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兰渝铁路辐射带的经济差异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均GDP为主要测度指标,采用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以兰渝铁路沿线120公里范围内的主要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兰渝铁路辐射带的经济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辐射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在地理上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位于重庆境内,是整个铁路辐射带内的唯一辐射中心,另一个端点城市兰州的辐射能力弱;区内无二级节点城市引导经济发展,因此随着距离的增加,重庆的经济辐射能力呈现出明显的衰减效应。在此基础上,从资源禀赋、政策体制、投资环境、区域软实力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兰渝铁路辐射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过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北京市的人地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应用GM(1,1)模型对其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未来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近十年来耕地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其中区域耕地生态足迹的变化幅度比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的变化幅度大;耕地生态承载力逐年降低,其中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降幅较区域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降幅更加明显。耕地生态足迹与耕地承载力异向变化,加剧了生态赤字逐年加大的幅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及保持耕地产品地区间流动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北京市供排水系统管理体制的现状,梳理了国际供排水系统主要管理模式的演化过程,比较了华盛顿、伦敦、巴黎、东京的供排水系统管理体制的差异。结合中国国情和北京市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借鉴控规五线,结合滨海区独特的地域性,将城市滨海区游憩空间景观进行了色彩分层,分为蓝、黄、绿、灰、紫五带。以青岛为例,通过色彩分层解析,探讨了城市滨海游憩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且有着自身的文化和资源优势。对山东省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做了阐述,分析了山东省会展业的特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山东省会展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经历了由服务性城市向生产性城市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的城市改革,使城市在区域中的中心功能地位得到强化,部分城市开始从生产性城市向服务性城市转型,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空间重组和功能转移。本研究运用北京市1949-2010年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数据和主要时段第三产业用地空间布局状况,从产业链、产业支撑、产业融合和服务外包四种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服务经济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和空间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生态经济是现代乃至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经济发展由工业时代向环境时代、由经济效率向生态效率的转变,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企业管理决策中显得愈发迫切,在业绩评价中融入生态经济效率概念,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业绩评价的角度对生态经济效率的相关概念、内涵、特点及作用进行了诠释和解读,指出生态经济效率融合了环境业绩与经济业绩,要求企业以较少的生态环境影响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创造长期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戢晓峰  陈方  韩春华 《城市问题》2011,(1):48-51,82
认为出行信息环境的服务水平是影响城市交通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出行信息传递能够显著提高路网的整体效率。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出行信息环境现状,在出行信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城市路网、交通方式与路线三个层面的出行信息环境分层规划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出行信息环境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城市社会空间的问题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视角,分析了大城市社会空间发展演化的主要特征,并对当前社会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重构途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等角度,提出了治理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一些集约型城市面临高起点上的经济如何继续实现较快增长的挑战。按常态它们的经济增速会逐渐放缓并遭遇高位增长瓶颈,但也存在突破该瓶颈的可能。争取后一种前景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促成重大创新突破,如同IT曾在美国引发的新经济那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