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首先将国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转型模式归纳为三种:低政策下①的单一业务模式;低政策下的多元业务模式;无政策下②的多元业务模式.其次从信用建设和金融稳定的角度,对这些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对国开行转型的两点启示:一是转型不能削弱政策性金融供给,德国的分离的、低政策下的多元业务模式值得国开行借鉴;二是转制和转型同样重要,国开行在转型中要重视产权制度改革和业务经营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后的动荡时期,作为新崛起的经济大国,我们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国开行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推进金融中心战略的实施.由于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不能完全覆盖国开行的业务范围,因此,国开行商业化转型后的利益取向不利于开发性业务的开展.若既保留开发性业务,又推进商业化转型,则双重目标的价值取向会降低经营效率.为了保障国开行在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投融资中发挥特殊作用,可限制其业务领域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2019年10月12日,北京市银保监局印发的《关于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再一次将"助贷"业务合作模式推向了风口浪尖。助贷业务起源于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简称"国开行")与深圳市中安信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安信业")通过"助贷机构+贷款银行"的合作模式在线下联合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合作。今天,助贷业务模式已经发展成多种类型的参与机构通过线上的模式开展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在这期间,助贷业务经历了从线上到线下、从小微金融到消费金融、从传统信贷业务到金融科技的兴起、从奖励性监管到全面监管的转变,无论是助贷业务的从业人员还是监管机构,都在这个快速发展、多元变化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本文旨在总结并分析从2007年起助贷业务发展的重要阶段、各阶段助贷业务的主要合作模式及合作特点,并结合现阶段助贷业务发展情况为监管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2012年复杂多变的银行业金融环境,宁波银行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防风险、促转型、抓提升的发展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和风险管理机制,实现了各项业务平稳健康发展。首先阐述对当前形势下银行管理方面的思考: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落实和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经营管理风险防范面临较大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将因各自业务模式差异而出现分化,文章阐述了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应注重实体金融、创新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五大理念,转型的方向在资产端是交易型银行业务和投贷联动业务,在负债端是同业负债业务,在中间业务端是“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资产托管+顾问咨询”业务,在渠道端是“物理网点+互联网+物联网”。商业银行应通过业务转型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国开行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原理,加强与国家及地方政府合作,以规划先行、市场建设和融资推动支持生物产业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更令企业期待的是,国开行近期发布了《关于贯彻〈若干政策〉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将不断进行融资模式刨新,力争成为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主力银行  相似文献   

7.
由于功能发育不对称,转型后的国开行不能将核心业务专长充分有效地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动态联盟能有效地整合国开行和商业银行的显性和隐性资源,利用各自的核心业务专长处理不确定性、非程序化业务。依据实物期权原理设计的联盟条款为动态联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运行框架。国开行通过动态联盟能借助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专长节约结算代理成本和债券承销成本,稳定的筹资来源,从而实现核心业务专长向核心竞争力成功转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信用卡》2020,(8):8-8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作为银行最具互联网基因和创新能力的业务板块,信用卡业务成为各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银行聚焦线上轻型获客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使客户选择多样化,迫使银行不断进行转型。在金融监管日趋严格的情况下,网点大规模扩张已不可能,必须优化结构和布局,通过转型来提升网点综合竞争力。二、网点转型的必要性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日趋复杂和多元,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也正在快速改变,网络金融依托互联网基础平台,以方便、快捷、成本更低的优势,对银行业支付结算、贷款融资等业务和功能产生较强替代。银行网点传统业务交易大规模向线上迁移,网点经营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向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得以明确:未来几年,将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首先推进国开行改革,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  相似文献   

11.
马勇  吕琳 《金融研究》2022,499(1):1-18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部门和多元宏观政策的DSGE模型,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反应规则及其协调组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货币政策可继续盯住通胀和产出的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分别重点盯住产出稳定和债务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可重点关注以信贷利差和信贷波动为代表的关键金融变量;(2)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组合使用,能比任何单一政策工具都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反之,政策之间的不协调将显著削弱彼此的调控效应,加大经济和金融波动,从而导致显著的社会福利损失;(3)从多种政策协调搭配产生“合力”的内在机制来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对产出、通胀、就业和债务等变量的稳定效应,对货币政策产生额外助力,而宏观审慎政策则主要通过稳定金融体系和降低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产生助力。上述结论表明,在多种经济金融政策并存的情况下,基于良好设定的政策规则,同时加强政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确保多元政策产生积极合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美金融关系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双边资本流动的结构性失衡以及两国在金融政策博弈中的地位不对等。金融发展模式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的金融发展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调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国须本着务实的态度不断为摆脱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依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通货紧缩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新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讨论中国所面临的紧缩压力和宏观金融不稳定问题。主要观点是:第一,在当前全球经济已经处于增幅放缓和金融风险走高的局势下,中国经济面临着紧缩性压力,这种压力直接体现为经常项目可能出现的逆转、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和投资放缓;第二,在紧缩性压力下,中国经济在2008年面临着相对比较严重的信贷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压力,其主要迹象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消费增长在未来面临不可持续性;第三,针对通货紧缩压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更多地面向包括低收入阶层在内的全体公众,通过关注资产价格降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社会风险,通过必要的价格和数量控制,管理即将到来的行政周期性问题,并综合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控制全局性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持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前贵州省有两种模式推进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一种是农村信用社根据其业务需要推动建立的农信社模式;另一种是兴仁模式,由人民银行为主导搭建所有涉农金融机构可以共享的平台,多方参与,并且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功能。本文在兴仁县随机抽取100位农户作为样本,通过两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验证结果显示,样本农户在两种模式下的信用评价结果相似,兴仁模式是适用于涉农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的统一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住房公积金制度改制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具有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雏形。但住房公积金制度由于设计的制度性缺陷,无法承担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功能。因此,住房公积金制度改制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有其必要性。目前,构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以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组织体系,形成完善的住房资金组织系统,构建完善的内外监管体系,发展多种金融工具,完善住房金融的风险分担与化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一国金融体系的改革,都是以金融市场化为目标的.而利率作为衡量投资行为的价格成本,影响着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的核心环节.通过分析以利率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化发展趋势以及改革模式,找出利率市场化所产生的问题.着重研究利率市场化产生的金融风险以及对金融危机的诱导机理,进而完善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并为维护我国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金融安全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Islamic banking is planning to increase its market share up to 12 per cent of the total banking sector in Pakistan by 2012, as compared to its current market share of 5.6 per cent. This article collected the bankers’ views towards agriculture financing under the Islamically acceptable mode – Bai Salam (forward sale agreements of crop). It further compared agriculture financing under Islamic and interest-based financial systems. Overall, findings from this article are that bankers at large are confused about the application mechanism of Bai Salam contracts mainly because of improper land record maintained by the Revenue Department, widespread illiteracy and current government policy of issuing a single loan against each passbook (property record). The article presents recommendations that can be useful for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ot only in developing effective monitoring mechanisms, but also in minimizing financial losses.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协调配合是当前国家支农和减贫的重要政策创新之一。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自2009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区进行了多轮试点,是一项利用财政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配置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数据,本研究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否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气候条件、要素投入、地方支农财政支出、地方金融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等变量后,涉农贷款奖励政策显著激励了各地区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即用财政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农确实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检验证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且由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不同等原因导致涉农贷款奖励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奖励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优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方式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本研究表明应继续推进财政引导金融支农的政策,为振兴乡村战略提供更多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