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是每个城市最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区域,但是如何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现代化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践为例,探索分析通过打造休闲文化旅游街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标,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由此成为新时期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载体。本研究基于符号学视角,选取黄山市屯溪区毗邻的屯溪老街和黎阳in巷分别作为传统与复建历史文化街区代表,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符号学理论框架。实证分析表明:传统与复建两类历史文化街区均形成了主题定位、文旅功能、空间布局、物质载体、业态产品、旅游服务六方面的文化和旅游符号,前者以传统文化符号居多,后者以现代旅游符号居多;两类街区文化和旅游符号融合的独特性、凸显性、融合性和适应性等特征差异明显,前者偏向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后者偏向旅游介入的适应性。据此提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趋向”和复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趋向”的文旅融合路径,两类街区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中应加强文化资源符号化、资源功能多元化、符号空间整合化、文化符号全景化,促进文化产品价值化、旅游服务品质化,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其历史演变过程,接着梳理其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助力碳减排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张小军  吴毅 《旅游学刊》2017,(7):119-126
旅游作为人类的普遍行为,在今天的商业化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却逐渐丧失了其本真.通过思考"旅游"的内涵以及当代商业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文章区分了人类"天性旅游"和"商业性旅游"两个基本的旅游形态,探讨了"旅游"对于人类学的意义以及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检讨了以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所在.文章指出人类的天性文化是人类天性旅游的本质内涵,文化自由是天性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保证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实现游客和东道主的"共主体"地位,是文化自由的条件.同时,商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服从人类自由情性的发展,而不是让旅游成为商业化的帮凶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旅游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武汉市9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质性数据分析探讨了居民身份认同对其旅游发展意向的影响,并对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街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居民身份认同主要从情感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旅游发展要素、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其旅游发展意向产生影响;依据身份认同强弱与旅游发展意向正负的交互组合,可将居民分为4种认同-意向类型:积极拥护者、传统坚守者、经济至上者和无为参与者;在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的历史文化街区,居民身份认同对其旅游发展意向的影响各异:在参与和巩固阶段街区,传统坚守者突出;在发展阶段街区,积极拥护者占主导;在巩固阶段街区,积极拥护者和无为参与者兼而有之,且二者冲突尤为激烈。最后,针对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的类型和特征,提出了促进居民参与街区旅游发展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倩  吴小根  汤澍 《旅游学刊》2006,21(12):52-57
近20年来古镇旅游逐渐受到游客的欢迎,随着古镇旅游热的迅速升温,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商业化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多数学者认为古镇旅游的开发使古镇受到"商业化"或"过度商业化"的影响,而关于两者却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尝试对"商业化"、"过度商业化"进行区分,指出商业化是古镇社会-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移的过程,其本身是旅游开发必然产生的现象;通过探讨旅游"商业化"与古镇发展的关系进而说明"适度的商业化"将有助于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商业化适度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洁 《旅游学刊》2007,22(10):9-10
1.旅游产业的发展困境:泛商业化的开发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破坏 我国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以极其丰富的原生性文化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客,但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它表现出很多不足.例如,现有的旅游产品缺乏应有的文化信息的附载.传统的民俗活动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进行"历史记忆"的主要形式,但是,许多民俗事象并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研究、整理和发掘,更谈不上保护,有的地区甚至将本来很实在、很质朴的传统婚俗展示开发成低俗的"强拉硬扯当新郎,进了洞房就要钱"的民俗风情游.  相似文献   

8.
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使"文旅融合"成为热词,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历时性反思却比较缺乏,进而影响了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完整理解。文章基于对文化和旅游关系演变的历时性梳理,分析了文化和旅游关系的起源、发展与提升及其相应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文化的身份意义和旅游者追求身份认同使文化具有吸引物属性,建构文化的身份认同与集体记忆增强其吸引物属性并使之成为旅游资源,是践行文旅融合的第一层次路径,但也可能会面临关于文化工具性的批判。通过文化的可参观性生产提升文化的展示水平,是增强旅游者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方式,也是践行文旅融合的第二层次路径,但因此而引起的文化商品化往往被批判为旅游导致文化衰落。文化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商业化与产业链延伸是践行文旅融合的第三层次路径,但也可能导致过度商业化与文化体验失真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三个层次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始,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对甘肃酒泉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以及传统民俗的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剖析酒泉老城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适用于酒泉老城区的保护和利用建议,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法及未来发展对策,以充分发挥酒泉老城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持续发展传统商业街区,并对老城区的用地功能和居住用地进行调整和更新。  相似文献   

10.
游客体验及其体验价值是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小红书App分享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照片为研究数据,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提取照片隐含的价值要素,并基于凝视心理活动分析框架构建游客体验价值的增值路径。研究表明:(1)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体验价值体现在功能价值、享乐价值和符号价值3个层级;(2)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通过游览体验和视觉选择两条路径实现享乐价值和符号价值的增值,进而间接提升其功能价值;(3)节庆活动、文化演艺活动和娱乐体验活动的参与程度与享乐价值直接相关,符号价值则主要通过打卡和探店等行为提升社会声望价值,游客视觉选择的网红符号形象强于历史文化符号。基于此,研究从功能价值、享乐价值和符号价值三方面为历史文化街区提出具有普适性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于2016年开街,当地政府欲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创意、旅游体验、商业休闲等多功能互融互通的文旅商综合体。笔者从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入手,借鉴国内成功的街区发展模式,探析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就景德镇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城市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规划。总结提出了景德镇陶瓷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以创意文化为传承方向;以城市旅游为发展亮点;以商业街区为转型基础。将景德镇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具有自身文化底蕴的文化型都市。集旅游发展、文化展览、商业街区为一体的系统城市发展体系。把景德镇浓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打造出景德镇历史文化城市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新的定义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保护问题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保护一直是中外旅游发展中备受关注但始终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旅游接待地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分析了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造成的6个方面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旅游接待地实施社会文化保护和文化提升的战略思考。笔者认为,我们对保护一词首先应有正确的理解,应采用旅游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制定文化保护和文化提升战略,制定和颁布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相关的执行和协调机构,应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保护和文化提升方面的作用,应重视在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保护和提升方面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承载了城市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印记,主要表征为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过去40年,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改变了城市面貌,也影响了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进程。历史街区一旦变成旅游景观,符号化就成为了历史街区进行旅游发展和空间重构的主导逻辑。本研究以前门大街为案例地,通过对马蜂窝网站中游客分享照片的检索和整理,利用符号学和扎根理论方法分析了旅游利用背景下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符号的意义表达,并对此过程中的符号建构与解读机制进行剖析。本研究从主客体两视角出发,深化既有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前门大街通过指索符号、建筑符号、街道符号和商业符号共同表征这一空间。街道功能多样化和城市地位转变是符号建构与解读的具体语境,符号系统的建构存在多个权力主体,不同价值的符号其建构方式也有所不同。符号的解读需要旅游者的身体参与,当旅游地建构的符号与旅游者获得的符号存在一致性的时候,意味着文化景观符号意义被正确地接受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消费转向下场景文化价值具备集聚创意人群、促进空间转型发展的功能。识别历史文化街区场景文化价值有利于促进街区空间活力提升、推动城市更新发展。本研究基于场景理论,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手段,在实证研究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场景文化价值识别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场景领袖魅力突出、传统要素凸显,形成迷人的本土化体验性空间;(2)历史文化街区场景文化价值可通过合法性、戏剧性、真实性等3大维度的25个指标进行识别;(3)历史文化街区场景舒适物涵盖自然景观、有形文化和消费娱乐设施等3类,其与环境氛围分别构成场景的“形”与“韵”,经由感知/认知、消费、个人信息加工处理转换为“感”,即个体情感记忆,进而识别场景文化价值。研究通过场景文化价值识别过程丰富场景理论在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特定空间的应用,也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衡量其场景特征与规划定位之间的差异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伴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危机在悄然滋生并不断加剧.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指出符号化旅游是解决旅游的"符号化"的一把钥匙.借用"前台"、"后台"理论,文章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舞台化空间与文化保护性空间的旅游规划设计及旅游活动模式,为原生文化的演绎及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游客旅游体验及游客行为规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当我们的城市正在日益陷入"千城一面"的怪圈,历史文化街区更加成为对自身文明和文化价值的证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大学生旅游市场秩序较混乱,学生受校外旅行社的委托擅自违规经营旅游业务等现象屡禁不止。现在一些  相似文献   

18.
李嘉宇  陈明 《西部旅游》2023,(7):37-39+43
<正>由于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在社区旅游发展中极易造成过度旅游的问题。文章站在文化认同的角度,考察过度旅游对社区旅游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过度旅游对游客和目的地社区居民文化认同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过度旅游行为造成了游客在旅游地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认知态度与社区居民产生不同程度的错位,影响了游客对于文化认同和社会身份的认同。虽然过度旅游与文化认同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这种关联主要是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等间接方式来实现,并具有不可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因此,在推动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警惕过度旅游对文化认同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日益追求精神生活上的富盈。随着城市旅游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城市旅游吸引物——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城市旅游热门话题。文章首先通过现有文献资料获取广东南雄珠玑古巷信息,介绍其地理位置、文化现象等,然后分析国内外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优秀案例,并剖析南雄珠玑古巷旅游开发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珠玑古巷旅游开发策略,以期为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古镇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产业中的重要角色,可以极大填补市场空缺,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但是由于我省古镇旅游起步时间短,导致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古镇历史文化开发不充分;古镇开发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开发经营过程中过度商业化等。诸类现象不仅仅是出现于贵州,在中国古镇旅游开发中,许多地方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里笔者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来讨论当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