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5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财政金融   1024篇
工业经济   579篇
计划管理   2527篇
经济学   1804篇
综合类   1627篇
运输经济   106篇
旅游经济   81篇
贸易经济   1651篇
农业经济   659篇
经济概况   178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911篇
  2011年   1303篇
  2010年   1199篇
  2009年   946篇
  2008年   952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777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文章在阐述园区当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园区创新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燕 《价值工程》2021,40(31):162-164
现阶段,我国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了公司治理目标,建立了内容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了进一步推进业财融合发展,大部分企业研发设计了与企业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相匹配的全面预算管理.并且,在新时期的数字化建设中,增强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作为研究题目,概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权责机制、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三个层面,进行了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3.
强皓凡  严晗  张文铖  肖康康 《财经研究》2021,47(11):154-169
我国国有风险资本是否实现了设立之初的目标,即是否纾解了企业融资困难呢?文章基于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和手动采集的国有风险资本数据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实证结果稳健地显示,国有风险资本可有效缓解企业后续融资约束,我国政府参与风险投资活动是有效的.进一步地,高持股比例、多联合投资、高政治层级的国有风险资本对受资助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且国有风险资本对经济欠发达、低制度质量环境下的企业、面临高环境不确定性和高竞争程度企业、民营企业、成长期与动荡期企业能产生更大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国有风险资本既能通过认证作用显著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又能发挥政治关联的资源效应,包括显著促进银企关系和企业的商业信贷获取能力,并提升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水平,从而减轻企业资金负担,缓解其融资约束.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国有风险资本能显著降低企业外部融资的股权资金成本和债务资金成本,帮助改善企业融资贵的难题,而且国有风险资本有助于企业在创新和经营方面的良性发展.但国有风险资本并未起到有效监督作用,不能缓解企业代理问题,尤其是会导致第一类代理成本的明显提高,而高管薪酬提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据此,文章认为在未来的国有风险资本发展中,要把握"政府角色"介入的尺度,完善国有风险资本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适当兼顾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对中西部地区的国有风险资本发展提供适当且必要的帮助,以促进国有风险资本在新时期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有效应对禽流感冲击、维持肉鸡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方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构建了禽流感舆情指数,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周度数据,通过MS-VAR模型分析了禽流感危机下肉鸡市场状态的转换特征以及不同市场状态下产业链价格传导关系。[结果]2012年以来可将肉鸡产业市场状态划分为危机状态和正常状态,肉鸡产业市场在两个市场状态下转换频繁;肉鸡产业危机市场状态和正常市场状态平均持续期分别为4.65周和9.05周;肉鸡市场在区制转移概率上存在明显的非对称特征;肉雏鸡、活鸡和白条鸡价格之间在危机状态下相关性小于正常市场状态下相关性;不同市场状态下肉鸡产业链价格传导存在差异;肉鸡产业市场在危机状态下不稳定程度明显增加。[结论]提出了加大对禽流感疫情的监测以及疫情处理能力,密切关注公众禽流感舆情动态变动情况,做好舆情引导,加强禽流感疫情科学知识的宣传,增强公众对禽流感的认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提出行业性风险暴发的"腐蚀效应"理论,即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行业风险暴发过程: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倒闭是沿着企业的资质链从低到高的顺序发生的.该过程的存在得到了数据回归证实.对于科技金融等新兴行业,警惕和积极防范腐蚀效应,对防范行业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客户信任高度依赖的新兴行业,如金融科技等,最容易出现腐蚀效应.因此,在一度高速膨胀的网络贷款领域出现腐蚀效应具有一定必然性."腐蚀效应"的存在也否定了当前把网络贷款行业大面积爆雷的原因归咎于其开展"增信服务"的普遍观点,真正引发风险的原因是网络贷款行业中的企业资质参差不齐和无序竞争造成的无谓成本的大幅增加.从政府对行业的管理视角来看,在促进行业发展时不忘记防范风险十分重要.这在实质上是对制度-制度接口的设计问题.因此应当以制度设计理论来指导防范风险政策的制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高分1号(GF-1)融合2m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高分多源遥感影像和地面样方等数据,对冬小麦分类提取中存在的面积误差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文章以河南省永城市为研究区,在冬小麦提取结果聚类处理基础上,基于线性地物缓冲区数据,采用GIS空间运算实现线性地物面积扣除,接着分析了样方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再扣除零星地物面积比例上的差异,并采用样方零星地物平均扣除系数对全市各乡镇耕地与非耕地中冬小麦提取面积进行了相关统计和误差分析。[结果]永城市冬小麦最终解译面积11. 29万hm~2,其中线性地物和零星地物扣除面积分别为6 613. 08hm~2和3 875. 22hm~2,占研究区冬小麦解译面积的5. 86%和3. 32%,与统计上报数据相比,其处理前后误差由14. 12%降低至4. 41%,有效地提高冬小麦提取面积精度。[结论]误差来源分析与修正对冬小麦解译面积核算精度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为县级区域尺度下冬小麦面积提取核算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邱红 《价值工程》2021,40(23):25-27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自然环境污染现象,特别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行业生产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不仅造成了生产资源的大量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和自然生态均造成了极大损害.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力度.本文主要分析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相关内容以及应用重要性,在分析存在的现状问题基础之上,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优化策略的探析,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仇保兴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1-7,封2,封3
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以城市为主体开展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使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各自演化出一套针对当地市情、生产力水平的碳中和线路图和施工图,从而防止错误的技术路线锁定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国际上重点国家和地区碳排放情况及减碳经验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提出: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在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撑下,建筑及由建筑组成的城市社区,可由单纯的能源消耗者转变为可再生能源的提供者,将在城市碳中和路径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邱晗  黄益平  纪洋 《金融研究》2018,461(11):17-30
本文使用2011-2015年263家银行的年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基于蚂蚁金服用户数据构建的地市级数字金融普惠指数,探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实质上推动了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改变了银行的负债端结构,使得银行负债端越来越依赖于同业拆借等批发性资金。负债端结构的改变导致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偏好上升,但是借贷利率和净息差都有所下降。即银行选择了更高风险的资产来弥补负债端成本上升所造成的损失,但并没有将成本向下游企业转移。此外,本文还发现规模越大的银行受到金融科技的冲击越小。  相似文献   
10.
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稻鳅共生是典型的稻田综合利用模式,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对稻鳅共生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推广稻鳅共生种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鳅养殖密度下的稻鳅共生对水稻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并对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水稻长势在株高、有效分蘖率、根长等方面有一定提高。养殖田水稻株高增高了3%,有效分蘖率提高了8%~11%,根长提高了8.8%~31.3%。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降低了7.1%~21.2%,孔隙度增加了4.1%~14.7%。实验前后养殖田内土壤有机质增加了3.5%~26.5%,对照田降低了2.5%~5.8%。土壤肥力(氮、磷、钾)减少,但减少幅度小于对照处理。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提高了5%~25%,同时稻田增收泥鳅1 725~3 375kg/hm2,净收入为1.836 0万~2.307 0万元/hm2,经济效益提高了3.65~4.84倍。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中泥鳅的养殖密度为30万尾/hm2时稻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论]稻鳅共生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稻田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