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其历史演变过程,接着梳理其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助力碳减排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就景德镇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城市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规划。总结提出了景德镇陶瓷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以创意文化为传承方向;以城市旅游为发展亮点;以商业街区为转型基础。将景德镇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具有自身文化底蕴的文化型都市。集旅游发展、文化展览、商业街区为一体的系统城市发展体系。把景德镇浓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打造出景德镇历史文化城市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新的定义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消费需求下的历史街区旅游空间发展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玉 《旅游学刊》2014,(7):9-11
正一、"原真文化僵化保护"和"过度商业化"两种极端模式: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瓶颈历史街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情感、精致的美学艺术以及宝贵的物质遗产等多种文化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旅游是激发历史街区活力的有效途径,但在缺乏科学管理和调控机制下,历史街区极易陷入原真文化僵化保护或过度商业化的两种极端。一方面,为保护历史街区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标,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由此成为新时期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载体。本研究基于符号学视角,选取黄山市屯溪区毗邻的屯溪老街和黎阳in巷分别作为传统与复建历史文化街区代表,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符号学理论框架。实证分析表明:传统与复建两类历史文化街区均形成了主题定位、文旅功能、空间布局、物质载体、业态产品、旅游服务六方面的文化和旅游符号,前者以传统文化符号居多,后者以现代旅游符号居多;两类街区文化和旅游符号融合的独特性、凸显性、融合性和适应性等特征差异明显,前者偏向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后者偏向旅游介入的适应性。据此提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趋向”和复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趋向”的文旅融合路径,两类街区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中应加强文化资源符号化、资源功能多元化、符号空间整合化、文化符号全景化,促进文化产品价值化、旅游服务品质化,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于2016年开街,当地政府欲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创意、旅游体验、商业休闲等多功能互融互通的文旅商综合体。笔者从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入手,借鉴国内成功的街区发展模式,探析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消费转向下场景文化价值具备集聚创意人群、促进空间转型发展的功能。识别历史文化街区场景文化价值有利于促进街区空间活力提升、推动城市更新发展。本研究基于场景理论,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手段,在实证研究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场景文化价值识别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场景领袖魅力突出、传统要素凸显,形成迷人的本土化体验性空间;(2)历史文化街区场景文化价值可通过合法性、戏剧性、真实性等3大维度的25个指标进行识别;(3)历史文化街区场景舒适物涵盖自然景观、有形文化和消费娱乐设施等3类,其与环境氛围分别构成场景的“形”与“韵”,经由感知/认知、消费、个人信息加工处理转换为“感”,即个体情感记忆,进而识别场景文化价值。研究通过场景文化价值识别过程丰富场景理论在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特定空间的应用,也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衡量其场景特征与规划定位之间的差异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游客体验及其体验价值是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小红书App分享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照片为研究数据,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提取照片隐含的价值要素,并基于凝视心理活动分析框架构建游客体验价值的增值路径。研究表明:(1)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体验价值体现在功能价值、享乐价值和符号价值3个层级;(2)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通过游览体验和视觉选择两条路径实现享乐价值和符号价值的增值,进而间接提升其功能价值;(3)节庆活动、文化演艺活动和娱乐体验活动的参与程度与享乐价值直接相关,符号价值则主要通过打卡和探店等行为提升社会声望价值,游客视觉选择的网红符号形象强于历史文化符号。基于此,研究从功能价值、享乐价值和符号价值三方面为历史文化街区提出具有普适性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承、生生不息。VR技术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沉浸的特点,给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播增添了更多可能,将VR技术在历史街区文化活态保护中应用起来,可以让我们的文化"活"起来,为体验者带来强烈的在场感和参与感,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日益追求精神生活上的富盈。随着城市旅游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城市旅游吸引物——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城市旅游热门话题。文章首先通过现有文献资料获取广东南雄珠玑古巷信息,介绍其地理位置、文化现象等,然后分析国内外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优秀案例,并剖析南雄珠玑古巷旅游开发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珠玑古巷旅游开发策略,以期为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三个层次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始,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对甘肃酒泉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以及传统民俗的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剖析酒泉老城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适用于酒泉老城区的保护和利用建议,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法及未来发展对策,以充分发挥酒泉老城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持续发展传统商业街区,并对老城区的用地功能和居住用地进行调整和更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旅游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武汉市9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质性数据分析探讨了居民身份认同对其旅游发展意向的影响,并对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街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居民身份认同主要从情感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旅游发展要素、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其旅游发展意向产生影响;依据身份认同强弱与旅游发展意向正负的交互组合,可将居民分为4种认同-意向类型:积极拥护者、传统坚守者、经济至上者和无为参与者;在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的历史文化街区,居民身份认同对其旅游发展意向的影响各异:在参与和巩固阶段街区,传统坚守者突出;在发展阶段街区,积极拥护者占主导;在巩固阶段街区,积极拥护者和无为参与者兼而有之,且二者冲突尤为激烈。最后,针对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的类型和特征,提出了促进居民参与街区旅游发展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承载了城市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印记,主要表征为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过去40年,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改变了城市面貌,也影响了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进程。历史街区一旦变成旅游景观,符号化就成为了历史街区进行旅游发展和空间重构的主导逻辑。本研究以前门大街为案例地,通过对马蜂窝网站中游客分享照片的检索和整理,利用符号学和扎根理论方法分析了旅游利用背景下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符号的意义表达,并对此过程中的符号建构与解读机制进行剖析。本研究从主客体两视角出发,深化既有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前门大街通过指索符号、建筑符号、街道符号和商业符号共同表征这一空间。街道功能多样化和城市地位转变是符号建构与解读的具体语境,符号系统的建构存在多个权力主体,不同价值的符号其建构方式也有所不同。符号的解读需要旅游者的身体参与,当旅游地建构的符号与旅游者获得的符号存在一致性的时候,意味着文化景观符号意义被正确地接受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构成上海历史街区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包含官方宣传意图的官方宣传文本以及反映游客实际偏好的网络游记文本,利用计算机共现处理平台在统计各历史文化风貌区关注次数与共现次数等多重指标的基础上,探寻官方与游客的关注偏好及共现偏好差异所在.研究结果表明:(1)官方与游客的关注度及共现效应存在显著关联性,即关注度较高、关注偏好较强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其共现偏好及共现效应也较为显著;(2)满足触摸街区历史记忆、感知街区人文内涵是游客造访历史街区的核心动机;(3)重视街区建筑与人文生态的环境保护,实现景点联合宣传的带动效应,是官方宣传核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刘敏  刘爱利 《旅游学刊》2015,30(4):115-126
城市建筑遗产再利用是当今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选取历史街区建筑遗产再利用较成功的南锣鼓巷为典型案例,基于业态视角,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和统计、对比分析,对建筑遗产再利用进行研究.结论包括3点:(1)基于业态视角对建筑遗产的再利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拓展了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分析视角.(2)从业态选择、业态构成、业态变迁、业态发展趋势、业态影响因素5个方面,探讨了业态与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关系问题;其中前4个方面是从业态自身发展规律的视角进行分析,第5个方面则是从影响业态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3)文章对其他历史街区类建筑遗产的再利用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业态的特征是市场规律的体现。本研究以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实地调研数据为主,网络平台相关数据为辅,对商铺业态分类,从多个视角透视街区业态特征,运用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探讨业态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历史文化街区商铺业态类型可优化为餐饮、购物、住宿、游览娱乐和其他5个大类15个中类;(2)业态水平空间分布表现出商铺面积规模的插花分布现象和业态两两组合的多样化特点,业态垂直空间分布由低层向高层表现出商铺数量、业态种类递减,商铺面积规模递增,业态多样性弱化、集中性强化的态势;(3)业态空间集聚表现出街巷入口、尽头的垂直分布集聚和商铺面积规模的“集聚-分异”现象;(4)商铺面积规模、街巷类型和集体记忆表征水平变量显著影响业态类型,饮品、小吃、服装、特产、住宿类型业态布局与街巷类型变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特产、饰品、住宿类型业态布局与商铺面积规模变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服装、娱乐类型业态布局与集体记忆表征水平变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里院是青岛特有的建筑,已成为青岛历史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十分珍贵。本文立足于保护与发展里院的意义,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为里院的保存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型购物场所顾客满意度研究——广州状元坊案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尽管顾客满意度研究在相关领域已是一个研究颇久的话题,但在历史街区相关研究中鲜有涉及.本研究结合历史街区型商业街(广州状元坊)的特点,对ACSI(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加以引中和改进,构建新的适合商业街的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并通过问卷数据收集,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定量化地对状元坊的顾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显示,顾客对状元坊的总体满意度一般;环境质量感知普遍较差,商品价格和商品种类满意度较高;学生是状元坊的主要消费群体;而区位优势、特有消费群体与准确的市场定位对状元坊顾客重游率具有决定作用.研究对拓展国内目前还比较薄弱的历史街区型商业街满意度研究有积极意义,研究结论可为商业街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城市风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作为全国最长的步行街之一,无论是古代的码头还是近代的租界,又或是现代的商业街;江汉路的存在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江汉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江汉路步行街的保护与利用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古来,桂北地区是岭南与中原连接的重要道口,南越门户,在很久以前,该地区就是从中原进入南越的汉人戍守、避难、安家的必经之路和理想之地方,他们从中原各地而来,在这里建村形成寨落,从而形成瑶、汉、壮、苗等多民族,多文化和多民族交融在一起,历经数百上千年,产生丰富的传统文化、而这里许多传统村落以及历史街区古风犹存,本文旨在从该区域传统历史街区(恭城县付家街)文化遗存及现状,探索如何活化适应当前生活方式对策。  相似文献   

20.
真实性研究在国内旅游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真实性既包括旅游地的原真性,也包括游憩者对旅游地真实性的感知.文章以夫子庙这个城市RBD兼历史街区为例,从游憩者①的角度研究了这种定位于满足游憩者体验历史文化和商业消费综合性需求的景区的"真实性".通过对游憩者真实性感知的夫子庙核心景点事物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仿古观光活动"和"购物体闲活动"这两个构建夫子庙真实性感知的因子,并分别比较了它们对于本地市民、暂住居民和外地游憩者以及文化体验型、娱乐休闲型和综合型动机游憩者感知夫子庙真实性的重要程度,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调查表明:夫子庙景区的游憩者主要动机包括文化体验和娱乐休闲,他们对于夫子庙的客观真实性整体把握较准确,但这些游憩者即使知道夫子庙没有真实保留多少古建筑,也仍然认为夫子庙是一个成功体现了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游览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