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量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金融压力,能够帮助银行监管的相关部门和政策决定者对传统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承受风险的压力状况做一个前瞻性的估计。本文综合考虑了我国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增长率,估算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压力指数。在理论分析影子银行金融压力与房价波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压力对房地产价格泡沫、房地产景气指数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程度对于影子银行金融压力的冲击在短期内会产生明显的正响应,而长期来看金融压力的增大则会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继续膨胀,使房地产价格逐渐回归实际均值水平,影子银行信贷持续的扩张会对房地产的开发景气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扩展Dong et al.(2019)通过企业家对住房地产和实体经济投资进行资产组合决策,把房价、投资、消费和产出等重要经济指标纳入主流新凯恩斯框架,考虑银行能否区分贷款是投入实体经济还是房地产业两种情形,分析了房产税引入住房市场前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开征房产税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房价和新住房生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实体经济投资则具有正挤入效应增加和负抵押效应减少的双重效应。从短期看,当银行无法区分企业贷款是投入实体经济还是房地产业时,因前期的负抵押效应大于正挤入效应,总实物资本减少,产出下降;当可清晰区分二者时,负抵押效应变为小于正挤入效应,总实物资本增加,产出上升。鉴于推出房产税对宏观经济影响较为复杂,应充分权衡利弊,采取必要辅助措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扩展Dong et al.(2019)通过企业家对住房地产和实体经济投资进行资产组合决策,把房价、投资、消费和产出等重要经济指标纳入主流新凯恩斯框架,考虑银行能否区分贷款是投入实体经济还是房地产业两种情形,分析了房产税引入住房市场前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开征房产税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房价和新住房生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实体经济投资则具有正挤入效应增加和负抵押效应减少的双重效应。从短期看,当银行无法区分企业贷款是投入实体经济还是房地产业时,因前期的负抵押效应大于正挤入效应,总实物资本减少,产出下降;当可清晰区分二者时,负抵押效应变为小于正挤入效应,总实物资本增加,产出上升。鉴于推出房产税对宏观经济影响较为复杂,应充分权衡利弊,采取必要辅助措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4.
基于次贷危机的启示,本文构建了在不同的金融发展程度下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商业银行资产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基于负债业务发放的贷款领域。进一步地,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及冲击响应函数对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金融创新改变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商业银行资产的影响模式;中国房价波动对商业银行资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源于银行负债发放的贷款领域,但总体影响有限;中国应加快发展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谨慎发展信用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拓展的三部门货币数量模型,以房地产为代表分析了资产在货币政策价格传递中的作用,并构建PVAR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发现货币供给对房价和经济杠杆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但是对物价作用不显著;房价自身具有惯性,对经济杠杆、物价有正向的冲击,并且房价对自身和经济杠杆的冲击大于对物价的冲击;相比经济杠杆率低的国家,经济杠杆率高的国家房价对物价的影响较小,对经济杠杆的影响却大很多;在实体经济领域,价格由消费领域传递到生产领域,经济杠杆率低的国家表现出反馈作用,但在经济杠杆率高的国家这种反馈不显著。建议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资产价格和经济杠杆的影响,并建立逆周期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流动性固积视角出发,基于2010-2017年中国166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固积水平及3种影子银行数据的测算工作,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影子银行及其监管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固积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无论采用何种影子银行代理变量,影子银行对银行流动性圈积水平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则会弱化影子银行对银行流动性围积水平的负向影响,使得银行中流动性囤积水平上升从而影响到流入实体经济,这可能也是近年来造成实体经济“融资难”等问题的原因之一。结合监管政策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监管弱化影子银行对银行流动性固积水平的负向作用效果仅在中小银行、低资本充足率的银行中存在。对此,本文认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持“堵中有疏”的态度,可能会更有助于缓解当前实体经济的融资困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雷文妮  龚六堂 《金融研究》2016,434(8):51-67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部门DSGE模型,模型中引入房地产部门,分析了在企业自由进入情况下,房价波动如何影响新企业的进入以及社会福利。研究发现,外部冲击导致的房价波动通过改变企业进入成本,对企业的进入决策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商品的多样性和总产出,对社会福利造成影响。不同冲击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大小与房价对企业进入成本的传递程度和房地产部门占经济中的比重直接相关,特别是当房价对企业进入成本的传递程度较大时,非房地产部门的技术进步冲击不但没有带来非房地产部门企业数目的增加,反而是加剧了非房地产部门的垄断程度,降低了社会福利。最后,本文通过1998到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对理论模型中房价影响企业进入行为的机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住房抵押借款摩擦和银行贷款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考察了异质性冲击下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银行风险溢价及杠杆率显著上升,进而加剧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为降低房价波动及维护金融稳定,选取两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进行逆周期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住房需求冲击下,金融管理部门应选取贷款价值比政策,且应对房贷积极调控,而对房价进行中性调控。在最终产品部门生产率冲击、房地产部门生产率冲击及跨期偏好冲击下,应选取资本充足率政策,但对房贷和房价调控力度的把握则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厘清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动态传导机制,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如何选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稳定房价并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房价与经济、利率、地价等关系复杂,本文基于国际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与经济、利率进行关系研究,并通过GMM估计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受到上期房价的影响显著,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小,当年的银行贷款利率资金对当年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房价与经济、利率、地价等关系复杂,本文基于国际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与经济、利率进行关系研究,并通过GMM估计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受到上期房价的影响显著,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小,当年的银行贷款利率资金对当年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房价与经济、利率、地价等关系复杂,本文基于国际9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与经济、利率进行关系研究,并通过GMM估计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受到上期房价的影响显著,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小,当年的银行贷款利率资金对当年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构建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出商业银行将资产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出发,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项目进一步分类为杠杆类、通道类,利用25家商业银行2009到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针对商业银行的杠杆类、通道类资产负债的监管,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价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方面,银行的杠杆率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显著正向效果,但是资金通道长度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价格方面,杠杆率对银行资金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通道长度则会显著增加资金成本;商业银行的国有、股份制、城商行性质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影响也不显著,但是同等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国有性质会显著降低资金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钱宗鑫  王芳  孙挺 《金融研究》2021,489(3):58-76
本文利用2004-2016年的季度数据构建金融周期综合指数,用以描述金融市场景气程度;使用SV-TVP-VAR模型,围绕金融周期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2008年以前金融市场繁荣对房价有稳定推升作用,2008年后该影响持续弱化;与之类似,实体经济对房价的影响同样自2008年起逐渐减小。这意味着,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国房地产价格对经济金融冲击的敏感度已经大幅下降,金融扩张可能难以再通过房地产市场有效带动实体经济的繁荣,相反,其反而可能导致银行贷款不良率的攀升,在金融系统内积累系统性风险。我国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仅对控制贷款不良率的提高体现出积极作用,而且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产出及房价的随机波动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未来应更加重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重要地位,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防范房地产市场引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中心,本质上是商业银行为进行监管套利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业务.影子银行不仅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也增加了商业银行与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本文使用2007-2020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少量适度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才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因此,本文认为应中性看待影子银行发展,维持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防范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死灰复燃,引导低风险影子银行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房价调控能否使资本流向非房地产部门?房价调控如果触发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宏观政策应如何应对?本文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将房价变动与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联系起来。研究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贷款筹集收入,房价管控导致的地价下降会带来地方政府收入的下降,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地方政府债务不出现违约,那么房价管控带来的地价下降会降低地方政府从金融部门获得的抵押融资额,使非基建部门的融资成本下降,非基建部门投资和产出上升。而如果调控房价带来的地价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金融部门资产受损,使金融中介减少贷款和提高贷款成本,带来整个社会的信贷紧缩,经济中各个部门的产出大幅下降。进一步的政策分析表明,有必要在避免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同时,使用财政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等多种方式稳定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将房价调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6-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数据,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方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本文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绩好的银行、资产规模小的银行、贷款比率和存款比率高的银行以及位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省份的银行,其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规模更小,说明银行业绩压力以及外部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业务的重要因素。而且,商业银行从事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的规模越大,其潜在经营风险越高,具体表现为买入返售业务的低收益率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但是这种负效应在存贷比比率高的银行并不显著,说明商业银行向影子银行体系融出资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规避贷款能力受监管限制而对业绩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管新规有效防范化解了影子银行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同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与资产负债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利用2014—2020年上市银行半年度数据,基于资管新规政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信贷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相较低风险行业,资管新规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对高风险行业的信贷投放,即起到风险防范作用;第二,资管新规抑制了理财产品的发放,导致银行融资渠道收缩,进而引起整体信贷收缩;第三,为承接理财资金,银行加剧了存款竞争,存款利率因此抬升,并传导至贷款利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实体经济的融资困境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1—2010年商品房价格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就地价、GDP和贷款利率对房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地价与GDP分别对房价有显著影响,而贷款利率在显著性水平0.05下对房价影响不显著。2.地价与GDP存在高度线性相关性,因此不能建立它们对房价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9.
钱雪松  徐建利  杜立 《金融研究》2018,455(5):82-100
本文利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这一独特数据,从正规信贷周期视角切入实证考察我国影子银行运作问题。结果表明,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呈现出鲜明的逆信贷周期特点,当正规信贷收缩时,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规模都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一方面,从企业层面看,与正规信贷宽松时期相比,正规信贷紧缩时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获得委托贷款的概率及规模都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从地区层面看,与正规信贷宽松时期相比,正规信贷紧缩时委托贷款更多流向正规信贷缺口较大的省份。另外,从风险层面看,委托贷款违约概率显著高于同期银行不良贷款率,而且,与国有企业等体制内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获得的委托贷款违约概率相对更大。这些结果表明,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是对正规信贷不足的市场反应,正规信贷紧缩促使委托贷款资金流向融资约束较大地区和企业的同时也推高了影子银行风险。本文提供了委托贷款逆信贷周期特点的新鲜证据,有助于厘清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及其风险含义,从而对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监管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版Basel III《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已于2014年1月17日颁布实施。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却少有文章研究新版流动性监管政策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本文利用办法实施前和实施后全国商业银行HQLA、信贷资产占比和净利差的变化来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新版流动性监管可能会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我们发现新版流动性监管要求银行保有充足高流动性资产的规定会显著降低中小银行向实体经济贷款的能力,并增加其融资成本,但却不会降低大型银行向实体经济贷款的能力,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保有充足高流动性资产会增加大型银行的资金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