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4篇
财政金融   470篇
工业经济   190篇
计划管理   907篇
经济学   1318篇
综合类   425篇
运输经济   56篇
旅游经济   79篇
贸易经济   864篇
农业经济   702篇
经济概况   894篇
信息产业经济   9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分析我国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集聚特征,探索沙棘产业的时空演化规律,以期为我国沙棘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1988—2020年企查查平台沙棘企业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沙棘企业空间分布范围、空间集聚程度、企业经营内容等方面,对沙棘产业时空集聚特征及布局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 (1)1988年以来我国沙棘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但2008年以来增速明显提升,2018年涨幅最大;(2)对2010—2020年沙棘企业进行全局自相关与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沙棘企业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空间集聚程度在11年内不断加强,形成了疆北、青甘、陕晋蒙、东北蒙东四大集聚单元;(3)我国沙棘企业现有经营内容以原料种植、初级加工和沙棘销售为主,产、研、销区域分工明显,一体化水平较低,沙棘科技研发与精深加工整体较弱。结论 我国沙棘产业集聚优势显著,但也存在空间分布不均、产加销布局分散、精深加工与科技研发能力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通过2019年全年对12个江苏省级休闲农业园内植物时间结构及空间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植物时空结构对游人体验的影响程度以及江苏省休闲农业园植物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的耦合协调情况。方法 文章在实地调研及问卷调研的基础上,选取14个指标建立植物时空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分析江苏省级休闲农业园植物时空耦合协调情况。结果 休闲农业园中植物时间结构对游人体验的影响程度大于空间结构;其中有10个样地植物时空组合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属中间过渡类,2个样地属失调衰退类。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后,目前仍处于运营状态的仅剩8个。结论 休闲农业园中植物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对游人体验存在一定的影响,且植物时间结构对游人体验的影响程度更大。江苏省级休闲农业园植物时空耦合协调情况基本处于中间过渡类,对休闲农业园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污染严重已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 文章基于2009—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为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Tobit模型和GTWR模型,分别从全局视角和微观视角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省区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策略侧重不同。结果 宁夏、内蒙古和山西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的有效举措是在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基础上,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甘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在于重视农业节水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应用推广;山东的出路在于提高农户节水意识;陕西和四川的有效途径在于采用科学合理的用水方式,降低农业用水占比,优化用水结构;河南和青海需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结论 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并探究影响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主导因素,可以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探析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粮食供需结构现状。方法 文章选取2010—2019年山西省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借助ArcGIS10.2软件、EXCEL软件,采用重心研究模型和粮食安全贡献度模型,综合探析近年来山西省粮食供需变化及粮食安全现状。结果 (1)2001—2019年山西省粮食面积和产量整体稳中有增;种植结构以玉米、小麦为主,谷子、大豆、马铃薯为辅,以及高粱、燕麦、荞麦等小杂粮类;10年来,粮食生产变化表现为以增加玉米,减少小麦和杂粮生产为特点。(2)2010—2019年大豆、燕麦和小麦的产量重心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转移,其他种类均呈现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转移;种植结构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荞麦>大豆>高粱>燕麦>玉米>谷子>小麦。(3)2011—2019年全省粮食产量稳定情况下,以2014年为转折点粮食需求量先降低再增加,调出量先增加再减少,至2018全省粮食调出量减少为负值;粮食需求结构中,口粮占53.65%,饲料用粮占比29.68%,工业用量仅占13.53%。运城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最大,其次为临汾市、忻州市、朔州市和晋中市较高,长治市、大同市、吕梁市和晋城市较低;太原市和阳泉市最低,为负值。结论 山西省粮食生产表现为总体平衡,种植优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转移的趋势,且各作物种植时空变化规律性不强;种植结构尚未形成区域特色产业,粮食需求量仍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粮食安全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85.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土地利用发生巨大转变,城市气候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大连旅顺区为例,基于2005年和2016年两期数据,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旅顺区土地利用及地表温度时空分异特征。2005-2016年,旅顺区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面积分别增加了9.51 km2、13.19 km2;耕地、林草地及其他用地呈减少趋势;11年间,旅顺区地表温度整体逐渐升高;各用地的地表温度呈现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耕地和园地>林草用地和水域”状态。  相似文献   
986.
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对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向好,但地区差异逐渐拉大,高质量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均呈增长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差异逐渐缩小,社会和谐和城乡融合水平地区差异逐渐扩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森林覆盖率、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分别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和城乡融合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层级任意两因子交互后解释力更强。基于以上结论得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以重庆市为例, 基于2001—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面板数据,探究丘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时空分异与演变特征,以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采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L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时空分异和演变特征展开研究。结果 (1)从时间序列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变化呈现3个增长阶段:2001—2006年低速增长,2007—2010年快速增长,2011—2018年缓慢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由少变多并逐步趋向综合类发展;(2)在空间扩展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先从渝西、渝中地区向渝东北扩展,再扩展至三峡库区带,但不同产业类型各阶段空间分布特征相异且变化明显;(3)在空间格局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除渝东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余地区均分布较广,除牲畜、家禽、花木、果蔬产业呈随机分布外,其余产业及合作社整体呈显著聚集分布;(4)不同产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空间尺度的依赖性不同。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粮油6类合作社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集聚强度先增强后减弱;(5)空间集聚分布呈现差异化,各产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形成单个或多个集聚中心,主要聚集中心为奉节县、渝西地区。结论 自2001年以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改变了原本主要以规模分散生产经营的家庭作业模式。因此,今后应依托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不断增强的消费需求,利用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办法,培育出更高效、更能凸显当地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也要扎实推进渝东南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988.
目的 探究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要素空间错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相关参考和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以资源错配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资源错配指数测算框架,选取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经济数据测算出农业资本错配指数、劳动力错配指数、土地错配指数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指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对农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 (1)农业资本错配、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在时空上分别展现出不同的演变发展特征,但都呈现出要素错配不断改善的趋势。(2)从实证结果来看,农业经营规模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农业种植结构升级能够有效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有效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同时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是改善农业资本错配一种重要方式。(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够通过促进农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来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改善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结论 中国农业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的错配程度在不断改善,农业经营规模、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要素错配的关键因素,消除要素流动障碍,完善区域联动机制是改善要素错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探究新疆县市畜禽粪污空间分布与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人工牧草地)畜禽粪便氮磷污染风险进行预警,为优化新疆农牧业空间布局,科学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采用1988—2017年统计数据,选用排泄系数法估算新疆85个县市畜禽粪污产生量,并利用ArcGIS分析空间分布及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根据2017年新疆县市农用地作物粪肥养分需求来进行环境风险预警。结果 (1)1988—2017年新疆县市畜禽粪污产生总量变化呈现出上升—下降交替波动的特征,牛、羊为粪污产生量主要来源。(2)从分布与演变看,粪污在北疆县市及南疆部分县市分布较多,且在向北增加,南疆县市分布变化不大,东疆县市一直以来分布较少。(3)以氮、磷为计,分别有44.7%、40%的县市预警值均大于1,实际畜禽养殖总量都超过了环境容量,环境风险为较严重或严重。结论 应根据不同县市粪污分布及预警情况选择不同的种养优化与布局方案,多途径提高牛羊养殖效率,提升牛羊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因地制宜选择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90.
为寻求最佳的交通基础设施应急疏散管理机制,本文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与分类对应急疏散交通流的特性进行总结,并从分析被疏散个体的行为特征入手,在前景理论和时空经济分析框架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描述交通基础设施应急疏散管理过程中群体决策行为(GDB)的概念模型。同时,结合群体在疏散过程中的理性程度与实时信息供给(TIS)的技术手段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应急疏散管理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交通管理部门或运输服务供给企业应引导被疏散个体正确认知时间及空间价值分布特征,通过实时信息供给手段来降低群体非理性行为发生概率,以期实现理性的疏散路径选择。以2008年初"南方雪灾"中的京珠高速湖南段交通疏散过程为例,验证了交通基础设施应急疏散管理分析框架的有效性,并以此为鉴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应急疏散管理策略继续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