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5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64篇
经济学   305篇
综合类   49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2篇
贸易经济   56篇
农业经济   24篇
经济概况   77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连戏音乐程式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七个腔式音象的文化涵义说明目连戏的意义,并结合曲牌体音乐程式的文化研究阐述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即阴柔与阳刚并济的中国人心理结构之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2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补偿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玉君  张谦舵 《经济地理》2003,23(4):520-52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偿问题,即如何对那些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效应的受损者与受益者之间进行公平性调控,亦即受益者对受损者如何进行补偿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其中之一为地理学理论视界。本文运用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思想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补偿问题,得出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地域应该得到多元补偿和应该以生态环境建设产业或企业为主体来运作多元补偿的资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23.
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6,26(5):721-725,730
基于对国际文献和中国实际的了解和思考,从金融机构的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过程以及金融机构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理论问题包括地理存在论、金融变化的区域经济影响观点、区域金融系统演化模式、金融地理的路径依赖、金融全球化与地方关系等;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对金融地理影响、全球化与区域金融系统、行政格局与金融体系、金融系统与区域发展、金融企业地理5方面提出中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4.
刘君德 《经济地理》2006,26(6):897-901
文章着重介绍新发现的中国“行政区经济”现象,论述其表现特点、本质内涵、产生的背景、发展走势。在此基础上讨论转型期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5.
50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建国50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本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规划和理论总结,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咨询,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地理学人才.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得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6.
区域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这对建立在人地关系研究基础上的地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区域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从区域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基础理论、支撑技术和应用研究等方而论述了该领域的主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7.
孙久文  朱传耿  林勇 《经济地理》2005,25(1):143-144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于2004年6月25日-27日在徐州市召开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暨第八届学术年会,会议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主办,徐州师范大学承办。有国内外66所大学或科研单位11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28.
从地理学的综合视角看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编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鲍超  方创琳 《经济地理》2006,26(2):177-180,198
区域规划向来是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十一五”规划工作中,区域规划将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文章重新审视了区域规划对综合性的要求,并从地理学的综合视角分析了当前区域规划编制中的四大弊端,即规划阵容中经济地理学专业人才居多,跨学科人才较少;规划目标重经济增长和近期利益,轻综合效益和长远协调;规划背景重区域发展条件和发展历史的罗列,少分析,综而不合;规划内容重规划方案本身,轻综合协调和区域管治。在此基础上,认为新时期区域规划应该走出对“综合性”认识的误区;针对规划病理,厉行对症下药;加强跨学科综合研究,培养复合型区域规划人才。通过标本兼治,以达到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区域规划综合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
集聚经济的六类模型:一个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导致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从经济活动不同的集聚机制出发可以构建不同的集聚经济模型。本文根据不同模型建模的方法及其反映的集聚机制的区别,将现有集聚经济模型划分为六类,即:将外部规模经济视为“黑匣子”的集聚经济模型、基于知识外溢的集聚经济模型、基于消费者多样性偏好的集聚经济模型、基于中间投入品的集聚经济模型、基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的集聚经济模型、基于消费过程中不完全信息的集聚经济模型。文章介绍各类模型的研究进展和模型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对经济集聚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0.
文贯中 《经济学》2005,4(2):519-540
为何科学革命只发生于欧洲,是李约瑟之谜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之归于地理禀赋。宋朝的地理禀赋条件对农本社会的自我延续最为不利。却反以城市工商业和民间海外贸易的繁荣,以及技术创新的频繁著称于世。元朝后中国疆域相对人口获得周期性的扩大,反使中国周期性地向农本社会倒退。自此,中国失去了本土性科学革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