控制.在微观层面.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会促进地方性公共品的供给,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公共品受益的代际公平;在宏观层面,有助于克服利用外资的本币化倾向,规避汇率风险问题.此外,地方政府债券的推出也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发债地区的选择标准.在推出地方债券的同时,必须通过审慎的管理来防范其风险.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视角对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政策绩效给予了实证分析,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在目前的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提供诸如教育等基本福利方面行为变异的机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现有的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政策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影响都是负向的,这就驳斥了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可以提高教育投入的观点;同时,2001年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对地方政府教育努力具有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政策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支出占地方GDP的比重越来越高.本文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市1994年-201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投资效率最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增加的拉动作用最强,西部次之,这说明我国中西部仍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当前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缓解地方财政困境的长效机制,是加快推出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深层改革方案的必然要求.自主发债暗示了此后在财权分配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权将更合理.但是这也牵扯出地方债发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债务的风险管理机制.本文着重分析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必要性和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3.
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下的财政分权使得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激励与西方国家不同。使用2002~2009年数据,对中国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国式分权所引致的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等行为扭曲是导致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负相关的主要原因。为此,应改革政绩考核指标、完善税收体系、调整财权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其财政汲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过高的财政压力显著抑制了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财政压力能通过税源流失、转移支付依赖等方式在有效性和规范性层面抑制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在与政府竞争的共同作用下还会降低政府财政努力动机;财政压力对财政汲取能力的抑制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财政分权程度下具有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我国当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偏好于大量建立地方债务融资平台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逻辑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影响地方政府建立融资平台进行大量负债的全部激励,而政府的"经济参与人"和"政治参与人"的双重角色以及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软预算约束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的重要原因。在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共同作用下,促使了地方政府倾向于大量建立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借贷。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2006-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的GMM估计,检验财政分权、政府干预行为对地区不良贷款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与地区不良贷款规模呈正相关,即财政分权水平较高的地区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分权下政府干预行为对地区不良贷款的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地区的政府干预行为会抑制不良贷款的增加,而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干预行为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举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表明,仅仅禁止地方政府举债并不能消除中国许多地方业已存在的政府债务。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将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一种解决方法是。在法律上允许地方政府举债的同时,必须实施一套类似于美国州政府的财政约束规则。为了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公债制度,在允许地方政府举债之前.应首先摸清地方债务家底、明确政府的相关责任:其次是建立地方公债制度,提高财政透明度,构建独立、公乒的信用评估框架,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其他旨在减少地方政府财政信息不时称的政府间机构等;最后是分步实施地方公债制度。  相似文献   

18.
对公共品的供给,一般有公共部门来提供。地方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并没有完全承担起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而且,财政分权的出现,使得地万政府的支出偏好出现“重建设,轻民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吴磊 《中国外资》2011,(10):174-174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大量举债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专家估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6万亿元。适度的举债可以更好地配合当地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但过度的债务积累会使地方政府地方财政陷入清偿能力不足的危机,影响地方财政的健康运行,制约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动态模型,从公共需求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规模发展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同时满足对外经济的效率假说和补偿假说;城乡收入差距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民族多元化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间竞争效应或攀比效应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上期地方政府规模对本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