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2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52篇
财政金融   99篇
工业经济   55篇
计划管理   575篇
经济学   1018篇
综合类   524篇
运输经济   22篇
旅游经济   26篇
贸易经济   204篇
农业经济   4952篇
经济概况   69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624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81.
研究目的:针对以往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仅考虑单一层次且多集中于宏观、中观尺度的问题,尝试从微观企业尺度分析企业、开发区两层因素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和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江西省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赣北赣东赣西赣中赣南的特征,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地域分布一致;开发区企业用地集约度受到企业和开发区两个层次影响。企业层次主要受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行业类型、研发投入和初始基础设施影响;开发区层次主要受开发区级别、工业用地率和土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并且通过影响企业资本类型、研发投入和初始基础设施的系数对企业用地集约度产生加成效用。研究结论:分层线性模型有效解决了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结构分层和嵌套问题,揭示了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有针对性的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2.
Rural residential land transition (RRLT) dominates rural land use transition. Therefore, analysing the laws of transi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land use is not only the basis for the differential manage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but key to the sustainable use of rural land.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conceptual model of RRLT using multi-perio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data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ArcGIS, and FRAGSTATS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among others. It also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extent, transition trend, transition morphology, and transition intens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BTH) region from 1980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a vertical comparison of long time series, the transition extent is characterised by a process of ‘slow growth—expanding start—fast expansion—slowing down’; the transition trend is characteris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by rural residential land, followed by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s reclaimed as cultivated land; the transition morphology is characterised by an increase in mean patch size and degree of irregularity, as well as aggreg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intensity is characterised by fluctu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small-scale reduction—small-scale growth—substantial growth—small-scale growth and reduction’. A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counties in the BTH region reveals a long-lasting and active growth trend in transition extent and transition intensity in the Beijing-Tianjin region, and a gradually slowing trend in the areas around the region. The transition morphology features of the northwest Hebei region are more prominent, and show that the scale of rural settlements is small, the plaques fragmented and irregular, and the layout more scattered. The BTH region should formulate a differentiated transition direction for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and play into the agglomeration, scale, and synergy effect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t should also coordinate and improve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n rural areas, and construct an orderly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pattern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development with a reasonable layout and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83.
沈阳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索城市化影响下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的现状,分析其空间差异,为耕地保护及城市周边耕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和景观4个功能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法计算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值,并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对沈阳城市周边50个乡镇(街道)的耕地多功能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沈阳城市周边耕地的多功能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生产功能远郊平原区最强,远郊山区和近郊区较弱;生态功能总体偏弱,个别乡镇较好;距离城市越远,社会功能越强;景观功能近郊区较强,远郊区较弱。(2)耕地的生态、社会和景观功能主要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生产功能受地形和距市中心距离的双重影响,而多功能则受地形、距市中心距离及各乡镇(街道)耕地主导功能等的综合影响。(3)沈阳城市周边的大多数耕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导,景观文化功能整体相对较弱。近郊区耕地生态功能所占比重较大,但社会功能比重较小,远郊区则与之相反。[结论]沈阳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且不均衡,应科学规划城市周边耕地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协调耕地各功能的关系,促进耕地多功能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4.
ABSTRACT

Land market regulations are often justified by the assumption that activities of foreign and non-agricultural investors drive up prices in domestic land markets. However, empirical knowledge about the dynamics of agricultural land prices across borders is sparse. Using the German reunification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we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inner German border on the dynamics of agricultural land prices in East and West Germany. We apply a land price diffusion model with an error correction specification to analyse spatial agricultural land markets. A novel feature of our model is its ability to distinguish price diffusion within states and across state borders. We provide evidence for a persistent border effect given that the fraction of spatially integrated counties is larger within states than across the former border. Moreover, we observe non-significant error correction terms for many counties along the former border.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it is striking to realize that even 25 years after German reunification, pronounced land price differences persist. It is quite likely that price diffusion through existing borders within the EU would take even more time given language barriers,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185.
研究目的:设计土地储备智能决策体系,将土地储备决策环节进行科学化、定量化和模型化,为政府合理开展土地储备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原则,以数据为驱动,人工智能为核心,通过基于Hadoop/Spark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智能决策模型集对多源时空大数据挖掘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土地储备智能决策体系,研究了一套面向土地储备的决策方法集,实现对现状条件的精准刻画,对土地储备规模、结构、时序等内容的科学决策;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将数据资源共享、现状条件评估、智能决策专题等功能集成,构建土地储备智能决策"一张图",并实现平台的自我学习和更新。研究结论:应用于宁波市实例验证,该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土地储备科学智慧决策,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索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时空格局变化,旨在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运用PSR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对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GIS技术分析其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变化,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1)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生态预警状态由"较不安全"转为"临界安全",警度亦由"重警"变为"中警"。(2)从空间格局来看,空间上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东部地区, 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3)近17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各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状态经历了"极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4)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土地垦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单位面积耕地地膜负荷等。[结论]研究期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改善,并在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7.
水足迹视角下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水土资源相对丰富但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不佳,亟待改善。[方法]运用投入导向型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水足迹视角下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综合有效的地区仅占5%,总体来看,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略好于规模效率;水土资源投入冗余状况分析表明,友谊县、虎林市、宝清县、汤原县、富锦市、同江市等8个县、市辖区的农业水土资源投入合理,其他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分作物来看,水稻生产的水土资源配置技术效率高于其他三大旱作。[结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是提高其规模效率,进而实现综合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8.
研究目的:分析家庭结构对农民流转土地意愿的影响,并揭示其内部机理的形成,以期为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家庭人口特征、土地使用特征、户主个体特征及家庭决策特征4类外源潜变量会显著影响农地流转意愿;(2)可观测变量对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其中,家庭总人口、实际经营及流转土地面积、户主年龄、家庭内部矛盾解决方式分别对这4类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好,即家庭总人口越多、实际经营及流转土地面积越小、户主年龄越大、依赖于内部解决矛盾的家庭更愿意流转农地。研究结论:家庭结构主要通过主动依赖、扶养压力、收入偏好、农地保障、决策信息5种机理对流转意愿产生影响,未来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应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9.
研究目的:确定住宅用地出让溢价率水平与宗地规模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和区位城市中这一关系的差异。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总体上宗地规模对土地溢价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化关系,不同规模和区位城市中这一关系有差异。人口介于500万~1 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中土地溢价水平受宗地规模的影响较为强烈,东部和中部城市中宗地规模大小对土地溢价水平影响显著,西部城市不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在总量既定条件下调整宗地投放规模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土地溢价率。  相似文献   
190.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地表覆盖数据重建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覆盖数据对于全球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发展政策制定有着重要意义。遥感已成为获取地表覆盖数据的重要手段。而目前的地表覆盖数据产品,如Globe Land30、FROM-GLC、MODIS Collection5、MODIS Cropland、Glob Cover、GLC2000等,存在数据精度不高、数据间一致性较差、与统计数据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成为目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检索了近10年关于多源数据融合在地表覆盖数据重建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概括了多源数据在数据重建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地表覆盖数据重建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评述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情况,阐明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展望了未来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地表覆盖数据重建研究的发展方向。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包括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法以及基于多源遥感和非遥感数据融合法。该文在对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进行论述时,主要讨论了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融合方法:基于数据一致性的融合法和基于回归分析的融合法。对于其他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如基于D-S证据理论融合法、基于数据集成融合法、基于统计模型融合法,也列举了最具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论述。在对基于遥感数据和非遥感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进行论述时,主要讨论了其3种空间分配方法:完全依赖法、部分依赖法、动态依赖法。在对目前研究进行探讨的过程中,该文对其研究区域、数据源、地表覆盖类型、空间分辨率、融合方法和文献来源进行总结分析,并重点就融合方法展开讨论。围绕各种融合方法在数据重建中的运用,该文归纳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对象和区域上的不足,研究区多为全球及欧美,其他区域的研究过少,研究对象多为所有地表覆盖类型和森林,对耕地和草地的研究过少;融合算法上的不足、重建结果精度上的不足。最后,指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即综合运用两类方法,得到具有详细完整空间信息的长时间序列的地表覆盖数据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