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5篇
综合类   1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我收集的一枚崇宁重宝,版别较特别,查阅各钱币工具书未见有收录. 1、钱文均较大,尤以"崇"和"宁"二字更大,"崇"字的末三笔竖立并靠呈直腰状,形成两侧大空档,有上重下轻之感.  相似文献   
32.
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铸御书"淳化元宝"钱,文体有真、草、行三体;另有一种"缩水淳化"数量极少.笔者藏有一枚钱文四字奇特的真书"淳化元宝"钱(见图).径24.6,穿6,厚0.7毫米,重3.4克.  相似文献   
33.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又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由此,说明双点通宣统大样钱数量较多,版式也并不单一,现将三枚宣统大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4.
在对国内外港口—腹地关系演变研究文献综述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系统为例,测度1997—2006年港口—经济腹地系统关联效应,并分析在空间上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系统关联度阶段性演变;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关联度格局趋向圈层结构;大连港与大连市关系进入停滞期;关联度变化受辽宁沿海港口群影响。机制为:港口的吸附功能;交通网络的"汇水"功能;腹地的海向推动功能以及市场及政策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35.
跨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这也是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跨尺度、跨区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格局的一个重要方式.文章从当前的“城市农民工”现象分析了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民自身生活提高,迁入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迁出区生态环境改善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从“区域”视角分析了“地方权利边界”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机制性”限制,从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资源约束及城市发展空间约束等分析了城市化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客观限制”.文章提出,在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框架下,应通过加大中西部农村教育支持,提高农村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从长远考虑实施教育移民战略,改革区域性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在中国东中部地域扩大重点开发区范围,积极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化解城市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限制,从而在实践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6.
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区域城镇化演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区东部中俄、中朝边境线长达2 000多km,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边疆要地,也是典型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地域。文章分析了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城镇化演进的区域基础,探讨了区域城镇化的现状特点和演进轨迹,预测了交通通道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区域城镇化演进态势与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更具意义的是,战略性地探讨了区域资源与地理环境系统对交通通道体系建设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响应及其对城镇化演进的制约,提出了未来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实现主体功能区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即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命题,即中国的人口配置和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文章因此分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农业移民"道路的终结。通过对中国广大农村尤其西北、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表明,当地既没有发展农村小城镇的条件也没有发展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区域的条件,中国要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就必须实行大跨度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同时指出,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来自农村人口跨区域流动的机械增长比例很小,其障碍因素很多,并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8.
辽西走廊地带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其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意义重大。在充分研究辽西走廊地带的区域特征基础之上,分析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的发展特点,探讨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39.
以长江经济带干线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概念界定和“敏感性—应对能力”框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和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识别,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呈“并驾齐驱”式同步增长态势,整体脆弱性表现为“震荡起伏”式有序下降,且时序分异特征鲜明。(2)空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具有显著的动态演替性,下游环境高风险区呈现空间集群特性,但区段脆弱性程度不断下降,中游脆弱性呈“先降后升”演变走势,上游脆弱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指数值波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变迁是流域多重人为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与工业化、投资与消费激增和大规模旅游开发活动是引致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制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则表现为公共交通与生态建设、科技与教育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