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协方差分析法,对我国纳税人在纳税遵从决策中是否存在框架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纳税遵从决策行为中存在显著的框架效应,正框架信息下的纳税遵从水平高于负框架信息下的遵从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现代西方税收遵从成本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概述了美国、澳大利亚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实践,并对如何降低我国的税收遵从成本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纳税人遵从程度进行量化识别是税务机关有效配置征管资源的前提。本文运用随机前沿(SFA)方法,提出了在不进行税务稽查或纳税评估的条件下,科学评价纳税人报告遵从水平的新方法,以反映纳税人准确申报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纳税遵从个体度量指标体系,以期实现对单个纳税人遵从的量化测评。  相似文献   

4.
税收征管风险是造成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税收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解决税源监管不力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2016—2020年度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符合纳税信用A级标准的同质类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找到符合测算要求的遵从度较高的纳税人样本,然后采用该样本结合受限因变量模型(Tobit)建立各地区的税基预测方程,通过对比各地纳税人样本的税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税收征管风险等级,对我国各区域税收征管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质效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5.
税收征管风险是造成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税收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解决税源监管不力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2016—2020年度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符合纳税信用A级标准的同质类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找到符合测算要求的遵从度较高的纳税人样本,然后采用该样本结合受限因变量模型(Tobit)建立各地区的税基预测方程,通过对比各地纳税人样本的税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税收征管风险等级,对我国各区域税收征管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质效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6.
经济心理学认为人的态度影响其行为,纳税人的风险偏好是对遵从行为影响最为复杂的情形之一。本文以预期效用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研究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信度检验并得出纳税遵从风险偏好的指数值,通过建立OLS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纳税遵从风险偏好与性别、年龄、收入等人口经济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国内外税法遵从理论的研究,分析和梳理了纳税遵从与不遵从行为的类型及其成因,并透过影响纳税遵从行为的五大变量,重新审视和比照新时期纳税服务工作的定位和策略,以期既为完善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提供理论导向,也为实现提高税法遵从度这一目标提供实务指引。  相似文献   

8.
杨杨  杜剑 《税务研究》2016,(5):37-42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税收环境将得以优化,包括涉税信息更加对称、税收征管效率有效提高、纳税人纳税成本大幅降低、纳税人风险甄别机制更加精准等,这使得税收合作性遵从的实现成为可能。本文结合国外有关税收合作性遵从的"遵从坡面模型"进行分析,梳理出可提高我国税收合作性遵从度的具体路径,包括:推行纳税人自我评估制度、进行有效的纳税成本管理以及创造更加公平的纳税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税收遵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税收遵从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明确了税收遵从研究的范围、思路;基于税收遵从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实证分析了税制、税率、信息非对称、税收征管及人们公平感觉等因素对税收遵从的影响。从我国税收遵从的现状出发,结合税收征管实践,得出影响我国税收不遵从的主要因素和税收流失规模,提出提高我国税收遵从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外税收遵从成本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税收遵从成本的效应和特征表明:政府的税收决策必须有利于降低纳税人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或者至少不会增加其遵从成本。同国际上对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相比,我国至今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遵从成本和征管成本一同构成税收运行成本,是税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税收遵从成本具有非显性的特征,往往被理论界及实践部门所忽视。本文借鉴国外税收遵从成本理论,分析了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税收制度、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税收遵从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不遵从问题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各国政府都力图从那些影响纳税人遵从决策的因素中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税收遵从水平.运用实验的方法对纳税人税收遵从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较高的税收检查概率、罚款率,纳税人从政府获得较多的公共物品以及较低的"不存在第三方报告的收入"的比重,会导致纳税人税收遵从率较高;纳税人感到自已是不公平的受害者,税收遵从率较低;税率、纳税人收入水平及性别对税收遵从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应从树立现代税收意识、加强税收检查、提高税收执法质量等方面提高我国纳税人税收遵从水平.  相似文献   

13.
纳税服务机制设计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这一纳税服务工作主线为目标,结合纳税服务实践从纳税服务的基础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三个层次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纳税服务机制设计路径,进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构建,促进纳税人税法遵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理论,考察了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凸显性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度凸显的税收惩罚力度信息、社会纳税风尚信息和税收信用惩罚信息显著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此外,通过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凸显性与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关系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税收信息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纳税人均显著地提高了纳税遵从度,这说明我国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惩罚力度、社会纳税风尚和纳税信用惩罚信息的认知程度整体偏低。鉴于此,为了建立面向自然人的税收征管体系,税务部门可以改变宣传方式,提高税收征管信息的凸显性和纳税人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创建基于行为博弈的税收遵从均衡模型,将处于相同税收境况的纳税人视为一个群体,则个体纳税人选择税收遵从策略从纳税人群体角度来看就是以一定的概率选择该种策略。面对正常税务检查与严格税务检查并存的环境,纳税人税收遵从博弈稳定均衡策略形成不但取决于税制的特性,而且依赖于其他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决策。依据税收遵从博弈均衡的形成机理,提出建立我国税收遵从激励监督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想要改变税收遵从意识薄弱、遵从度低的现状,必须着重解决税收遵从问题。2015年新的立法法修改后,将税率、税目和税收征管集中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税收法定思想。税收法定有利于推进税收法治环境建设,转变纳税思想,改变税收环境,优化税收征管,提高我国的税收遵从。本文立足于宏观的法治环境建设,在阐述税收法治环境的基础上,着重对税收法定、税收法治环境和税收遵从三者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提高我国税收遵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外纳税遵从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有关纳税遵从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条途径展开:一是起始于Allingham & Sandmo的A-S分析模型,运用预期效用理论来分析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决策;二是基于Tversky & Kahneman提出的期望理论分析风险选择偏好以及框架效应等对纳税人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并解释预期效用理论下分析纳税人纳税遵从行为的一些困惑.本文借鉴国外纳税遵从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的税务稽查与处罚制度、提高社会整体税收道德水平、增强财政公平度及优化税款预缴制度以提升我国的纳税遵从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晓曼 《中国外资》2013,(11):208-209
本文对影响税收遵从风险的因素及相关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有效控制税收遵从风险,实施税收遵从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谷成 《税务研究》2012,(9):67-70
本文对传统税收遵从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税人遵从与否不仅是税率、稽查概率和处罚率等外部要素的函数,还取决于内在的遵从意愿。因此,税收道德的培养和完善将有利于税收遵从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而言,税收道德的培养有赖于:一是要在税制改革中遵循公平原则,二是要加强对税款使用的监督,以保证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资金使用的合意性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贺李根 《财会学习》2016,(23):223-225
税收遵从理论为税务行政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来审视现代税收管理中征管与服务的税企关系.当前,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遵从现状,我省各级税务部门也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税收遵从理论和征管经验,以促进中小企业纳税人自愿遵从为目标,对我市税收征管模式以及税收遵从程度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专业平台、专业人员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等征管改革策略,以期提高征管效率,对我省税收征管体制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