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9年至2012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193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媒体关注和媒体监督两个维度考察了媒体报道对公司IPO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关注与公司IPO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媒体关注越多,公司IPO融资效率越低;媒体监督则与IPO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媒体监督可以有效提高公司IPO融资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投机氛围浓厚的典型弱有效市场背景下,媒体通过负面报道发挥的监督作用有助于公司IPO融资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媒体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对降低代理成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2010年时存续期在5年及以上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于样本公司2010年到2014年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媒体监督在我国保险公司治理中的功能。研究发现,媒体监督能够显著降低保险公司的代理成本,对于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效果更为显著;媒体监督与董事会各治理机制呈显著的互补关系,即媒体监督能够强化和激活董事会各治理机制,董事会各治理机制的合理配置也能够促进媒体监督职能的发挥。研究表明媒体监督在保险业具有重要的治理职能,完善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应将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并重,并关注内外部治理机制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1993~2009年期间的1158家IPO(其中A+H公司36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A+H双重上市与公司IPO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A+H双重上市与单位权益发行价、IPO定价效率、融资规模效率均显著负相关,表明A+H双重上市非但没有给公司带来IPO溢价,反而导致更高的IPO抑价。进一步分析表明,A+H公司的更高IPO抑价与其大规模的股票发行数量显著正相关,正是A+H公司的大规模股票发行迫使发行人和承销商采取低价策略以保证成功IP0,并导致A+H公司具有偏好在热市期上市的择时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198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首次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探索了IPO补税对IPO抑价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研究发现:(1)IPO补税对IPO抑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IPO补税公司比非补税公司的IPO抑价要高7.8%,这相当于平均少融资超过2000万元。(2)基于信号理论、“赢家诅咒”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这三类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验表明,只有委托代理理论有助于部分解释IPO补税与IPO抑价的正相关关系——IPO补税公司抑价更高可能源于公司管理层对承销商具有更弱的监督动机,而非公司对承销商缺乏有效的报酬激励。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补税对IPO抑价的正向影响在承销商声誉较低时以及信息更不透明(如中小板和创业板、税收征管强度较低地区)的环境中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媒体监督短期内能弥补法律环境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为此,文章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媒体监督在我国法律环境短期内无法完全发挥其对公司的监督作用时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文章认为在法律环境监督效果弱化的的情况下,媒体监督不仅仅弥补影响公司整体治理效果,同时对公司投资效率也有显著影响.媒体监督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在短期内与法律环境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媒体关注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两个假说,并选取深圳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一个扩展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为基础对比研究了媒体关注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企业,媒体关注更能显著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8.
2009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IPO融资超募现象引起了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诸多质疑,也引起了监管当局的关注。本文选取1998-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初步研究了IPO融资超募与随后资金滥用的关系。研究发现,IPO融资超募的确容易导致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高管薪酬的过度发放。这表明融资超募现象的确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表明,媒体报道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可以抑制公司委托代理矛盾。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媒体受多种因素干扰存在着选择性和倾向性报道即媒体情绪。本文基于2006—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媒体情绪与公司风险承担之间显著负相关。国有企业、关系网络越丰富的上市公司,媒体情绪对公司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越显著;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可以抑制媒体情绪对公司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相比于负面情绪的监督作用,正面情绪的“掩饰”效应更为显著。同时,媒体情绪对公司风险决策的影响会随时间增加而递减。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媒体情绪可能削弱乃至丧失媒体的外部监督职能,加剧公司委托代理冲突。研究拓展了媒体情绪对上市公司的经济影响,丰富了媒体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2008-2014年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不同产权性质下经理管理防御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媒体监督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经理管理防御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具有负向影响;而在民营企业中,经理管理防御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透明度.进一步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媒体监督能显著抑制经理管理防御与会计信息透明度之间的负向关系;而在民营企业中,媒体监督不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汪昌云  武佳薇 《金融研究》2015,423(9):174-189
本文利用IPO公司在上市前不同时间段内主流财经媒体报道中的正负面词汇数据,构建了媒体语气这一度量公司层面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从个股层面检验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正面媒体语气,负面媒体语气能够更好地解释IPO抑价率、首日换手率以及超募比例。具体而言,我们发现负面媒体语气与IPO抑价率、IPO超募资金比例以及承销商费用占比均显著负相关:负面语气每下降1%,IPO抑价率上升0.22%,超募资金比例提高0.13%,承销商费用占比上升1.44%。我们进一步发现发行公司和承销商有动机和激励通过媒体推介IPO公司,引导、煽动投资者情绪,从而厘清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作用于资产价格的渠道。本文最后验证了媒体语气作为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创立至今已运行三年多,创业板过高的抑价度及IPO定价效率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借助于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资本对IPO抑价度的影响是否显著、理论解释及在我国创业板特殊制度背景下IPO抑价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研究结论不同,我国创业板风险资本对IPO抑价没有显著影响,不存在认证效应、监督监管效应及哗众取宠效应,并在系统研究创业板抑价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降低IPO抑价度、提高新股定价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体在监督企业违规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逐渐成为主流财务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和重要内容。一方面,倡导者坚定的认为,作为法律外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环节,通过事前监督、事中深入调查和追踪报道,媒体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事后改正违规行为的概率;另一方面,反对者则坚持,由于受到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的影响,媒体很难做出客观、中立和公正的报道,由此产生的报道偏差可能削弱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更进一步,反对者指出,通过改变受众的信息分布,有偏报道甚至会危害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将重点从媒体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动机、机制、条件、效果以及"媒体报道偏差学派"对媒体公司治理作用的质疑人手,详细梳理近年来主流财务理论关于媒体公司治理作用的不同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在我国制度背景下研究媒体公司治理作用的可能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2—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处理组,构建DID模型考察产业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促进了投资效率的提升,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以及逐年增强的趋势;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引发了"资金增加效应"和"媒体监督效应",即企业通过产业政策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和媒体关注提升了投资效率,而政府补贴无法有效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中西部地区企业投资效率受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更大,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受政策影响不显著;正、负面的媒体关注分别能够减少投资不足和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6~2011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媒体报道对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总报道数和正面报道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负面报道加剧了融资约束;媒体与投资效率方面,总报道和正面报道会缓解投资不足,并加剧过度投资,而负面报道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16,(8)
21世纪网的有偿沉默事件引发了关于媒体外部治理功能的探讨。当媒体权力异化导致监督偏离合理方向时,企业如何从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应对,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将涉及21世纪网有偿沉默交易的企业分为IPO企业、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三种类型,并选择其中的科伦药业进行分析,探讨企业选择与媒体合作或不合作的原因,总结媒体负面报道下不同资质企业的信息披露方式及应对措施,以期为企业未来处理媒体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与IPO抑价——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ensen与Meckling(1976)认为,代理成本是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公司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异。投资者对公司代理成本的预期也会体现在IPO定价过程中,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降低公司IPO抑价。本文以我国2002—2003年的133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样本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发现,控制权结构特征以及关联交易性质对IPO抑价有显著的影响,而董事会独立性对IPO的抑价影响则不显著。本文的结果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显著地降低IPO抑价,降低公司股权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关注中国上市公司IPO的过程中的寻租、市场分割与市场惩戒现象,检验了失去约束的权力与权责不对称情况下滋生的"恶之花"。使用2006-2010年期间中国资本市场IPO公司的手工数据,本文研究发现:(1)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关系显著提高了拟IPO公司的过会概率;(2)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关系显著增加了关联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以及在IPO审计中的市场份额;(3)公司IPO后的累计超额回报与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关系显著负相关。上述研究发现联合支持了如下层层递进的逻辑与结论: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委员使得特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了IPO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投票权"和权力,为此一些拟IPO公司通过将审计业务交由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委员关联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实现了有效率的寻租,结果是显著提高了公司IPO申请的过会概率。同时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委员关联的事务所相应获得了IPO审计市场的超额审计收费、显著增加了IPO审计市场份额。但是,IPO后中国资本市场给予寻租的公司严厉的市场惩戒。上述研究发现敦促中国资本市场发审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违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媒体为什么会报道上市公司丑闻。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媒体发挥了一定的监督职能,一般表现为在处罚公告公布前,媒体已经深入报道了其中24.7%的样本的违规行为;但另一方面,媒体的监督却又显得比较有限,这表现在媒体自身发掘有价值新闻的数量非常有限,媒体更多的是对市场已有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与重新包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反映市场关注度的媒体覆盖率对媒体报道上市公司丑闻的行为影响显著,这说明媒体总是热衷于关注那些明星公司或热点新闻,媒体具有追求轰动效应的倾向。政府对媒体报道的影响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成立,具体来说就是,只有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时,会对媒体报道丑闻产生显著影响;在市场关注度较低的条件下,终极控制人国有的性质会对媒体报道影响显著,这是因为在市场关注度较低的条件下,政府影响媒体给其带来的声誉损失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超募融资是关系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的深切关注。以我国IPO超募融资为背景,结合管理层权力理论,本文探讨了IPO超募对高管私有收益的影响。以2006-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1)整体上,超募融资的上市公司其高管获得更高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2)区分产权性质,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均显著存在;(3)结合管理层权力分析,管理层权力的增大有助于高管获取高额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但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4)市场对超募公司为高管发放超额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行为,给予了负面的反应,而对于发放超额非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行为没有显著反应。本文的发现拓展了超募融资、管理层权力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并为超募融资效率的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