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70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中国地产界两个有钱无名的人物:朱孟依和黄如论。而最近发生的周正毅事件,又引出了人们对一个话题重新思考:究竟谁才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为此,记者对话合生创展的北京少帅陈长缨,想听听他对这些大佬们的看法。朱孟依招陈长缨至北京可谓别有一番苦心。去年,黄如论麾下的世纪金  相似文献   
52.
朱雪尘 《英才》2005,(7):70-71
新华联参股长沙商业银行已经板上钉钉,总共投入7500万元,参股比例占总股本的8%。而这将是继新华联国际(0472) 之后,傅军实现的第二个资本平台。再次见到傅军,已不是在国贸桥附近租来的办公大楼,而是在东四环边,高20 层的新华联大厦。在这座大厦里,驻扎着包括“金六福”在内的大部分新华联系公司。傅军告诉记者,目前新华联系已经有超过30家公司,200年实现营业收入62.96 亿。但傅军也强调,这么庞大的产业链条, 确实令其有些“头痛”,而惟一能令新华联不走德隆,鸿仪老路的只有“量力而行”。对于新华联的急速扩张,傅军亦有所顾忌,为此,其在集团第十六次董事会上作了题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确保企业基业长青》的讲话,“我们要充分吸取德隆、鸿仪等盲目扩张、铤而走险的惨败教训,不图虚名,不搞炒作。”  相似文献   
53.
LOGO成软肋     
朱雪尘  梁海松 《英才》2004,(8):77-77
“几乎每个楼盘都有LOGO,但几乎每个楼盘的LOGO都粗糙。”身为中国电信、央视“经济半小时”、中国网通等名品牌的VI设计,正邦总经理兼创作总监陈丹认为有些楼盘LOGO的设计实在是深受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而“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54.
她扬言:女人有两个成功方法,—个就是找—个老的,嫁对—个男人;另—个可能有很多女人不同意,女人成功就是外表,外表是一个太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55.
我与陈天桥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时间大概是在2002年的时候,那时盛大已经有了一点名气,但因为做的是游戏,口碑并不很好。陈天桥找到我,其实很偶然,因为当时微软打击盗版,陈天桥就到北京找救援,开始找到求伯君,求伯君就说:那你找方兴东好了,他就过来找我。  相似文献   
56.
身为这个时代的翘楚, 你的言行正在改变着你周围的一切, 但是你可否知道, 魔鬼就隐藏在细节之中。或许你穿错了衣服,或许你不懂得搭配, 或许你的头发不整,或许你的皮鞋污秽, 或许你的言谈欠佳,或许你常谈判迟到,  相似文献   
57.
苏小和  朱雪尘  赵亮 《英才》2003,(8):16-21
他是国民党高官的后代,家世带给他的是九死一生的人生际遇;他曾是中国高层领导的智囊之一,风光时他的一句话可能就变成经济政策。所以他诚惶诚恐。于是全身而退;他是最早下海的一批知识分子。且是教授级的知识分子。却在自己的企业里被神化;40岁以前他的梦想是中国最名的经济学教授,此后他的梦想是变为中国首富……在鱼龙混杂的中国民营企业家队伍中,自称无钱有脑的杜厦,他的致富意味着什么?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故纸堆里的璀璨;当学而优则仕,不再是莘莘学子至高无上的人生目标;当一夜暴富的故事在不规范的市场里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杜厦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来自学界、政府的两栖人物杜厦走向经营之路,是知本私有化、资本化的延伸,还是权力私有化、资本化的延伸?一位观察家曾感叹:如果在权力、经济和知识之间没有严格的规则壁垒,事实上我们就在每天制造各种“原罪”。不仅是新富阶层的“原罪”。不管怎样,中国精英阶层经过新一轮的洗牌,正在悄然形成一种新的财富势力,他们的过去不问也罢。重要的是杜厦们的今天,多大程度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今天的杜厦们,是否有资格成为未来精英们效仿的榜样?  相似文献   
58.
朱雪尘 《英才》2003,(5):92-94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开车路过一个汽车站,看到三个人在风雨中等车。一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一个是救过你命的医生,还有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但是你的旁边只有一个座位,你会让谁上你的车?网上诚征答案。经历过川金路之变的艾欣会选择什么样的答案?  相似文献   
59.
由北京青年报社、英才杂志社联合推出的“2003年房地产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甫一展开,便引起业界极大的兴趣和关注。“非典”疫情尚未消弥之际,由活动主办方发起的“地产刨新论坛”便吸引了京城众多房地产界实力派人物及其他行业代表,围绕创新主题就探讨房地产企业如何在变化的市场环境里,做出自己的名盘,发展自己的品牌,剖析房地产创新的真正含义与真实价值,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显现了房地产业对创新主题的共鸣。(按发言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60.
有媒体称张宝全为楼市解放军;也有人称他为市场价格的破坏者。因为无论怎样锱铢必较,也算不出他如此低的价格开盘。花200万巨资定项目名为“苹果社区”,被张的老朋友老潘解释为“因为苹果是北方产的,广州没有,今典是在借‘苹果’突出自己的本地化优势”。结果惹得张、谢好一阵唇枪舌战。2003年8月5日《英才》独家采访张宝全时,张却说:“有人说实业救国,我觉得我当时下海不是救国,是救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