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0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茶产发展颇不稳定,几度大起大落,其总趋势是不断衰退的。与此同时,福建安溪茶产却一枝独秀,蜚声中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这一不同寻常的历史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深入的探讨。笔者曾对抗战时期的安溪茶产作过探讨,①现将抗战以前的安溪茶叶史作一述论,以补其阙。  相似文献   
2.
3.
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综合的管理工作,本文叙述了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也就必须要提高自身质量的管理水平,它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三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三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   
5.
毕莹莹  苏鑫 《价值工程》2011,30(20):96-97
预应力损失导致混凝土的预压应力降低,对构件的受力性能将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预应力损失非常重要。本文从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张拉技术和施工方法及使用过程上的发展状况来进行阐述,提出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使用效率的原因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雄文  范九  苏鑫 《中国市场》2011,(30):30-33
<正>荒漠上的一座城市。建筑稀疏,但商业沸腾;土壤贫瘠,却矿业丰富;机构弱小,然货币横流。近日,住建部联合高和投资发布的《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称,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均GDP超越香港,位居全国第一。然而,这却是一座"穷人"的城市。鄂尔多斯人爱说"羊煤土气",这是让鄂城扬名天下的四种本地资源。造化免去了艰辛的奋斗,让失地农民一步踏入富  相似文献   
7.
8.
讨论房地产调控太多了以后,就会被别人指责成。怨妇”。所以我们往更高层的顶层设计来讨论,讨论宏观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制定这些政策。很多人从房地产角度来考虑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走势,我想换一个角度,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消费者是市场组成的重要部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房地产,看什么问题呢?那就是看房地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Copula—GARCH模型对金融市场中投资组合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选取沪市A股六支股票进行实证研究,结合Monte Carlo模拟计算了投资组合的VAR值,结果显示对资产进行适当的组合可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从而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激增的财政压力和下放的环保权力,诱使地方政府作出环境机会主义行为选择。为此,基于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内嵌环境分权制度背景下的财政压力对地方环境规制执行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显著抑制环境规制有效执行,导致环境规制执行强度偏离社会最优;激增的财政压力以财政自给率为渠道,迫使欠发达城市出于生存需求,“理性”弱化环境规制执行强度,诱发财政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在达到中央政府环保绩效考核标准后,财政压力下的环境友好地区策略性地转移环保关注度,主动弱化环境规制,扩充本土税基,力求经济增长,其本质属于“有意为之”。因此,应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厘清政府间财政关系;压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规范监督地方政府机关行为选择;探索环境政策差别化机制,以实现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