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50篇
计划管理   118篇
经济学   85篇
综合类   58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03篇
农业经济   562篇
经济概况   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农地非农化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在分析农地非农化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农地转用价格过低的原因,认为要充分考虑到农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选择价值以及产权意义上的价值,把农地的正外部效应充分内化,修正扭曲的农地资源价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非农用地的数量。并且运用农地非农化土地一级市场的模型,认为存在农转非市场失灵,政府要在多目标决策的前提下进行干预,通过提高价格来降低农地市场供给曲线的弹性,从而起到控制农地非农化的数量。  相似文献   
982.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2006年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描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民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依赖性强等问题,对后续产业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加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后续产业政策,完善后续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3.
农地开发整理投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区域发展特点的农地开发整理投资模式,为建立土地开发整理多元化投入机制、实现土地资源与资金合理配置提供政策依据.研究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内容对建立农地开发整理投资模式的现实和政策背景进行分析;提出了影响农地开发整理投资模式建立的主要因素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地开发整理主导投资模式;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初步验证主导投资模式的优势特点.结论建立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区域发展特点的农地开发整理投资主导模式,对于实现土地资源与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4.
对土地整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地整理面临着新的形势,需要重新认识土地整理的内涵,以利于开展下一步工作。土地整理也有对耕地数量的要求,但这并不是它的主要目标,土地整理追求的是农村整体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它是一个综合性目标,而不是单一目标。对照土地整理的目标内涵,土地整理理念与新农村建设方针十分契合,两者都追求农村的整体进步,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土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实现手段,它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要求,必须要做到“集中资金办大事、办成事”,项目管理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5.
晋中市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用地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中市基本农田面临着高保护率要求与高保护压力在地区上的一致性,生态退耕,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大、增速快,农村居民点用地持续增长等方面的矛盾。晋中市农村建设用地亟待整合盘活、城镇存量用地规模较大,城乡建设用地体制性矛盾突出。为此,迫切需要采取适当核减基本农田面积,重点提升基本农田质量,统筹城乡用地管理,推进城乡用地结构优化,坚持集约用地,保证重点用地等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86.
农地整理对土地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目前农地整理偏重补充耕地数量、忽视耕地质量和生态保护的情况,从量化角度分析农地整理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提出农地整理规划设计和评价的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GIS技术。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农地整理项目区整理前后景观格局指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增大,景分形维数降低,景观斑块稳定性增强,破碎化程度降低。但是,农地整理为了增加耕地面积,牺牲了其他景观类型;同时,景观多样性指数的下降,降低了整个景观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和稳定性,不利于景观系统的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农地整理是一项多目标工程,只有在耕地数量与质量、生态景观、土水环境等目标之间达成一种相对平衡,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987.
省级基本农田数量确定与指标分解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基本农田数量确定和指标分解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综合考虑现状与规划耕地的总量,基本农田的供给条件以及上级下达给本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确定江西省基本农田数量为2459198.61 hm 2,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6%;采用因素法,综合考虑各设区市人口、耕地面积、后备资源、粮食总量以及非农占用耕地等因素将江西省基本农田分解下达给各个设区市。研究结论:基于多因素的半定量的基本农田数量分解方案方法综合了客观现实与人为主观判断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即将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88.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确权内涵体系的逻辑结构,并将该逻辑结构含有的三个逻辑层次转换为三个研究维度,展开延伸并检视。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法、结构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农地确权内涵体系的逻辑结构至少有三个逻辑层次,即产权性质确认、产权框架或三权分置式确认、产权核心或农户承包权确认。农地确权清晰化的进路,本质上是农地确权理念的共识达成和农地确权关系的均衡达成。研究结论:农地确权应做到"三协同、一转化",即协同推进农地产权功能治理市场化,协同推进农地"三权分置"可操作化,协同推进农地确权的技术标准、测量规范和数据管理科学化,以及促进承包地的实物调整向权益调整转化。  相似文献   
989.
采用高分辨遥感影像提取农作物信息在北方区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应用,但受到南方地形复杂、气候差异等条件的影响,采用遥感技术提取南方农作物信息的研究甚少。鉴于此,该文以广西鹿寨县为例,采用2012年9月的高分辨率Rapid Eye遥感影像为主要研究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图像分析方法,结合高程数据模型DEM和GPS野外采集数据,综合桑树在遥感影像上的形状特征、颜色特征、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位置特征(拓扑特征)提取桑树信息,并对其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桑树信息的总精度达到91.96%,Kappa系数达到0.839 1,满足使用的精度要求。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信息提取农作物信息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方法与基于像元的分类技术相比,突破了过多地关注地物局部细节而难以提取地物的整体结构信息的缺陷,避免了"椒盐现象"的产生,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识别的精度和效率,这对提取广西大宗农作物信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0.
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能否被有效替代已经成为农地能否健康有序流转的关键所在。文章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开展田野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较强,63%的农户期待转出农地。(2)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有一定影响: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当今农地的养老功能替代程度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没有显著直接影响。为促进农地合理流转、最大限度保护农户利益,应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增强新农保的保障能力,消除农户在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推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职业培训,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