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34篇
工业经济   78篇
计划管理   170篇
经济学   159篇
综合类   80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13篇
农业经济   47篇
经济概况   121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中国1953—200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不同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5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波动主要以60年尺度、17.5年尺度和趋势为主,近期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从不同尺度生产要素投入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关系看,要素投入差异会引起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也会引起要素投入环境差异并引发要素投入差异的变化,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考虑区域差距波动的短期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对CPA职业道德进行了分析,发现CPA职业道德状况是CPA审计市场诸因素的复合函数,分别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静态博弈方法,对CPA审计机制和CPA行业内部的诸因素对CPA职业道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零售业上市公司业绩的DEA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DEA模型对零售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DEA有效分析和规模收益分析对八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了效率衡量,为投资者理性投资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上市公司提高效率提供了数据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业进入壁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与市场化紧密联系不足的问题,如供给短缺、资本金不足、收益率低、业务创新缓慢等.这些都与银行业进入渠道不畅通及进入数量不足密切相关.只有消除银行业进入的经济性壁垒和政策性壁垒,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才能更好地解决因供需失衡引发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决民营资本缺少合理出路、解决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总量均衡区间与宏观调控应确立的若干新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方调整其生产规模所需的成本可称为调节成本。由于存在调节成本,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出现对宏观调控将产生诸多重要影响,使之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为有效应对这种新情况,在宏观调控实践中有必要相应地确立“近似均衡原则”、“适度超前原则”、“临界点原则”、“供给方原则”。  相似文献   
18.
成人教育在社会转型中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 在中国,“转型”概念是1992年以后开始流行的。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诸多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社会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形态变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创业与创新的内涵、比较与集成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椿  刘冠 《经济管理》2007,(16):76-80
本文研究表明,创新与创业尽管有各自明确的研究边界,但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的交集表现为创新与创业的集成与融合。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二者的相互作用和集成融合,对于我国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以及推动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且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Assessment of regional trade and virtual water flows in China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e succes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left deep marks on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Some regions in China are relatively poor with regards to water resources. This problem is exacerbated by economic growth. Flourishing trade activities o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hav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amounts of water withdrawal and water pollution. Hence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inter-regional trade structure and its effects 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via ‘virtual water flows’. Virtual water is the water embedded in products and used in the whole production chain, and that is traded between regions or exported to other countries. For this assessment of trade flows and effects on water resources, we have developed an extended 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for eight hydro-economic regions in China to account for virtual water flows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China.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current trade structure in China is not very favorable with regards to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fficiency. North China as a water scarce region virtually exports about 5% of its total available freshwater resources while accepting large amounts of wastewater for other regions' consumption. By contrast, South China a region with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is virtually importing water from other regions while their imports are creating waste water polluting other regions' hydro-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